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應身?應身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應身”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應身”的解釋

  梵語nirma^n!a-ka^ya。又稱應佛、應身佛、應化身、應化法身。即佛爲教化衆生,應衆生之根機而變化顯現之身。有數種分類:(一)二身之一。爲“真身”之對稱。大乘義章卷十九分佛身爲真身、應身二種,而以隨化所現之身,稱爲應身,其形有?所在,故生彼此之別,諸根相好各有分限。故知此處乃統稱應、化二身爲應身。[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參閱“二身”199)

  (二)叁身之一。(一)法、報二身之對稱。同于變化身。大乘同性經卷下分佛身爲報身、應身、真身叁種,而以穢土成佛、當成佛、兜率以下,乃至住持一切正、像、末法所顯現者,皆稱爲應身。此外,如攝大乘論(魏譯)卷上以之與真身、報身共爲叁身,十地經論卷叁以之與報身佛、法身佛共爲叁身佛。另天臺宗于藏、通、別、圓之化法四教謂有能說之教主,乃立四佛。其中藏教之教主稱劣應身,現丈六卑小之身,住于凡聖同居土;通教之教主稱勝應身,又作帶劣勝應身,乃丈六之佛,具神通變現自在,住于方便有余土。(二)法、化二身之對稱。即指八相成道之佛,此佛身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圓光,隨機化現,忽有忽無。(叁)法、化二身之對稱。指爲十地菩薩說法之佛身。[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梁譯攝大乘論卷上、觀經疏玄義分(善導)]  (叁)四身之一。法、報、化叁身之對稱。即爲地前諸菩薩而現之佛身,此佛身系依定力而現起者,故不攝于五趣。[合部金光明經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應身”的解釋

  (術語)Nirm&amacron;&ndotblw;ak&amacron;ya,叁身之一。應他之機緣而化現之佛身也。又與真如相應之佛身也。義林章七本曰:“應宜現身名應身。”勝鬘經寶窟上本曰:“與真如相應,一名爲應身。”定應身之體,依經論有叁種之不同。一,依同性經,攝論,則對于地上之菩薩,現無量之相好身,爲應身,現于地前之菩薩及二乘凡夫,爲化身。勝鬘經寶窟上本曰:“同性經雲:應身住淨土,化身居穢土。(中略)攝論雲:地前是化佛,登地是應身者。此應身是與真如相應,名爲應身。(中略)地前未見真如,但見八相成道,故言見化身。”二,依起信論,則凡夫二乘之所見,即叁十二相之佛身爲應身。此應身即同性經之化身也。起信論曰:“凡夫二乘心所見,名爲應身。(中略)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爲報身。”叁,依金光明經,則不論凡夫二乘菩薩,不問相好多少,凡應他而現之佛身爲應身,不現佛身,現五趣之身,爲化身,此應身含有同性經及起信論之二身也。義林章七本釋金光明經之文曰:“如來相應如如,如如智願力故,所現相好,頂背圓光。爲地前叁乘及十地菩薩,所現之身,名爲應身。爲化叁乘,所現佛身及化十地他受用身,並名應身。應他機宜,現佛身故。(中略)隨衆生類,現五趣身,是名化身。不現佛形,而顯化故。”然天臺于應身立勝劣之二,能會通此叁種:一,勝應身,是同性經等之說。二,劣應身,是起信論之說。而通此二身者,即金光明經之說。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應身”的解釋

  佛叁身之一,即應他之機緣而化現的佛身。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應身”的解釋

又名應化身或變化身,即應衆生機緣而變現出來的佛身。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應身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