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主張諸法爲“有”之宗派。又作有教。與主張一切皆空、般若皆空之“空宗”相對。佛教解釋宇宙萬有之立場,原不偏于有、空之任一者,然有宗之說,則偏于現實形相之有,此說以小乘之說一切有部(簡稱有部)爲代表。其後有世親之教派與龍樹空觀之對峙,而一再産生空、有之論辯。大乘之有宗則以唯識爲根本,屬法相宗。(參閱“空有論爭”3473、“說一切有部”5919)
指主張宇宙諸法爲“有”的宗派,又作有教。與主張一切皆空、般若皆空的“空”教相對。佛教解釋宇宙萬有之立場,原不偏于有空、有的任何一邊,然有宗之說,則偏于現實形相之有,此說在小乘以說一切有部爲代表:大乘之有宗則以唯識宗爲代表,亦即大乘瑜伽行學派。大乘有宗淵源,亦出自上座部的各部派,詳見異部宗輪論。上座各部派雖同持有見,但亦各有相異之處,大體言之,此種有見,與世間法較爲接近,即虛妄分別,計度執著萬法爲實物的存在。雖然說一切有部建立極微,謂現前之物是和合假,未曾執實物爲定實,但既執有極微,即是執有實物,故小乘之有,不離妄執。佛陀入滅後九百年頃,無著、世親兄弟出世,力矯空宗之沈空,標示有義。此有、是離諸妄執,妙契中道之有。無著說有,如理如量,不以妄情所執爲有。其實,空了執著,自然顯出妙有,這仍是衍龍樹之說的密意。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