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padaka^ya。为唯识宗二十四不相应行之一,俱舍宗十四不相应行之一。句,乃诠表事物之义理者;身,集合之义。若集合诸句,构成一完整思想,即称为句身。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句,乃表达完整思想,故称句身。另有一说,谓若仅集合二句以上者,亦称句身。如单云“诸行”、“诸法”等,称为句,然若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则系二句之集合,故称句身。又一句亦称句身。如楞伽经卷二载(大一六·四九四中):“句身者,谓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大毗婆沙论卷十四、俱舍论卷五、俱舍论光记卷五](参阅“句”1625)
(术语)Pada又Padak&amacron;ya,梵曰钵陀,又曰钵陀迦耶,译为句。得诠其自性之差别即义理者曰句。重此句至二个以上曰句身。身者合集之义。俱舍论五曰:“句身者,谓诸行无常,一切无我,涅槃寂静等。”同光记五曰:“梵云迦耶,唐言身,是聚集义。谓众多名等聚集,是身义也。”又,一句亦曰句身。楞伽经二曰:“句身者,谓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句身者:谓聚集诸名显染净义,言说所依性。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句身者:谓名字圆满。
三解 杂集论二卷三页云:句身者,谓于诸法差别增言,假立句身。差别增言者:谓说诸行无常,一切有情当死等义。
四解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句身?谓诸法差别增语为性。
五解 广五蕴论十四页云:云何句身?谓于诸法差别增语为性。如说诸行无常等。
六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句身云何?谓字满。
七解 瑜伽五十二卷十二页云:云何句身?谓卽依彼自相,施设所有诸法差别;施设建立功德过失杂染清净戏论。是谓句身。 - 朱芾煌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用以诠释诸法的差别意义。《百法直解》曰:“句身者,句诠诸法差别,如眼无常耳无常等种种道理。”而《百法纂释》中则谓:“言句身者,单句为句,如菩萨等。二句为句身,如大菩萨等。三句以上为多句身,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以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故。”这是为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假名施设的语言名词。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