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之飞锡以一月之月体、月光、月影譬喻佛之法、报、应等三身。 (一)月体,比喻法身,盖法身为常住之理,不迁不变,能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在天,其影含于众水。(二)月光,比喻报身,报身为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犹如月光之照临万象,一切明了而无差谬。(三)月影,比喻应身,应身系变化之用,用无自性,从体而生,有感则通,无感则止;犹如月影,有水则现,无水则隐。然此三者原为一体,其形虽异,质则实一。[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中、卷下]
(譬喻)以一月譬法报应之三身。宝王论曰:“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盖法身者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生出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为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之照临万象,无有隐形。应身为变化之用。用无自性,从体而起。有感则通,无感则不通。犹如月影,有水则现,无水则不现。虽然。此三者,原是一体,惟从用而立名耳。
以一个月亮的月体月光月影,来比喻佛的三身。宝王论说:“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