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念处?十念处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念处”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念处”的解释

  系菩萨所修之十种法。又作十种念处。即:(一)身念处,观身不净,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悉皆远离。(二)受念处,观诸受实苦,于受不生染爱,不起嗔恚。(三)心念处,观心常执着颠倒之相而调伏之。(四)法念处,如实勤观诸不善法之过患而断除之。(五)境界念处,观诸顺意、不顺意之境界皆非实有,不生贪着,不起嗔恚。  (六)阿兰若念处,如理法而修无诤行及寂静行。(七)都邑聚落念处,入都邑聚落时,行菩萨行,远离欢乐场所。(八)名闻利养念处,但为施主之福田,受名闻利养之事,于其所受不贪着,不计执,与一切有情共之而资养诸苦恼者。(九)如来学问念处,对于一切如来成正觉之学问,生清净心,勤勇修学。(十)断诸烦恼念处,悉知生诸烦恼、杂染等之因缘而远离之。[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三、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念处”的解释

  (名数)菩萨于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也。二受念处,对于六根六尘有所领纳,谓之受,受念处者,为观受悉是苦也。三心念处,观心为一切善恶之本,能爱护之,能调伏之也。四法念处,法为意根所起之法,于贪嗔等之恶法断除之,于慈悲等之善法爱乐之也。五境界念处,于诸可意不可意之境界观察其虚伪之相不生贪恚也。六阿兰若念处,阿兰若译曰闲静处,又作无诤处,为比丘之住处,菩萨住阿兰若念欲修如理之寂静行诤行也。七都邑聚落念处,若入都邑聚落,念欲远离博奕酒肆歌舞等一切之非行也。八名闻利养念处,于名闻利养之处观其假相,一念不起执着之心也。九如来学门念处,念如来所学之法门常勤修之也。十断诸烦恼念处,念欲修习正智,断一切之烦恼也。见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十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念处”的解释

  (名数)菩萨常观念十境也: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十念处”的解释

  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十念处”的解释

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念处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