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悲华经?悲华经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悲华经”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悲华经”的解释

  梵名karun!a^  -pun!d!ari^ka-su^tra  。凡十卷。北凉昙无谶(梵Dharmaraks!a  )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说明阿弥陀佛及释迦等之本生,并以对照方式叙述净土成佛与秽土成佛之思想,尤特别称扬释迦如来秽土成佛之大悲。

  本经共分六品。第一转法轮品与第二陀罗尼品,描写类似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莲华尊如来(梵Padmottara  )之莲华世界。第三大施品叙述寂意菩萨(梵S/a^ntimati  )问佛陀出现于秽土之理由,佛陀告以出现于不净国土,系由于大悲心以及前生之誓愿(本愿)而来,遂广说无诤念王之故事。第四诸菩萨本授记品叙述无诤念王由于大臣宝海之劝告,而起净土成佛之誓愿,并由宝藏如来授记,将来必成无量寿佛(梵Amita^yus,  Amita^bha  ,音译阿弥陀);其后千名王子顺次受记,名为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普贤、阿■佛等。大臣宝海之子八十人及弟子三亿人,亦各发无上菩提心,受秽土成佛之记别。宝海本人更起五百大愿,愿于五浊恶世成佛,宝藏如来授记其成佛时名为释迦牟尼如来,且称之为大悲菩萨。第五檀波罗蜜品叙述大悲菩萨之菩萨行,以布施波罗蜜为主,而述其所经过之种种本生谈。第六入定三昧门品明示释迦佛之入定三昧,并列举十种经名。

  本经现有二种译本,除本经外,另有大乘悲分陀利经,凡八卷,三十品,秦代译者失佚。据出三藏记集卷二所载,或谓本经为东晋道龚和上所译;又据开元释教录载,本经共有四译,即西晋竺法护译闲居经一卷、大乘悲分陀利经(秦代译者失佚)、北凉道龚译悲华经十卷、昙无谶译悲华经十卷;另据历代三宝纪卷六法护译经条载,闲居经有十卷、一卷二部,一卷经系由生经(亦法护译)所别出,十卷经则为悲华经之异译。但依今人之说,道龚所撰者可能为八卷之大乘悲分陀利经,而法护所译之一卷闲居经应系由生经别抄而成者,十卷闲居经亦不宜视为本经之异译;又本经与增一阿含经、无量寿经、阿■佛国经、法华经等,或亦有密切关系。

  西元一八九八年,印度之佛教学者达斯(Das,  Bahu  Sarat  Chandra)刊行本经之梵本,分为转法轮、陀罗尼、弃施、菩萨授记、布施等五品。西藏译本系九世纪顷,由印度之胜友(梵Jinamitra  )、天主觉(梵Surendra  -bodhi  )、智慧铠(梵Prajn~a^  -varman  ),及西藏翻译官智慧军(藏Ye-s/es-sde  )等共同译成,凡十五卷、五品。此二本之记述均与本经雷同。此外,本经在我国流传极广,抄经亦多,出三藏记集卷四失译杂经录及法经录卷二众经别生录中,即列举宝海梵志成就大悲经等十九部。[出三藏记集卷十四、梁高僧传卷二、法经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九、静泰录卷二、卷三、大唐内典录卷三、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三、开元释教录卷二、卷四、卷十四、净土教の研究、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望月信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悲华经”的解释

  (经名)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宝海梵志,劝无诤念王及其千子诣宝藏如来所,发无上心,使各取净土。无诤念王受无量寿佛之记,王之第一子,受观世音之记,第二子受大势至之记,乃至千子悉受记也。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悲华经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