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共相?共相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共相”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共相”的解释

  梵语sa^ma^nya-laks!an!a。(一)为“自相”之对称。即指共通之相。亦即指不囿限于自相,而与其他诸法有共通之义相者。若为自身所仅有之特殊体相,则称为自相。盖诸法之自体,唯证智可知,不可言喻者,称为自相;而以分别心,安立施设诸法之能诠、所诠,以言语行解诸法之体义而为假智所缘者,是为共相。如一切色法皆有其各自之自相,然以“一切万有皆是无我”来诠解诸法之空性时,此“无我”即是共相。此乃因“无我”系“一切万有”所共通之义相,与“苦”、“空”、“无常”等,皆系用以诠解诸法之体义者,故为共相

  一般多以共相为可言说者,并视其为“自相”之对称,然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本,则一反此种相对之论说,而认为在可言说法之中,包含自相与共相,此二相并有重重之关系,如色、受等五蕴为自相,而五蕴之“无常”等为共相;又色蕴中之“色处”为自相,而色蕴则为共相;又色处中之“青”、“黄”等色为自相,则色处为共相。如此最终以圣智所证之本真自性为自相,而以其他之假自性(以不离假智及言诠故)为共相。[佛地经论卷六、俱舍论卷二十三、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

  (二)为“不共相”之对称。即由众人共同所感,共同受用之相,称为共相。如山河、大地等器世界,系由众人之共业而成,为众人共同依用,故为共相;而个人之身体,系由自己之不共业而成,亦唯自身所受用,故为不共相共相之亲因缘种子,称为共相种子,受共业种子之资助而起现行。共相可分为二种:(一)如依报之山河、大地等,由共业而成,并由人、兽、虫鱼等共同受用者,称为共中共。(二)如田地、房舍等,不与人共用者,则称共中不共。[成唯识论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参阅“不共相”966、“共不共”2192)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共相”的解释

  (术语)诸法有自共二相,局于自体之相曰自相,通于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于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自相之实体。唯识述记二末曰:“如五蕴中,以五蕴事为自相,空无我等理为共相。(中略)如是展转至不可说为自相,可说极微等为共相,故以理推无自相体。且说不可说法体名自相,可说为共相。以理而论,共既非共,自亦非自。”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共相”的解释

  诸法有自相与共相二种,各别不同的相叫做自相,与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共相”的解释

为“自相”的对称。即指共通之相,亦即指不囿限于自相,而与其他诸法有共通之义相者。若为自身所仅有之特殊体相,则称为自相。因为诸法之自体,唯证智可知,不可言喻者,称为自相;而以分别心,安立施设诸法之能诠、所诠,以言语行解诸法之体义而为假智所缘者,是为共相。如一切色法皆有其各自之自相,然以“一切万有皆是无我”来诠解诸法之空性时,此“无我”即是共相。此乃因“无我”系“一切万有”所共通之义相,与“苦”、“空”、“无常”等,皆系用以诠解诸法之体义者,故为共相。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共相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