指表達真理之章句。一法,表徹悟法身之意;句,表能诠之章句。顯此一法之句,稱爲一法句。蓋佛菩薩因其願力,普現其身于一切佛土;又于一切形演一法句,普周無余一切法界。大法炬陀羅尼經卷一(大二一·六六二下):“此陀羅尼一法句中,總攝無量億數修多羅,是決定義;當知如來一力所說,無有邊際,汝等亦得多種法門。”十住毗婆沙論卷十一(大二六·七八上):“佛法貴如說行,不貴多讀多誦;又如佛說,行一法句,能自利益,名爲多聞,智慧亦如是。”又淨土宗以世親所謂“一法句即清淨句”爲據,謂清淨句乃指真實智慧之無爲法身。世親淨土論所謂之佛、菩薩、極樂世界等殊勝境界凡二十九句,此二十九句功德莊嚴共攝入清淨之一句。故二十九句爲“廣”一法句;二十九句所攝之一句則爲“略”一法句;因廣略彼此相入,故言淨土之詳細境界即爲真實智慧之無爲法身。[度世品經卷叁、往生論、往生論注卷下]
(術語)謂一法也。句爲章句之義。即謂絕待無爲清淨之法身也。天親之淨土論,分極樂國土之莊嚴功德爲十七句,如來之莊嚴功德爲八句,菩薩之莊嚴功德爲四句,總爲叁種功德二十九句。此二十九句之莊嚴,略說之,則說入一法句,且自解之曰:一法句者,清淨句也。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爲法身也。蓋彼論立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觀)之二觀中,觀二十九句現象之差別,即爲毗婆舍那,觀一法理體之平等,即爲奢摩他。初雖別觀奢摩他,毗婆舍那,而其機純熟,則止觀俱行,成柔軟心,二十九句即爲一法句,一法句即爲二十九句,廣略相入,得如實知見,差別即平等,平等即差別之妙理。
一法的章句。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