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dharma^nusa^rin。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为“随信行”之对称。又作法行。于俱舍宗,指声闻乘“见道”之利根圣者,能自以智力依法修行而趋于圣道。即于见道之阶段中,利根者能自披阅经典,善作抉择思惟,于法能作思惟,而如理修行。于成实宗,指见道以前之人,居于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俱舍论卷二十三、成实论卷一分别贤圣品](参阅“十八有学”351、“随信行”6349)
(术语)声闻乘见道之圣者而为利根者。对于随信行之钝根而言。自思惟法而成行之人也。见随信行条。
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随法行者:于因转时法随法行。由闻他音,内正如理,而思惟故。又云:随法行者:法随法行。
二解 显扬三卷十页云:二、随法行。谓如有一,性是利根;纯熟相续;自昔已来,恒择法行。由此因缘,今于诸谛,随择法行,趣向谛观。
三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三页云:随法行者:谓八支圣道,名为随法。佛弟子众,于中随顺游历涉行,名随法行。
四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四卷六页云:问:何故名随法行?答:由彼依法,随法行故;名随法行,谓依有漏法,随无漏法行;依有缚法,随解脱法行;依有系法,随离系法行。由慧为先,得入圣道。如是种类补瑜伽罗,从本以来,性多慧故;若闻他劝汝应务农以自存活;彼便思察我为应作,为不应作,我为能作,为不能作,为有宜便,为无宜便;审思察已,然后作之。余广如前随信行说。彼渐次修圣道加行,展转引起世第一法,无间引生苦法智忍。从此见道十五剎那,名随法行。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