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二十五有?二十五有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门名义集、佛学次第统编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二十五有”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十五有”的解释

  生死轮回之迷界计分为二十五种;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故称为有。即二十五种三界有情异熟之果体,为:(一)地狱有,(二)畜生有,(三)饿鬼有,(四)  阿修罗有。地狱至阿修罗乃六趣中之四趣,各一有。(五)弗婆提有,(六)瞿耶尼有,  (七)郁单越有,(八)阎浮提有。由(五)至(八)乃开人之四洲为四有。(九)四天处有,  (十)三十三天处有,(十一)炎摩天有,(十二)兜率天有,(十三)化乐天有,(十四)他化自在天有,(十五)初禅有,(十六)大梵天有,(十七)二禅有,(十八)三禅有,(十九)  四禅有,(廿)无想有,(廿一)净居阿那含有,(廿二)空处有,(廿三)识处有,(廿四)  不用处有,(廿五)非想非非想处有。天趣中,六欲天、四禅及四无色各一有;别开初禅之大梵,四禅之无想、净居,各为一有。总计欲界十四种,色界七种,无色界四种。破此二十五有者,有二十五三昧。[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入楞伽经卷七之五法门品](参阅“二十五三昧”17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十五有”的解释

  (名数)开三界为二十五有。欲界有十四有,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色界有七有,四禅天及初禅中之大梵天,并第四禅中之净居天与无想天也。无色界有四有,四空处是也。通三界而有二十五之果报,名二十五有。辅行二曰:“二十五有,总为颂曰:四域(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王,四禅四无色,无想五那舍(即净居天)。”涅槃经四曰:“二十五有,如首楞严经中广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十五有”的解释

  (名数)见有字条。涅槃经二十五曰:“被无明枷,系生死桎。达二十五有,不能得离。”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二十五有”的解释

  [出天台四教仪]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三天为三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一四洲为四有谓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北郁单越也。(梵语弗子逮。华言胜。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梵语阎浮提。华言券金汌。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二四恶趣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二十五有”的解释

  由业因而有果报生,故果亦名为有。三界的果法,分为二十五类,名二十五有。其中欲界十四有,即四恶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七有,即四禅天为四有,另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为三有。无色界四有,即四空处。 - 陈义孝编

【法门名义集】对“什么是二十五有”的解释

四恶趣(为四)四天下天(并前为八)六欲天(并前为十四)梵天(并前为十五)无想天(并前十六)五净居天(并前十七)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并前合二十一)无色界四天。是名二十五有 - 唐·李师政 撰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二十五有”的解释

  二十五有者,总言六道生死,别言二十五有也。因果不忘,故名为有。略云三有:谓欲、色、无色也。或云九有,三界分九地故。若二十五有者,乃四恶趣为四有;四洲六欲天共成十有;初禅两天为一有;大梵虽在初禅,自为一有,以我慢最重故;二禅三天为一有;三禅三天为一有;四禅前三天为一有;无想虽在四禅,自为一有,以唯是外道所感果故;五不还天,虽亦在四禅中,自为一有,以唯是那含圣人所寄居也。四空即为四有,钝根乐定那含,寄四空处,无别处所,即属四空处摄,故此色无色天,只十一有。四有、十有、十一有,共成二十五有也。 - 明·杨卓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二十五有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