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宗”之对称。指主张一切皆空、般若皆空之宗派。大乘之般若思想即其代表,以宣扬中道之空观为主。从主张诸法皆空之龙树、提婆之教系中,相对于小乘教俱舍宗之有宗而言,指成实宗;相对于大乘法相宗(唯识)而言,则指三论宗。
成实宗主张人、法皆空,所说之空义胜于有部宗、俱舍宗等之仅说人空。三论宗则主张空、有皆无,以“诸法皆无所得”之空为宗义。又禅宗亦称空宗,主张佛、魔皆空,以言语思辨为闲葛藤而排遣之。此外,有称佛教为空宗者,以佛教主张诸法无我之故。[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原人论、宗镜录卷三十四](参阅“空有论争”3473)
(术语)以空理为旨之宗。小乘之成实宗,大乘之三论宗是也。原人论于大乘中分三教,一为大乘法相教,二为大乘破相教,三为一乘显性教。宗镜录三十四谓此三宗如其次第,为有宗空宗性宗,而立十异,分别空性二宗曰:“上之三教,摄尽一代经论所宗。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迢然易见。唯第二第三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俱迷为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即为真性,故今广辩空宗性宗,有其十异:空相唯破相,性宗唯显性,权实有异,遮表全殊。不可以遮诠遣荡破执之言,为表诠直示建立显宗之教。又不可以逗机诱引一期权渐之说,为最后全提见性真实之门。”
以空理为宗的派别,如小乘的成实宗和大乘的三论宗是。 - 陈义孝编
大乘佛教中,以空理为旨的宗派,也就是中观学派的异名。大乘空宗,系由小乘发展而来。如小乘一说部,计一切诸法,但有假名,而无实体;说出世部,谓世间之法,皆可破坏,而非实有,是皆遮拨现象界。及至大乘佛教兴起,龙树菩萨出世,以《大般若经》为所宗,造《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论典,妙用遮诠,种种破斥,扫尽一切执相,而大成空宗。这一派的学说,后世称之为“中观学派”。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