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依观无量寿经所载十六观,为往生西方极乐之十六观门。(参阅“十六观”396)
(二)密宗依显教九次第定之顺逆观,就无尽法界与无余众生界之说,而立十六观门。如菩萨修禅时,于九次第定中逆顺出入定散超间,奋迅游戏无不自在。诸如来渐次证入大悲藏发生三摩地,亦复如是,或观无尽法界,以一切心为一心,以一切门为一门;或观无余众生界,以一心为一切心,以一门为一切门。无尽法界之八门:以一切心为一心(顺观),以一心为一切心(逆观),以一心为一心,以一切心为一切心,以一切门为一门,以一门为一切门,以一门为一门,以一切门为一切门;其中,心以所入之体而名,门以能入之教而名。无余众生界之八门,如上。无尽法界为一法界门,而观诸佛法界;无余众生界为多法界,以观九界差别之迷境。[大日经疏卷三]
(术语)十六观者,往生西方极乐之门户,故云十六观门。[囗@又]真言准于显教九次第定之须逆观,就无尽法界与无余众生界,立十六观门。无尽法界有八门:以一切心为一心(顺观),以一心为一切心(逆观),以一心为一心(三门),以一切心为一切心(四门),以一切门为一门(五门),以一门为一切门(六门),以一门为一门(七门),以一切门为一切门(八门),其中心以所入之体而名,门以能入之教而名。无余众生界有八门,如上。无尽法界为一法界门,而观诸佛法界。无余众生界为多法界,而观九界差别之迷境。出大日经疏三,演密钞四。
[出观无量寿佛经]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陁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陁佛相好之身也。)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名日观。二水观谓作水想。想水成已。当作冰想。既见冰已。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名 - 明·一如等 撰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观,因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门户,所以叫做十六观门。见十六观条。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