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八卷七頁雲:若諸菩薩,于現法中,煩惱多故;于修無間,無有堪能。羸劣意樂故,下界勝解故;于內心住,無有堪能。于菩薩藏,不能聞緣善修習故;所有靜慮、不能引發出世間慧。彼便攝受少分狹劣福德資糧。爲未來世煩惱輕微,心生正願。如是名願波羅蜜多。由此願故;煩惱微薄,能修精進。是故我說願波羅蜜多、與精進波羅蜜多、而爲助伴。
二解 如四菩薩行中說。
叁解 攝論叁卷叁頁雲:二、願波羅蜜多。謂發種種微妙大願,引攝當來波羅蜜多、殊勝衆緣故。世親釋七卷二十一頁雲:謂發種種微妙大願,引攝當來波羅蜜多殊勝衆緣者:此願顯示願波羅蜜多所作事業。此願卽是波羅蜜多,是故名願波羅蜜多。言當來者,謂爲當來。此是所爲。第七轉聲。爲當來故,發種種願。無性釋七卷二十五頁雲:謂發種種微妙大願引攝當來波羅蜜多殊勝衆緣者:求未來世到彼岸緣,亦爲饒益諸有情故;及爲速證佛果涅盤。作是願言:若是處有到彼岸緣;願我未來,當生于彼。如是等願,無量無邊。故言種種。
四解 顯揚叁卷四頁雲:第八、願波羅蜜多。謂諸菩薩中,隨有其一,爲性懈怠,煩惱多故;遂發正願而修諸善。令我未來,獲得自性勇猛正勤,煩惱微薄。由此因故,于余生中,如所發求,鹹果其願。于修善法、得強盛力。 - 朱芾煌
爲十波羅蜜多之一,修唯識行,入修道位,修十種勝行,十勝行即是十波羅蜜多,其中第八即是願波羅蜜多。此有二種:一、求菩提願,就是菩薩發願成無上佛道。二、利樂有情願,就是菩薩發願度無量衆生。見《成唯識論》卷十。參閱“十波羅蜜多”。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