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密宗?密宗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国百科全书、佛学常见辞汇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密宗”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密宗”的解释

  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依真言陀罗尼之法门,修五相、三密等妙行,以期即身成佛之大乘宗派。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主要以金刚顶经为经藏,苏婆呼经为律藏,释摩诃衍论为论藏。统称密教之经典为密经。此宗派通称密教(显教之对称)者,系显示自宗所诠解之教理最为尊密,而鄙视其余诸大乘教派为浅显,认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教法,方为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故以密自称;又不得对未灌顶人宣示其法,故称密。然就诠理之教而言,本无显密之别,惟其摄理成规所宗尚之行轨特殊,为区别其余宗派,故称密宗为宜。又密教之学问与修行,称为密学。密教之宗家或修学密教之僧徒,称为密家。修行密教之徒众,称为密众。密教修学之道场,称为密场。

  印度密宗起源于古吠陀典籍,其后流行于民间各阶层,佛教在长期发展过程,逐渐渗入民间信仰,并受此等咒术密法之影响,加以摄取,作为守护教徒、消除灾障之用,古来通常称为杂密。密宗并将吠陀以来之诸神,用交换神教方式重新组织佛教,而出现许多明王、菩萨、诸天、真言咒语。故后期大乘经典中出现以陀罗尼(梵Dha^ran!i  )为主之经典,巴利律藏及经藏中,有说护身等偈之经典,锡兰等地佛教徒,将其编集,称为明护经(巴Paritta  ),迄今仍传诵不已;又有如大会经(收于长阿含经),为列出听法会众之名的经典;此等被认为是密教陀罗尼及曼荼罗之起源。其后迄四世纪左右,出现专说咒法之独立经典孔雀明王经,认为口念真言,内心统一,建立方圆之土坛,供养诸尊,严修仪礼,即可产生不可思议之功德。

  及至七世纪后半,印度佛教进入全盛期,已有经有教,有轨有仪,真正密教方始开展,以真言、陀罗尼为中心而增益大乘佛教哲学,以奠定其基础。此为纯正密宗,纯密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主。在七世纪后半时,成立于中印度之大日经,将杂密经典所说诸尊以大日如来为中心,集大成而成胎藏界曼荼罗。其理论可能承自华严经之说法,主张在现实之事相上,直观宇宙真相。金刚顶经成立稍晚,流行于南印度,系传自佛教瑜伽派之说,以心识为中心而言五相成身(在心身中具备五相与本尊同一之观法)。以此二经为代表之纯密,在印度不久即告消灭。八世纪时,纯密由善无畏传至我国,后再传至日本成为真言宗。

  密教兴起于七世纪时,至十一世纪印度佛教衰亡止,在中印度颇为兴盛,融入性力派(梵S/a^kta^h!  )教说之后,成为左道密教,此派尤其强调散见在纯密金刚顶经中之大乐说(梵maha^sukha  -va^da  )。八世纪以来,传入西藏,遂成为喇嘛教之骨干。至十、十一世纪时,其部分经典已在中国流传并翻译,但在思想上则未产生影响。因此从发达史而言,杂密先兴起,继而纯密集大成,与纯密平行者,为融入印度性力派等教说之左道密教。据传,谓大日如来越三世之一时,于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证之内眷属,为自受法乐而宣说大日经,又于真言宫殿宣说金刚顶经,后由金刚萨埵结集之(日本台密谓阿难亦参加)。后于佛陀入灭后约八百年顷,龙猛(龙树)菩萨施咒于七粒白芥子,以之打开十六丈(表示金刚界之十六菩萨)南天竺之铁塔,亲从金刚萨埵受两部大经(台密则称大日经系于铁塔外由文殊菩萨所传授)。后龙猛传予龙智,复经七百年左右(相传龙智岁寿七八百年),再授大经于善无畏。故密教以龙猛为开山祖师,根本教典为大日经及金刚顶经,信奉之教主系大日如来(大毗卢遮那佛),与释尊之说法不同,故自称为金刚乘。

  “金刚乘”一词,于日本系指纯密,于印度及欧人之间则惯指左道密教,英文为  Tantric  Buddhism。广义之金刚乘分为二派:(一)右派:以大日经为主,即指纯密。富于稳健之神秘主义,欲藉咒术实现宇宙与精神之合一,以支配自然与人事,此派又称为真言乘(梵Mantraya^na  ),自我国传至日本,成为真言宗,称为唐密或东密。另在日本天台宗流传之密教称为台密。(二)左派:以金刚顶经为主,即左道密教。肯定人之本能,欲于此发现真实,称为金刚乘、易行乘(梵Sahaji  -ya^na  )或性力派,重视双身法,以原始佛教立场言,此系左道旁门,九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结合而日趋兴隆,后传入西藏,成为“藏密”之骨干。藏密,乃西藏佛教密宗之简称,系八世纪时由莲华生、寂护等传入。前弘期佛教中,西藏所行之密法多为行、事二部,史称旧密法;十一世纪初,仁钦桑波等翻译多种瑜伽密教经典,史称新密法;而后瑜伽部及无上瑜伽部密法遂盛行于西藏佛教各派中,传承不绝。而密宗之东传我国亦有此二阶段。

  密宗东传,当以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大灌顶经、孔雀王经为嚆矢。三国吴之支谦所译八吉祥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持句神咒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七佛神咒经等亦颇著名。唐以前与密宗关系最深者则推东晋竺昙无兰,译有陀邻钵咒经、摩尼罗亶神咒经等凡二十五部,皆属密宗经典。唐时译密经最多者为义净三藏,有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等十余部。唐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传来纯密之前,中土业已广译密宗经典,此外,显教经典中之咒文陀罗尼尤不胜枚举。

  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出大灌顶神咒经,咒术灵验,首都建康盛行咒术,此后杂密更不断传译。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善无畏、金刚智二纯密大师先后于长安译出根本经典,建立灌顶道场,我国密宗于是真正成熟。另有不空、一行、惠果、辨弘、慧日、惟上、义圆、义明、空海、义操、慧则等,传持纯密。其中,日本空海(弘法大师)于贞元二十年(804)来唐,就惠果受法,返国后,持弘不绝,是为日本真言宗之祖。会昌法难之后,加以唐末五代兵燹不断,战乱频仍,密宗经疏销毁殆尽,尔后所谓瑜伽,但存法事而已。宋代虽有法贤、施护,法天等,传译密宗经轨,亦未能光大久远。且此时之密宗已异于唐代,唐代密宗可谓为有体系之综合密宗,宋代则是分化的、通俗的,以崇拜特定之本尊,诵持其真言陀罗尼为主,如宣扬宝箧印陀罗尼、观音六字明咒、准提咒等即是。又宋代因输入时轮怛特罗之印度密宗,故以威猛之忿怒明王本尊较多。元代定喇嘛教为国教,喇嘛教实即以密宗为骨干之西藏佛教,其后以元帝室过分优待喇嘛教,导致腐化,乃有宗喀巴之改革,而形成新旧之黄教、红教。

  显密二宗最大不同点,在修持上之传承与仪轨。显宗理论固然有师承传授,而修持法门不一定要严格之师承、仪轨;如瑜伽之五重唯识观,天台之大小止观,即无师承亦可自习。反之,密宗之仪礼繁复,世界诸宗教中无出其右者,自初皈灌顶至金刚上师有一定之程序,不可躐等,与显教之简易方便迥异其趣。就教义而言,显教为应身佛说法,密宗则以法身佛说法。依显教修行者,认为须经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始得证佛果;依密宗者,则认为仅修三密之妙行,现生即可成佛。又有六大缘起之说,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大乃一切诸法之本体,能造一切佛,乃至一切众生之根身器界,即自性等四种法身,众生国土等三种世间,皆为六大所生。依此六大缘起,故立生佛平等之义,大、三、法、羯等四种曼荼罗亦由六大缘起现法身德相。众生若依三密妙行修持,契证性德时,即以父母所生身立证大觉位。所谓“三密加持妙行”,即手结印契,口诵诸佛真言,心住三摩地。如说修行时,行者之身口意能与诸佛之身口意相应,则可速得成佛。诸佛之身口意,即大、三、法、羯等四种曼荼罗:大曼荼罗即诸佛之身密,三摩耶曼荼罗即意密,法曼荼罗即语密,羯磨曼荼罗即其余三曼荼罗之业用。要之,四种曼荼罗具有诸佛之三密而不阙。又此四种曼荼罗赅摄一切曼荼罗,依大日经建立之曼荼罗称为胎藏界曼荼罗,依金刚顶经建立之曼荼罗称为金刚界曼荼罗;前者表示本觉之理,故又称因曼荼罗;后者表示始觉之智,故又称果曼荼罗。又对依余经所立之别尊曼荼罗而言,此金胎二部称为总德曼荼罗。此外,一切佛菩萨等乃从大日如来法身所流出之别尊,各代表其别德,为一门之本尊,对于此,大日如来即是总德普门之本尊;一门之诸尊中,阿■、宝生等四佛表大圆镜等四智;四佛又各有四菩萨,合为十六大菩萨,与四波罗蜜、四摄、八供等,计三十七尊,凡此皆不外从大日法界体性智流出者。行者若常以白净之信心,自住金刚萨埵三昧,修五相成身等妙行,即现得契证佛智,圆满佛身,成就利他事业。

  本宗又依大日经、菩提心论等创立十住心之说,从异生羝羊心至极无自性心等九心为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二乘、一乘等之住心,第十秘密庄严心即真言密宗之住心。亦即本宗以凡圣不二为宗要,一尘一法皆住本初之智源,悉为三摩地之心地故,虽上根胜慧之人,起居动作、开口发声、心思念想,皆成无相三密;而下根劣慧之机,依有相之三密门,能与三部诸尊之德相应,以现在身证佛菩提。

  要言之,本宗思想之特质,自教主方面观之,显教为应化之释迦所说,本宗为法身佛之大日如来所说;自法身立场观之,显教法身为理体,理体法身无形无相,密宗法身有形有相,且能说法;自所说法观之,三论宗八不之中道寂灭境界、法相之离言胜义谛境界、天台之一念三千不可思议境界、华严之性海果分不可说十佛境界等皆毕竟可说;自真理之表现观之,一切诸法皆是真理象征,此种象征之具体表现,即密宗之仪轨;自成佛迟速观之,除禅宗外,其余诸宗均须经三阿僧祇劫,密宗则主张即身成佛;自宗教之立场观之,密宗两部曼荼罗表现以人格主义思想为基础之世界观,由无量无数之诸佛菩萨,构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轮圆具足之世界;自教义体系观之,密宗为一种“理智不二”之宇宙人生观,大日如来即具此伟大人格,智法身之世界称为金刚界,理法身之世界称为胎藏界。由修持之力,可将智之世界扩大至与理之世界一致,此即理智不二。(参阅“六大”1251、“四曼相大”1755、“即身成佛”3760  、“真言宗”420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密宗”的解释

  (流派)即密教,亦称真言宗。此宗以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三密身、口、意、相应,即凡成圣。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故曰密宗

【中国百科全书】对“什么是密宗”的解释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

  渊源  印度最后一个时期的佛教中密教盛行,其教典总称为怛多罗。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本尊信仰崇拜等为其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手式或身体姿势,“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另外,在其修法之际,建筑坛场(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配置诸佛菩萨。密教成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派别,一般认为在7世纪中叶《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成立以后。最初流传于西南印度、德干高原,后来再向南印度和东北印度传播,以超戒寺为中心,获得波罗王朝的支持而迅速发展。《大日经》主要讲述密教的基本教义、各种仪轨和行法、供养的方工方法。《金刚顶经》以大日如来为受用身,宣传“五佛显五智说”,所谓“五佛显五智”是中央大日如来佛的法界体性智,东方的阿閦如来的大圆镜智,南方的宝生如来的平等性智,西方的无量寿如来的妙观察智,北方的不空成就如来的成所作智。其中最重要的是法界体性智,除了法界体性智外,蓁四智都是唯识所转,采纳了瑜伽行派的“转识成智”的思想。《金刚顶经》出现以后,密教被称为金刚乘。其后从金刚乘中又分出一支称俱生乘或易行乘。这派经典多用孟加拉等地方语言写作,其中很多是导师所传的歌诀,主张佛身四身说(法身、报身、应身和俱生身),宣传自我是“与生俱有”(本性)的性质并是实现的目的,在实践上重视导师的作用和秘密和仪式。在11世纪西亚突厥系的伊斯兰军队侵入南亚次大陆以后,在密教中又出现了时轮教,有些学者认为时轮教即是俱生乘。他们宣传现实存在象时间的车轮一样,倏忽即逝。“般若与方便二而不二”,只有信仰宇宙的绝对者本初佛才能从迷妄的世间中解脱出来。另外,宣传佛教的理想国香巴拉的思想。在时轮教出现以后不久,中印的佛教寺院受到入侵军队的彻底摧毁,佛教在印度也就消失了。

  汉地密宗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始于三国时代。自2世纪中至8世纪中的600年间,汉译佛经中约有100多部陀罗尼经和咒经,其中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的《大灌顶经》12卷,初唐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12卷,属于陀罗尼和真言的汇编性质。在此期间,印度、西域来华的译师和高僧也多精于咒术和密仪。据佛书记载,西晋永喜四年(310)来洛阳的佛圆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约于北凉玄始十年(421)至姑臧的昙无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北魏永平初来洛阳的菩提流支出“兼工咒术”,“莫测其神”。中国高僧玄奘、义净等也都传译过密法。以上后世称为“杂密”。但在中国弘传纯粹密教(“纯密”)并正式形成宗派的,实始于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

  唐开元四年(716),印度密宗高僧善无畏携带梵本经西域来到长安,深受玄宗礼遇,被尊为“国师”。开元五年起,先后于长安、洛阳两处译出密教经典多部。其中最重要的是于洛阳大福先寺由其弟子一行协助译出的《大日经》7卷,后成为密宗的“宗经”。一行亲承讲传,又撰《大日经疏》20卷、《摄调伏藏》等。传授以胎藏界(理)为主的密法,是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善无畏著名弟子队一行外,尚有温古、智俨、义林和新罗的元超等。

  唐开元八年(720,一说七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经南海、广州抵洛阳,大弘密法。金刚智于开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后在长安资圣寺、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经轨4部,7卷。其弟子不空曾奉师命赴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回中国后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等11部,143卷。《金刚顶经》后亦为密宗所依的主要经典。他们的传授以金刚界密法(智)为主。不空著名弟子有金阁寺含光,新罗慧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觉超,世称“六哲”。而以惠果承其法系。惠果曾任代宗、德宗、顺宗三代、“国师”,其弟子有爪哇僧辩弘、日僧空海等。

  日本密宗  唐贞元二十年(804),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秘法,并受传法大阿阇梨位。3年后回国,以平安(今京都)东寺为中心弘传密教,并建高野山金刚峰寺为传教“根本道场”,创立真言宗,以传金刚界密法为主,亦称“东密”。其教义与中国密宗略同,但重视空海的《十住心论》、《秘密宝钥》、《辩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等所含基本要义。镰仓时期,赖瑜创新义真言宗,认为大日如来的法身不说法,其法身说法,以和歌山根来寺为中心,现有真言宗丰山、智山两派;反对此说的为“古义真言宗”,以东寺和高野山为中心,现有高野山真言宗、真言宗山阶派,真言宗醍派、真言宗东寺派等。此外,又有日僧最澄、圆仁、圆珍等先后来唐学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回国后在比睿山等地进行弘传,被称为“台密”,以传胎藏界密法为主。此派基本上可分为根本大师(最澄)派、慈觉大师(圆)仁派和智证大师(圆珍)派三个流派。由此瑜伽密教盛行于日本。

  藏地密教  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密宗通称“藏密”。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藏传佛教中,就传入密部经典。8世纪间鳊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到藏弘法,建有密教的根本道场桑耶寺。其后又有法称来藏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荼罗等灌顶;无垢友、施戒等来藏译出《集密》等许多密宗典籍。密教在西藏得到了流传。但公元841年赞普朗达玛禁佛时受到了严厉的打击。直至10世纪,藏地阿里地区统治者智光派沙门宝贤等赴印学习“集密”、“时轮”等经续、注释及仪轨等。并迎请印僧作信恺、作莲密、佛祥静、佛护、莲花密等来藏翻译显密经论,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续》为重点。东印度僧人法护及其弟子等也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传。11世纪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人阿底峡应请入藏,宣扬显密观行教法,使密教得到相应发展。其弟子续其法灯,弘通无上瑜伽,首开西藏密教噶当一派。此外,弘传密教的,还有宁玛、噶举、萨迦等派。15世纪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等创立格鲁派,下传达赖、班禅两大系,为现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西藏密法一般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但密宗各派几乎全以无上瑜伽部各种教授为主要修习法门。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三部。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为本尊;母部奉胜乐金刚、喜金刚为本尊;无二部奉时轮金刚为本尊。各尊均有自己大量的“本续”、“疏释”和“仪轨”。藏密的重要法门有大圆满、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教义  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和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两者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一体性相同。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此宗仪轨复杂,所有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均有严格规定,需经阿阇梨(导师)秘密传授。

  典籍  密宗典籍浩瀚,梵本传世不多,但中国西藏和汉地保存译本颇多。汉译密藏经轨计有400部,681卷,经疏14部,81卷,合计414部,762卷;日本《大正藏》收入密宗著述计193部,1109卷,以上各有少量重译及复本;西藏甘珠尔中收密部经典728部,丹珠尔收各种经疏、仪轨、成就法等计3120部,全部约合100余万颂,约当汉译3000余卷。西藏各派关于密宗的著述数量亦极庞大,目前尚无确切统计。中国保存的密宗译本不但数量巨大,目前尚无确切统计。中国保存的密宗译本不但数量巨大,质量亦甚高,是研究印度、中国密宗的珍贵史料,目前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引起了研究的高潮。日本和西方国家已刊行很多校本,如《集密》、《摄真实论》、《宝箧庄严》和《成就法鬘》等等。(郭元兴  高振农)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密宗”的解释

  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加持,可以即身成佛。 - 陈义孝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密宗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