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名Yas/a 或 Yas/oda。又作耶输陀、耶输伽。意为名闻、善称。中印度波罗奈国(巴Va^ra^n!asi^ ,现今瓦拉那西)大富长者善觉之子。因厌离俗世,遂出家,诣释尊于鹿野苑(梵Mr!gada^va )。仅次于五比丘,而为佛陀第六位弟子。后来,其父母及故二(妻子)亦归依三宝,是为最早成为优婆塞、优婆夷者。[毗尼母经卷一、出曜经卷二十九]
(二)巴利名Yasa-Ka^kan!d!akaputta 。又作耶舍陀迦兰提子、耶舍迦那子。释尊入灭后百年(即纪元前二八三年顷)之长老僧。夙通三藏,证阿罗汉果,得六神通。当时,住毗舍离(梵Vai^s/a^li )之跋耆子(巴Vajjiputta )等,以盐净等十事净法,起而反抗保守之比丘,对十条戒律提出新解。此在保守派称“十事非法”,经耶舍与离婆多(梵Revata ,巴同)等长老于毗舍离城会七百比丘,决定彼之十事为非法。另据巴利文大史、岛史等载,耶舍断十事为非法,组成上座部,即为南传佛教所说之上座部创始者。[四分律卷五十四、十诵律卷六十](参阅“十事非法”442)
(三)阿育王时巴连弗(华氏)城鸡雀精舍之上座。赞助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寺塔,并向王推荐优婆鞠多。[杂阿含经卷二十三、阿育王经卷一]
(四)全称那连提黎耶舍。北印度乌场国人。(参阅“那连提黎耶舍”3027)
(人名)Yasas,比丘名。译曰名闻,名称。或作耶舍陀Yaśoda,耶舍那。有部毗奈耶四十曰:“具寿阿难陀有弟子在婆飒婆聚落,号曰名称,梵云耶舍。”四分律曰:“耶舍伽那子。”善见律曰:“耶斯那。”西域记曰:“耶舍陀。”阿育王经二曰:“比丘名耶舍,翻名闻。”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耶舍此云誉,谓名誉也。”梵语杂名曰:“名闻,耶舍。”出于佛灭后一百年。为摩竭陀国华氏城鸡园寺之上座,劝阿育王建八万四千佛塔,后于跋耆国毗舍离城集七百贤圣为第二结集之阿罗汉也。见阿育王经一,毗奈耶杂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