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eka-lak!s!an!a。(一)指平等無差別之真如相。天臺宗解釋爲“一乘無二,同一解脫”之義,故法華經藥草喻品(大九·一九中):“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于一切種智。”此即開叁顯一之極意。然華嚴宗則以之與“同教一乘”分齊,唯明一相之方便,未至主伴具足無盡之法。[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法華經文句卷七上、華嚴五教章卷一]
(二)“異相”之對稱。即外道所倡之“一切法唯從一元生”。佛教爲破其邪見而強調“真如自性非一相”之說。[大乘起信論]
(術語)(一)謂爲無二之相。即言無差別之諸相,平等一味也。法華經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種,聖所稱歎。”維摩經弟子品曰:“不壞于身,而隨一相。注肇曰:萬物齊旨,是非同觀,一相也。然則身即一相,豈待壞身滅體,而後謂之一相乎?”(二)對于異相而言,計一切法唯從一元而生之外道見解也。外道小乘四宗論,謂一切法言一者,外道僧法論師之說也。蓋中論八不中之非一,即非此僧佉之計。起信論,謂真如自性非一相,亦破此計。
[出起信論] 謂一真法界之相。從本以來。離虛妄相。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一切諸法之相。故名一相。 - 明·一如等 撰
唯一真實的相。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