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摩诃僧祇律?摩诃僧祇律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摩诃僧祇律”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摩诃僧祇律”的解释

  梵名Maha^san%=ghavinaya  。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并举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且详述各戒制戒因缘、戒条释文及其适用情形。其中,杂诵跋渠及威仪二法相当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关僧中所行仪式行事、羯磨,及日常衣食住等规律制条之随类解说。比丘尼戒法则列举二百七十七戒及杂跋渠法。

  本书乃大众部所传之广律,与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共称古来四广律。与其他三律比较之,则其特色甚多,包括:(一)四波罗夷制定之年份,被推定为自佛成道后第五年冬分第五半月至第六年冬分第四半月期间。(二)于所记七百结集律藏中,不举十事非法,却提及制限净等之五净法,且跋耆子等否认之主张亦未提及。(三)内中并载有四十余种本生谭,援引二十余种之本生经。据本书卷三十二“五百比丘集法藏”条载,本书系优波离受摩诃迦叶之命所诵出者,其次并记有陀娑婆罗、树提陀娑、耆哆等二十七人之相承,是乃本律传承之记录。

  另据法显传载,法显西行欲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之戒律,皆为师师口传  ,无本可写,乃至中天竺,于摩诃衍僧伽蓝得一部律,即摩诃僧祇众律,乃佛陀在世时最初大众所行之律,于祇洹精舍传其本。此外,出三藏记集卷三、拾毗尼义钞卷一等载,僧祇律为婆粗富罗部(犊子部)所传之律,此说恐有讹误。[大唐西域记卷九、历代三宝纪卷三、卷四、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一、卷三、卷十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摩诃僧祇律”的解释

  (经名)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大众部所传之律藏也。法显传曰:“法显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涉乃至中天竺,于此摩诃衍僧伽蓝得一部律。是摩诃僧祇众律,佛在世时。最初大众所行也,于祇洹精舍传其本,自余十八部各有师资,大归不异,然小小不同,或用开塞,但此最是广说备悉者。”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摩诃僧祇律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