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真宗?真宗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真宗”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真宗”的解釋

  (一)謂真實道理之宗旨。對儒教而言,佛教謂真宗;又各宗均稱其自宗爲真宗。此外,以判教之名別之,有如下之諸說:  (一)爲北齊大衍寺昙隱所立的四宗之一。其謂涅槃經、華嚴經乃爲講說佛性、法界之理的教法,故稱真宗

  (二)爲齊之護身寺自軌所立的五宗之一。即指講說佛性常住的涅槃經之教法。

  (叁)爲南朝陳之耆阇寺安廪所立的六宗之一。指般若經等講說諸法真空之理。

  (四)指明示真如法相實理之宗。與“性宗”一詞同義。如天臺宗之別教、華嚴宗之終教以上者均屬之。

  (二)指藉由阿彌陀佛之本願力期以往生成佛之教說,此即日本之真宗。又稱淨土真宗。爲日本十叁宗之一。開宗之祖爲日僧親鸾(1173~1262)。以一心一向歸命阿彌陀佛爲教旨。故稱一向宗。複以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爲本尊,歡喜其光明攝取,故又稱無礙光宗。

  本宗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叁部爲所依經典,祖承叁國七祖,即印度之龍樹、天親,中國之昙鸾、道綽、善導,日本之源信、源空,七祖之中,特以天親之淨土論爲正所依。宗祖親鸾師事源空,所著顯淨土真實教行信證文類爲主要經典之一。源空主張以念佛爲主,親鸾則強調以信心爲本,認爲佛的真實之教爲無量壽經,最重要之部分爲阿彌陀所說四十八願,其本體則爲“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並以他力往生爲特色。所謂他力往生,即凡夫藉阿彌陀佛之願力而獲致信心;其後之念佛即是報恩感謝之念佛。又已得信心者,必住于正定聚,而與如來相等不二。親鸾更自謂食肉帶妻之在俗生活並不妨礙念佛修行,此種生活態度迥異于淨土宗其他支派。至親鸾之曾孫覺如,正式以本願寺爲真宗大本山,至第八世蓮如,教勢蓬勃發展,惟彼時德川家康忌憚本願寺勢力過盛,故于慶長七年(1602)將本願寺分爲東西兩寺,此即今日承繼親鸾法脈之兩本願寺派(西本願寺稱本願寺派,東本願寺派稱大谷派)。此外,親鸾門葉繁榮,流派漸次分立,計生高田派、佛光寺派、興正派、木邊派、叁門徒派、山元派、誠照寺派、出雲路派等、合前二派,總稱真宗十派。

  本宗立二雙四重之教判,二雙四重指豎出、豎超、橫出、橫超。豎,指自力聖道門(難行道);橫,指他力淨土門(易行道)。出,指漸教,爲方便權假之教;超,指頓教,爲真實之教。亦即期以曆劫修行之證果者,如法相、叁論等之教說,乃難行道聖道門中之漸教,稱爲豎出;期以即身成佛之證果者,如佛心、真言、法華、華嚴等之教說,乃難行道聖道門中之頓教,稱爲豎超;依觀經定散二善教之往生淨土法門,而期以邊地懈慢之往生者,乃易行道淨土門中之漸教,稱爲橫出;依無量壽經弘願真實教之淨土法門,而期以往生即成佛者,如淨土真宗之教說,乃易行道淨土門中之頓教,稱爲橫超,亦爲二雙四重中唯一的本願真實之教;以此彌陀本願之他力一乘,而爲各種教說中之頓中頓、圓中圓、絕對不二之教。故主張縱使是愚惡之凡夫、最下之劣機,若于遇值此本願他力一乘真實之法時,于一念之中,住于正定聚,即可證得往生即成佛之妙果。又本宗以教、行、信、證四法爲綱格,分判真假二門,以信心爲往生正因,提倡平生業成。本宗之十派分別爲:

  (一)真宗叁門徒派,本山爲越前國之專照寺。正應叁年(1290),如道在足羽郡大町建立一宇,號專修寺,唱秘事法門。未久,證誠寺之道性、誠照寺之如覺亦傳其法。各有門徒,遂成鼎足之勢,世稱“叁門徒不拜之衆”。明治年間獲許可獨立爲別派,置管長,稱爲真宗叁門徒派,末寺有叁十余所。其宗義與本願寺派無異。

  (二)真宗大谷派,本山爲京都之本願寺。文永九年(1272),親鸾之女覺信尼,于京都東大谷之地築父墳,門弟等協議創建祖堂,是爲本願寺之濫觞。世稱東本願寺,又稱東派。後有慧空者,著作頗多,奠該派真宗學之基礎。此派頗致力于布教工作。明治五年(1872),與本宗各派並稱真宗。十年四月別立而置管長,十四年六月改東派之名,稱大谷派。本山住持世襲,姓大谷。現有末寺八四○○余所,另又在韓國、南洋、爪哇、北美等地設立別院及布教所。並在日本本國內設立大中小各級學校,後更于京都設大谷大學,教育其派下之子弟。

  (叁)真宗山元派,本山爲越前國之證誠寺。創立經過不詳。似系道性所開創。此派主張秘事法門。明治十一年(1878)獨立爲別派,置管長,通稱真宗山元派,末寺有十二所。其宗義與本願寺無異。

  (四)真宗木邊派,本山爲近江國之錦織寺,系親鸾于嘉祯元年(1235)所創建。經數代相傳,興衰相替,至明治初年稱爲真宗。其後獨立稱真宗木邊派,別置管長,今領有末寺五十余所。

  (五)真宗出雲路派,本山爲越前國之毫攝寺。寺爲乘專所創建。明治十一年(1878)獲得獨立,別置管長,領有末寺四十余所。在宗義方面異于本願寺派。

  (六)真宗本願寺派,本山爲京都之本願寺。弘長二年(1262)十一月親鸾示寂後,其門人奉遺骨葬于大谷。文永九年(1272),親鸾之女覺信尼,移墳墓于東山大谷,門人等協建草堂,是爲本願寺之濫觞。至第八世蓮如,開拓文書傳道之布教新路。其堂宇曾毀于火,蓮如奉祖像,逃赴大津,並在山城再興本願寺。其後,佛光寺、錦織寺、越前證誠寺等諸寺僧衆接踵來歸,勢力一時大增,遂使真宗成統一之勢。複因蓮如確立“信心爲本、王法爲本”之宗規,乃大成本願寺中興之業。其後,堂宇幾經興毀遷移,後更在京都東六條烏丸營建本願寺,自此,東西本願寺乃成對峙之勢。至于其教說,各派不一,各立異說,至明治五年(1872)始稱真宗,十年四月,各派分置管長,此派則稱真宗本願寺派,以至今日。住持世襲,稱大谷氏。所屬寺院分有別院、別格別院、末寺、末寺支坊等四種。末寺總計有九七五○余所,于本山內設執行所統轄之。並設置學校,以教育門下弟子。

  (七)真宗佛光寺派,本山爲京都之佛光寺。其傳承次第爲親鸾、真佛、源海、了海、誓海、明光、了源;開基即爲了源,本山建于元應二年(1320),初稱興正寺。了源之後代經豪讓寺予弟經譽,而以四十二坊投歸本願寺蓮如門下,複別創興正寺,予該寺頗大之打擊,僅殘余六坊維持寺系,後經經光、經範時,漸次恢複派勢。明治七年(1874)叁月獨立,別立管長,稱爲真宗佛光寺派,今有末寺叁四○余所。

  (八)真宗高田派,本山爲伊勢之專修寺。初親鸾遊化東國,嘗于下野國草創一寺,號專修寺,其後付之于弟子真佛;此爲本寺派之由來。明治年間改爲真宗專修寺派,稱爲高田派。末寺有六○○余所,另設有勸學院及中學,教育派下之子弟。

  (九)真宗誠照寺派,本山爲越前國之誠照寺。系弘安元年(1278)如覺創建者,初號真照寺。至花園天皇時,賜予今名。明治年間獨立而置管長,稱爲真宗誠照寺派,末寺有五十余所。其宗義與本願寺派無異。

  (十)真宗興正派,本山爲京都之興正寺。文明十四年(1482)佛光寺派第十四世經豪欽慕本願寺蓮如之德,投蓮如之門,改名蓮教,讓本寺與弟經譽。後蓮教于山科舊地新建一宇,複舊名號興正寺。明治年間獨立,稱爲真宗興正派,別置管長,今末寺有二八○余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真宗”的解釋

  (流派)真實之宗旨,是各稱自所信之宗也。又明真如法相實理之宗旨,如雲性宗,天臺之別教,華嚴之終教已上是也。觀經散善義曰:“真宗難遇。”五會法事贊本曰:“念佛成佛是真宗。”慈恩傳八曰:“臣等夙敬真宗,幸窺天藻。”廣百論釋論曰:“重顯真宗,遺彼余疑。”教行信證化卷曰:“鈔真宗诠,摭淨土要。”大乘義章一曰:“辨此實性,故曰真宗。”五教章上曰:“四真宗涅槃華嚴等明佛性法界真理等。”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真宗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