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菩萨行圆满后所起之五种化他智慧。即:(一)通达智,欲见之境得以自在得知之智。(二)随念智,于前观心中了知诸法实相,虽出观后亦得忆持不忘之智。 (三)安立智,在了知之诸法境界,能立正教使他人修行之智。(四)和合智,以已得之智慧,观察诸法和合之境,转一切烦恼为菩提之智。(五)如意智,于自己所欲之一切事,能得自在随意之智。
(名数)菩萨之行满足后所起之化他智慧也:一、通达智,欲见之境界自在得之智也。二、随念智,忆念在观心中了知诸法之相,出观后亦得不忘之智也。三、安立智,在了知之诸境界,能立正教使他人修行之智也。四、和合智,由得了之智慧,观察一切诸法和合之境界,转一切烦恼而为菩提之智也。五、如意智,自己所欲之一切事得自在之智也。
[出摄大乘论释] 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击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二随念随念者。亦名忆持。谓菩萨由后得智。于前观心中。通达诸法境界之相。出观之后。皆能随念亿持不失也。三安立安立亦名成立。谓菩萨由后得智。于所通达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四和合和合亦名 - 明·一如等 撰
摄大乘论释云五后得智: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
一、通达 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
二、随念 随念者,亦名忆持,谓菩萨由后得智,于前观心中,通达诸法境界之相,出观之后,皆能随念忆持不失也。
三、安立 安立亦名成立,谓菩萨由后得智,于所通达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
四、和合 和合亦名相杂。谓菩萨由后得智,于先所缘一切诸法,和合相杂境界,而能观察照了,由此观察,即得转一切烦恼而依菩提也。
五、如意 如意者,谓菩萨由后得智,既得转烦恼依菩提,故于一切所欲,皆悉随意,如转大地作黄金是也。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