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灌佛。乃为纪念释尊诞生,佛寺举行诵经法会之仪式。佛陀降生后,天降香水为之沐浴。根据此一传说,于每年四月八日举行法会,用花草作一花亭、亭中置诞生佛像,以香汤、水、甘茶、五色水等物,从顶灌浴,此外还举行拜佛祭祖、供养僧侣等庆祝活动。此一法会,即称
灌佛会,亦称佛生会、浴化斋。佛诞节因此又称浴佛节。在印度及西域则是将诞生佛像置于车内,游行市区。我国唐、宋时代亦盛行此种法会。传到日本后,日本亦从承和七年(840)开始,每年四月八日均在皇宫中举行灌佛,此种浴佛法会,称为花祭,以后一般寺庙亦广为流行。又浴佛时所唱之颂文称为浴佛偈。
此外,依般泥洹后灌腊经载,以佛诞日及七月十五夏满日举行灌佛,称为灌腊。或依譬喻经,而有腊八之浴佛。禅林中,于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亦行灌佛仪式。浴佛所用之香汤,其内应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互渗而成,其后置于净器。浴佛仪式中,既以香汤灌洒佛顶,应以净水继灌浴之。有关浴佛之由来,在印度一般寺庙每天均举行浴佛,此乃起因于印度气候炎热,需每日淋水,故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宋僧史略卷上均谓浴佛原非仅行于佛之诞生日,然至后世渐成一年一度之仪式。[浴佛功德经、释氏要览卷中、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佛降诞条、禅林象器笺报祷门]
(行事)与灌佛同。西天于平常行之。中日诸宗于四月八日之佛生日行之。禅家更于十二月八日之佛成道日行之。后汉书陶谦传曰:“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荆楚岁时记曰:“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会,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吴志刘繇传曰:“笮融督广陵彭城,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宋书刘敬宣传曰:“八岁丧母。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僧史略上曰:“浴佛者,唐义净三藏躬游西域,见印度每日禺中,维那鸣钟,寺庭取铜石等像,于盘内磨香或泥,灌水以氎揩之。举两指灌水于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