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五十所举,说法者若不了知真如之理,则会产生如下四谤,即:(一)增益谤,谓不知真如之理乃离相寂灭,性本不有,而说真如为定有者,是为增益谤。(二)损减谤,谓不知真如之理乃不可变坏,性本不空,而说真如为定无者,是为损减谤。(三)相违谤,谓不知真如之理乃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说真如为亦有亦无,二边共执者,是为相违谤。(四)戏论谤,谓不知真如之理乃具有、无之德,而说真如为非有非无,二边不定者,是为戏论谤。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定有是增益谤定有者。谓不知真如之理。离相寂灭。性本不有。而言真如决定是有者。则成增益谤也。二定无是损减谤定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不可变坏。性本不空。而言真如决定是无者。则成损减谤也。三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亦有亦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言真如亦有。是不知即空。又言真如亦无。是不知即有。二边共执。则成有无相违谤也。四非有非无是戏论谤非有非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具有无之德。而言真如非有。又言真如非无。二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