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ad!-dha^tu。指六根本原素。又作六界。即地(梵pr!thivi^ )、水(梵ap )、火(梵tejas )、风(梵va^yu )、空(梵a^ka^s/a )、识(梵vijn~a^na )等之总称。以其为构成有情无情世间之要素,且遍满一切法界,故称为大。据俱舍论卷一载,地、水、火、风等四大系能造之四大种,为所有物质之所依;空大(空界)系指内外之间隙,亦为能生长之因;识大(识界)系指诸有漏识,为有情生存之所依。前五大属色法(物质),后一大则属心法(精神)之范畴。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以此六大加根大,合为七大。
密教以此六大为万有之本体,而立“六大体大”、“六大缘起”之说。即六大遍满全宇宙,一尘一毛亦具六大,万有一切皆由六大所造。自“遍”之观点而言,称六大;从一切事物之“所依”而言,称体大。此六大互具其他,互遍不碍,是为六大无碍。每一大皆具其他五大而互遍者,是为异类无碍;甲之六大与乙之六大等,如地与地无碍而互具互遍者,是为同类无碍。例如,物无非是心,心不外是物,此为异类无碍之义;成佛之六大亦即地狱之六大,此为同类无碍之义。上述异类、同类互具互遍之六大为万有之本体,乃本来宛如之法尔之六大,此法尔之六大依因缘而现出森罗万象者,即称随缘之六大。依六大论万有缘起者,即称六大缘起。但法尔即随缘,随缘即法尔,故于现前之事实上说万象即实在。又六大可由色、形或作用(列表于后)等义来区分,前五大是色法、理,属胎藏界;识大是心法、智,属金刚界,但此两部(金刚界与胎藏界)二而不二。此外,六大亦可造作四种法身、三种世间等,故有六大法身之说,此乃显示一切凡圣皆由六大所成,皆具性德,故可“即身成佛”。
[金刚顶经卷一、大日经卷五秘密漫荼罗品、法蕴足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五轮九字明秘密释]
(名数)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大般若经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璎珞本业经上曰:“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天台仁王经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诤大,地谓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王。故云:四大围空,识居其中也。”
(名数)有三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遍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遍到空,阿含云:六王诤大,地云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主,故云四大围空识居中也。”菩萨处胎经地神品亦有此说。三、密教因示诸法本不生之实体,故说六大。亦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本来自尔有实体,有实形,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而不生不灭者也。参照六大条。
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一切法界,以造作有情与非情,故名为大。非情是五大所造,有情是六大所成。 - 陈义孝编
地水火风空识也。四大前说。此空大虚通分也识大了别心也 - 唐·李师政 撰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性广大,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下:
(种子) (色) (形) (性) (用)
地大 □ 黄 □ 方 坚 持
水大 □ 白 ○ 圆 湿 摄
火大 □ 赤 △ 三角 煗 熟
风大 □ 黑 橥 半月 动 长
空大 □ 青 樃 团形 无碍 不障
识大 □ 白 ○ 圆 了别 决断
若六大合于心法形色,则:
地水火风空 色形
识 心法
“识大形色”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证则引金刚顶经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证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云。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证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明月,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六大能生” 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生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