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外诸派学说,有关形上学方面之见解,可分成有、无、亦、非等四句。即:(一)有句,如执着必有我身,此即常见。(二)无句,如执着必无我身,此即断见。(三)亦句,如执着我身亦有亦无,此即有无相违见。(四)非句,如执着我身非有非无,此即戏论见。[华严经疏卷十六、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参阅“四句分别”1675)
(术语)第一有句。执必有我,即常见也。第二无句。执必无我身,是断见也。第三亦句,执我身亦有亦无,是有无相违见也。第四非句。执我身非有非无,是戏论见也。见华严疏十六,三藏法数十八。
[出华严经疏] 一有句谓外道或计我与五蕴之身皆有。是名有句。即着常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无句谓外道或计我与五蕴之身皆无。是名无句。即着断见。三亦有亦无句谓外道欲离上二过故。计我与五蕴亦有亦无。即随有无相违之见。四非有非无句谓外道欲避上有无相违。立俱非句故。计我与五蕴非有非无。则又成戏论之见。 - 明·一如等 撰
有无四句者:
第一、有句 执必有我身,即常见也,又谓增益谤。
第二、无句 执必无我身,即断见也,又谓减损谤。
第三、亦句 执我身亦有亦无,是有无相违见也,亦谓相违谤。
第四、非句 执我身非有非无,是戏论见也,亦谓戏论谤。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