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涅槃經列舉菩薩所修五種行法之一,多爲天臺宗所用。據大乘義章卷十二載,嬰兒行有自利、利他二義。就自利而釋,菩薩之所行,爲遠離分別之大行,猶如嬰兒之所作,故稱嬰兒行;就利他而釋,則人、天、聲聞、緣覺等諸乘,猶如嬰兒?,菩薩爲化度彼等,起大悲心而化度之,故稱嬰兒行。
此外,南本涅槃經卷十八列舉“嬰兒五相”:(一)不能起,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二)不能住,如來不著一切諸法。(叁)不能來,如來身行無有動搖。(四)不能去,如來已到大般涅槃。(五)不能語,如來雖爲一切衆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北本涅槃經卷十一、卷二十、法華玄義卷四下、寶鏡叁昧](參閱“五行”1085)
(術語)涅槃經所說五行之一。有自利利他之二釋。就自利釋之,則菩薩之大行,總離分別,如彼嬰兒,故名嬰兒行。就利他釋之,則人天聲聞緣覺之諸乘,猶如嬰兒,菩薩爲化彼,以大悲心示現此等小善,故名嬰兒行。大乘義章十二曰:“嬰兒行有二種:一者自利,二者利他。若論自利,從喻爲名,行離分別,如彼嬰兒無所辨了,名嬰兒行。若論利他,從所化爲名。如經中說:凡夫二乘始行菩薩如似嬰兒,化此嬰兒,名嬰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