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心、身、相之三种清净。乃大智度论卷四十三释集散品所立修般若之菩萨所具有者,即:(一)心清净,不生染心、嗔心、憍慢心、悭贪心、邪见心。(二)身清净,心得清净,故不再受后身,常得化生。(三)相清净,心身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之身。
(术语)身语意之三业,远恶行离惑垢也。俱舍论十六曰:“诸身语意三种妙行,名身语意三种清净,暂永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探玄记四曰:“三业无过云清净。”
(名数)智度论所谓修般若之菩萨三种清净也。一、心清净。不生染心,嗔心,憍慢心,悭贪心,邪见心。二、身清净。心清净故,不再受后身,常得化生。三、相清净。心身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其身。
[出大智度论] 一心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不生染心。不生嗔心。不生桥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名心清净。(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二身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三相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身心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其身。故名相清净。 - 明·一如等 撰
心清净、身清净、相清净。心清净是不生染心、嗔心、憍慢心、悭贪心、邪见心等;身清净是由于心清净之故,所以不再受后生,常得化生;相清净是由于心身都已清净,所以能得具足的相好庄严其身。 - 陈义孝编
即心清净、身清净、相清净。
心清净是不生染心、瞋心、骄慢心、悭贪心、邪见心。
身清净是由於心清净之故,所以不再受后生,常得化生;
相清净是由於身心都已清净,所以能得具足的相好庄严其身。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