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于廣州西北部。又作製旨寺、製止道場。今稱爲光孝寺。東晉時,罽賓僧始造立寺宇,號王園寺。南朝時,真谛住此翻譯經典,慧恺、僧宗等亦跟隨來此,一時譯經風盛。唐貞觀年間,稱爲乾明法性寺。高宗儀鳳元年(676),六祖慧能至本寺,正遇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二僧正論風動或幡動,慧能謂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乃仁者心動,後依印宗法師剃發,而于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北宋初,稱爲乾明禅院。元延祐年間,鑄造齋僧大镬。明洪武年間,作爲“僧祿所”,敕賜大藏經。成化八年(1472),敕賜“光孝禅寺”之匾額。清順治十一年(1654),遭兵毀而廢頹,後由原志禅師重建迄今。(參閱“光孝寺”2172)
(二)位于日本京都市東山區。左大臣藤原忠平創建于延長叁年(925)。德川時代僅存小堂一宇。明治時代複興,今屬淨土宗西山禅林寺派。本尊千手觀音立像被視爲日本國寶。
(寺名)六祖慧能大師值印宗法師,與僧言非風非幡,仁者心動之寺也。六祖壇經曰:“遂出至廣州法性寺。”清一統志七十九曰:“在府城內西北,舊爲乾明法性二寺,宋合爲一,亦改法性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