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朝劉宋時代僧。生卒年不詳。俗姓劉。年少出家,從昙無最學華嚴經。一夜,夢普賢菩薩而開悟。講說流暢,頗有成就。並撰注疏十卷。
(二)(535~606)隋代僧。吳郡人,俗姓吳。六學僧傳及高麗本均作智矩。從學于興皇寺法朗。致力于四論及大品般若之鑽研,于建康建初寺講說叁論。受蔣州刺史、武山公郭演等之歸依。開皇十九年(599),住于長安日嚴寺。並曾受隋炀帝之召,住于慧日道場。著有中論疏。據傳與同門吉藏相較,師猶勝一籌。大業二年示寂,世壽七十二。[續高僧傳卷十一]
(叁)唐代僧。又作慧炬、惠炬。爲寶林傳作者。據大藏經綱目指要錄卷八、佛祖曆代通載卷十所載,唐貞元年間,金陵沙門惠炬與西天勝持叁藏,在韶州曹溪寶林山,共集成寶林傳一書。現存寶林傳中,題爲“朱陵沙門智炬集”。其余之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詳。
(譬喻)智慧之光明譬如炬。觀經玄義分曰:“灑甘露潤于群萌,煇智炬則朗重昏于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