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九十八随眠?九十八随眠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九十八随眠”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九十八随眠”的解释

  又作九十八使。随眠,烦恼之异称。烦恼常随逐于人,故称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称为眠。九十八者,小乘俱舍宗所立见、思(修)二惑之总数。其中,见惑有八十八随眠,修惑有十随眠。此乃以贪、嗔、痴、慢、疑、身、边、邪、取、戒等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即欲界见苦所断之十种、见集所断七种、见灭所断七种、见道所断八种及欲界修惑所断之四种,共为三十六种,又色、无色界于五部各有三十一种,合为九十八种。[阿毗达磨发智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俱舍论卷十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九十八随眠”的解释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九十八随眠”的解释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嗔,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嗔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嗔,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九十八随眠”的解释

品类足论六卷二页云:有九十八随眠。谓欲界系三十六,色界系三十一,无色界系三十一;如前说。
二解  俱舍论十九卷四页云:又卽所说六种随眠,于本论中,说九十八。依何义说九十八耶?颂曰:六行部界异,故成九十八。欲见苦等断,十七七八四,谓如次具离三二见见疑。色无色除瞋。余等如欲说。论曰:六种随眠,由行部界有差别故;成九十八。谓于六中,由见行异,分别为十。如前已辩,卽此所辩十种随眠,部界不同,成九十八。部、谓见四谛修所断五部。界、谓欲色。无色三界。且于欲界,五部不同;乘十随眠,成三十六。谓见苦谛至修所断,如次有十、七、七、八、四。卽上五部,于十随眠,一二一一,如其次第,具离三见二见见疑。谓见苦谛所断,具十。见集灭谛所断,各七。离有身见、边见、戒取。见道谛所断八。离有身见,及边执见。修所断四。离见、及疑。如是合成三十六种。前三十二,名见所断,纔见谛时,彼则断故。最后有四,名修所断。见四谛已,后后时中,数数习道,彼方断故。如是已显十随眠中,萨迦耶见,唯在一部。谓见苦所断。边执见亦尔。戒禁取,通在二部。谓见苦见道所断。邪见通四部。谓见苦集灭道所断。见取疑亦尔。余贪等四,各通五部。谓见四谛,及修所断。此中何相,见苦所断,乃至何相,是修所断?若缘见此所断为境;名见此所断。余名修所断。如是六中,见分十二,疑分为四,余四各五。故欲界中,有三十六。色无色界,五部各除瞋,余与欲同。故各三十一。由是本论,以六随眠行部界殊,说九十八。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卷九页云:有九十八随眠。谓欲界系,三十六随眠,色无色界系,各三十一随眠。此卽以九十八事为自性。随眠名义,如前已释。问:何故说此九十八随眠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谓本论师,随欲作论,不违法相,故不应责。复次为止着文沙门意故。谓有沙门,执着文字;离经所说,终不敢言。彼作是说:谁有智能过于佛者。佛唯说有七种随眠,如何强增为九十八。为遮彼意,广七随眠为九十八。谓依行相界部别故。七随眠中,欲贪随眠,部别故为五。瞋恚随眠,亦尔。有贪随眠,界别故为二,部别故为五,界部别故为十。慢随眠,界别故为三,部别故为五,界部别故为十五。无明随眠,亦尔。见随眠,界别故为三,行相别故为五,部别故为十二,行相界部别故为三十六。疑随眠,界别故为三,部别故为四,界部别故为十二。是故七随眠,依行相界部别故,为九十八随眠。广略虽异;而体无差别。
四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十二页云:如是七种随眠,由界行相部差别故,成九十八随眠。谓欲界见苦所断,具十随眠。卽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疑、贪、瞋、慢、无明。见集所断,有七随眠。于前十中,除有身见、边执见、戒禁取。见灭所灭所断有七随眠,亦尔。见道所断有八随眠。谓卽前七,加戒禁取。修所断有四随眠。谓贪、瞋、慢、无明。如是欲界有三十六随眠。色界有三十一随眠。谓于欲界三十六中,除五部瞋。无色界亦尔。故有九十八随眠。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九十八随眠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