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实相?实相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国百科全书、佛学常见辞汇、俗语佛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实相”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实相”的解释

  梵语dharmata^、bhu^ta-tathata^。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之异名。以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之意,一切诸法之各别相(如地之坚相、水之湿相、火之热相)皆为虚妄,一一皆可破可坏;相对于此,无漏智所证之实相则离虚妄之诸相而平等一如,在妄情之中,实相悉皆不可得。

  在鸠摩罗什之翻译中,“实相”亦包含空之意义,龙树以来强调为佛教真谛之内容。而“诸法实相”之说,为大乘佛教之标帜(即法印),亦即相对于小乘佛教所立之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大乘佛教所立者称为实相印。一切诸法之真实相状,称为诸法实相,其内容虽依各宗而异,然自其各宗之立场判断,凡被视为最后而究竟者,俱以此语表示之。此实相之相状,一般认为不得以言语或心推测之。在此一立场发展之下,至天台宗,则以最完全的自我发现,谓之诸法实相,亦即泯除本质(理)与现实(事)之差别,一切诸法完全调和之世界,于迷妄之凡夫中,亦可体现崇高之佛境界,表现出现象即实在、差别即平等之精神。禅宗以为诸法实相乃佛祖之现成或本来面目;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实相法;密宗则有声字实相之说。又日本日莲宗将实相解释为本门之题目等,将真如之实相引至现实,论二者之融合相即,此即自理论上阐明大乘佛教肯定现实之态度。[中论卷三、大般涅槃经疏卷三三十、注维摩诘经卷三、大日经疏卷一、往生论注卷下、维摩经义记卷四末、法华经文句记卷四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实相”的解释

  (术语)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实谛,实际,皆是实相之异名。又依名随德用之三谛言之,则空谛为真如,假谛为实相,中谛为法界。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阿含说涅槃。在华严之始教天台之通教已下者,不变之空真如为实相,在华严之终教已上,天台之别教已上者,不变随缘之二相为实相。华严以随缘之万法为实相,天台真言以性具之诸法为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槃,大乘以我法二空之涅槃为实相。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同观众生品曰:“佛为实相法人。”涅槃经四十曰:“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妙玄二上曰:“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遍今也。”法华文句记四中曰:“言实相者,非虚故实。非相为相,故名实相。”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

【中国百科全书】对“什么是实相”的解释

  shixiang

  佛教术语。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诸法实相。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思益经》卷一称:“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大涅槃经》卷四十:“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中论·观法品》:“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名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为万有的本性,所以又叫“法性”,此法性真常不变,所以又名真如。此外还有真谛、中道、涅槃、实际、实性、法身、法界、佛性、如来藏、般若等种种异名。《肇论·宗本义》:“本元、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佛教各派对实相的解释各有不同,三论宗以“无依无得”的空理为诸法实相;天台宗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性具说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随缘之真如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槃为实相;大乘则以“我空”、“法空”之涅槃为实相。(刘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实相”的解释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独实,不变不坏,故名实相。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实相”的解释

  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佛家还指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说人间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又如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后指真实情形,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满洲行政之实相也。”(文贤)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实相”的解释

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的异名。实相超越一切相对相,超越一切语言效用,因为一切语言都是相对性,而实相则是绝对的真理。

佛教的基本理论是“缘起”,缘起,即是众多因素条件,关涉对待而起。缘起有其纵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和其横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自纵向的时间上看,是前因后果的关系,自横向的空间上看(就时间某一点上看),是彼此对待的关系。所以,“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是空间上的对待关系。诸法以因缘对待而生起,自然没有独立的自性(即没有固定的不变之性)所以在时间上有生、住、异、灭四相。以有生灭,所以“无常”;而众多因素条件生起的事物,没有中心的主体,无主体所以“无我”。诸法无常、无我,故其本性是空——即是“空性”或“性空”,所以“空性”是诸法的本质,是本来如此的、不增不减的法性,此法性即是诸法实相,亦即是真如。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实相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