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朝劉宋時代僧。京兆新豐(陝西臨潼)人。少年出家,專修心業,諷誦之聲晝夜不絕。每聞外國沙門說天竺佛迹及方等衆經,慨然而有求法遠遊之志。姚秦弘始六年(404),與昙纂等十五人,自長安出發,西行求法,經罽賓、奇沙、迦維羅衛,至華氏城,同行抵天竺者僅五人。于華氏城訪得大般泥洹經、摩诃僧祇律及余經梵本。宋元嘉元年(424)自天竺返回,同行之僧或退或死,歸途僅余昙纂爲伴。于涼州譯出大般泥洹經二十卷。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于鍾山定林寺寫傳,記述遊曆事迹,元嘉末年示寂于成都,世壽不詳。所譯之泥洹經及外國傳等,今皆不傳。[出叁藏記集卷二、卷八、卷十五、高僧傳卷叁、曆代叁寶紀卷九、大唐內典錄卷叁、開元釋教錄卷四、翻譯名義集卷一]
(二)隋代僧。相州(河南臨漳)人。師事淨影慧遠,博通能文,尤精于淨名、法華諸經。善講說,名聞兩京,唯史傳有缺,晚年事迹、生卒年等均不詳。
雍州人,禀性端厲,明行清白。少襲法服,修業專誠,志度宏邈。情深佛法,西尋靈迹。北涼永和年中,西還翻譯。 - 宋·普潤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