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解释经论本文之前,先阐明一部经论所诠之幽旨者。玄义,意谓幽玄之义旨。隋代天台大师智顗依玄义内容,将之分为五个范畴:(1)释名,即解释题名。 (2)辨体,讲明题名所显示之意义。(3)明宗,明教之主要目的。(4)论用,论教之作用。 (5)判教,判该教在佛教全体中所占之地位。此即所谓天台宗之五重玄义。
玄义多系就一部经论之题目而论谈,盖“题”乃一部经论的总标目之故。如智顗以五重玄义解释法华经、金刚般若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维摩经、请观音经等诸经之题目。复以释名、出体、料简等三重玄义解释梵网经等之题目。又吉藏着三论玄义,立破邪、显正二义,以论述“三论”之大义。善导着观经疏玄义分,亦以序题、释名等七门玄义,论释观无量寿经。此皆释名之例。[法华经玄义卷十下、法华玄义释签卷一上、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一、观经玄义分传通记卷一]
(术语)幽玄之义理。深妙之义理。天台释诸经,先于文前绪论五重之深义,题为玄义。法华经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是也。法华玄义十下曰:“我以五章略谭玄义,非能申文外之妙,特是粗述所怀。”金光明玄义拾遗记上曰:“玄谓幽微难见也,义谓理趣深有所以也,其幽微义而有五重。(中略)大师搜抉如是五义解释一题,欲令学者豫知经旨然后寻文,使于文文成智行故。斯是道场,特因静发。称会佛旨,演兹奥旨。故不可以暗证者及寻文者同日而语也。幽微所以,岂虚名哉?”
玄妙的义理。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