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祖历代通载》

「史传部」经文2036卷49页码:P0477
元 念常集

  《佛祖历代通载》八

  

卷第四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五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

  东汉

  (丙子) 章帝炟改建初(一名坦。明帝第五子。十九即位。戊子正月崩于章德殿。寿三十一。葬敬陵)治十三年

  (庚辰) 帝命郑玄等诸生作白虎通

  (甲申) 改元和(徐州刺史王景上。金人颂美。先帝致佛之功。载汉书○有神雀凤皇白鹿白乌之瑞)

  (丁亥) 改章和

  (己丑) 和帝肇改永元(章第四子。十岁即位。乙巳崩章德前殿。寿二十七。葬慎陵)在位十七年

  (乙巳) 改元兴

  (丙午) 殇帝隆改延平(和之少子。降诞百余日。即位于元兴元年十二月。时邓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八月崩崇德前殿。寿龄二岁。葬康陵)在正位一年

  (一 丁未) 安帝祐改永初(章帝孙清河孝王庆之子。年十三即位。乙丑二月因南巡狩。幸于叶。崩之车辇。寿三十二。葬恭陵矣)治十九年

  (甲寅) 改元初

  (二 丁巳)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者。罗阅城人也。姓毗舍佉。父光盖。母严一。家富而无子。父母祷于佛塔而求嗣焉。一夕母梦吞明暗二珠。觉而有孕。经七日有一罗汉。名贤众。至其家。光盖设礼。贤众端坐受之。严一出拜。贤众辟席云。回礼法身大士。光盖罔测其由。遂取一宝珠。跪献贤众。试其真伪。贤众即受之。殊无逊谢光盖不能忍。问曰。我是丈夫。致礼不顾。我妻何德。尊者辟之。贤众曰。我受礼纳珠。贵福汝耳。汝妇怀圣子。生当为世灯慧日。故吾辟之。非重女人也。贤众又曰。汝妇当生二子。一名婆修盘头。则吾所尊者也。二名刍尼(此云野鹊子)昔如来在雪山修道。刍尼巢于顶上。佛既成道。刍尼受报为那提国王。佛记云。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罗阅城毗舍佉家。与圣同胞。今无爽矣。后一月果生二子。尊者婆修盘头。年至十五。礼光度罗汉出家。感毗婆诃菩萨与之授戒。行化至那提国。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一名摩诃罗。次名摩拏罗。王问尊者曰。罗阅城土风与此同异。尊者曰。彼土曾三佛出世。今王国有二师化导。曰二师者谁。尊者曰。佛记第二五百年有一神力大士出家继圣。即王之次子摩拏罗是其一也。吾虽德薄敢当其一。王曰。诚如尊者所言。当舍此子作沙门。尊者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即与受具付法。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尊者付法已。踊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众仰瞻虔请。复坐跏趺而逝。茶毗得舍利建塔。当后汉安帝十一年丁巳岁也

  (庚申) 改永宁

  (辛酉) 改建光

  (壬戌) 改延光

  (甲子 四七) 王十八年也

  (丙寅) 北乡侯懿(章帝孙。济北王寿之子。阎太后立之。是年三月即位。至十月而薨。治二百七十二日)

  顺帝保改永建(安帝子。年十一登位梁商父子秉政。甲申八月崩玉堂前殿。寿三十。葬于宪陵。永宁初为太子)在位十九年

  (壬申) 改阳嘉

  (丙子) 改永和

  (壬午) 改汉安

  (甲申) 改建康

  (乙酉) 冲帝炳改永嘉(顺帝子。母曰虞贵人。建康甲申八月即位。时年二岁。梁太后临朝。梁冀辅政。次年三月而崩玉堂前殿。寿三岁。葬于怀陵)运数一年

  (丙戌) 质帝缵改本初(章帝玄孙。渤海王鸿之子也。八岁即位。聪惠夙成。尝朝会日。梁冀曰跋扈将军。冀恶之。鸩于玉堂前殿。寿九岁葬静陵)在位一年

  (三 丁亥) 桓帝志改建和(章帝曾孙。蠡吾侯翼之子。十五即位。梁冀辅政。永康丁未崩于德阳前殿。寿三十六。葬宣陵也)在位二十一年

  (四 己丑) 安息国沙门。安清字世高。本世子当嗣位。让之叔父舍国出家。既至洛京译经二十九部。一百七十六卷。绝笔于灵帝建宁三年。因附舟浮游次庐山之[邱-丘+共]亭庙。舣舟祠下庙神灵甚。能分风送往来之舟。有乞神竹者。未许而斫。神怒覆其舟致竹斫处。过者雀息汗下。高之舟人奉牲请福。神辄降语曰。舟有沙门。乃不与俱来耶。高至庙下神复降与高语奋。因泣曰。弟子家此湖。千里皆所辖。坐宿多嗔今报形极丑。又旦夕且死必入地狱。有缣千段并杂宝玩。当为建寺塔为冥福。高许之。徐曰。能出形相劳苦乎。神曰。形恶奈何。高曰。第出之。于是出其首帐中。盖巨蟒也。高梵语咒之。蟒若雨泪俄不见。高舟未发。有少年跪前。高又咒之乃去。舟人问谁氏子。高曰。庙神已脱蟒形。故来谢耳。高至豫章建寺。即今大安是也。由高而名盖江淮寺塔之始

  (庚寅) 改和平。是年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亦云支谶。至洛阳。少时习语大通华言。遂译经。至中平年凡二十一部。六十三卷。永兴元年桓帝于宫中铸黄金浮图老子像。覆以百宝华盖。身奉祀之。由是百姓向化。事佛弥盛

  (辛卯) 改元嘉

  世尊示灭一千一百年矣

  (癸巳) 改永兴

  (乙未) 改永寿

  (戊戌) 改延熹

  (五 乙巳)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者。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也。年三十遇婆修祖师。出家传法至西印度。彼国王名得度。即瞿昙种族。归依佛乘勤行精进。一日于行道处现一小塔。欲取供养众莫能举。王即大会梵行禅观咒术等三众。欲问所疑。时尊者亦赴此会。是三众皆莫能辨。尊者即为王广说塔之所因(阿育王造塔此不繁录)今之出现。王福力之所致也。王闻是说。乃曰。至圣难逢世乐非久。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证四果。尊者深加慰诲。曰汝居此国善自度人。今异域有大法器。吾当化令得度。曰师应迹十方动念当至。宁劳往邪。尊者曰然。于是焚香遥语月氏国鹤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国教导鹤众。道果将证宜自知之。时鹤勒那为彼国王宝印说修多罗偈。忽睹异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度传佛心印祖师摩拏罗将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师神力何如。答曰。此师远承佛记。当于此土广宣玄化。时王与鹤勒那俱遥作礼。尊者知已即辞得度比丘往月氏国。受王与鹤勒那供养。后鹤勒那问尊者曰。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印土以一年为一白)有弟子龙子者。幼而聪慧。我于三世推穷莫知其本。尊者曰。此子于第五劫中。生妙喜国婆罗门家。曾以旃檀施于佛宇作槌撞钟。受报聪敏为众钦仰。又问。我有何缘而感鹤众。尊者曰。汝第四劫中。尝为比丘。当赴会龙宫。汝诸弟子咸欲随从。汝观五百众中无有一人堪任妙供。时诸子曰。师常说法。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今既不然。何圣之有。汝即令赴会。自汝舍生趣生转化诸国。其五百弟子以福微德薄生于羽族。今感汝之惠故。为鹤众相随。鹤勒那闻语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尊者曰。我有无上法宝。汝当听受化未来际。而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时鹤众闻偈飞鸣而去。尊者跏趺寂然奄化。鹤勒那与宝印王起塔。当后汉桓帝十九年乙巳岁也

  (丁未) 改永康

  大教至东夏一百年矣

  (六 戊申) 灵帝宏改建宁(章帝玄孙。渎亭侯苌之子。十二即位。己巳四月崩南宫。寿三十四。葬文陵)在位二十二年(宝武立之)

  (壬子) 改熹平

  (七 癸丑) 是年天竺沙门竺佛朔至洛阳。译道行般若经。弃文存质深得经意。至光和中同支谶译般舟三昧经共三卷。是岁安息国优婆塞都尉安立至洛邑。同清信士严佛调译经七部。于时复有沙门支曜康巨康猛详昙果竺大力。皆善方言。终汉世译经凡三百余部

  (丙辰) 诏刻五经文字。立于太学门外

  (戊午) 改光和

  (八 甲子 四八) 改中平○道始黄巾作叛(初钜鹿张角假术治病谋反。自称大贤良师。又称黄天。不数年结三十六万人。皆着黄巾。以甲子年同起杀人。建安癸未焚燎郡县。内外太恐。举左中郎将皇甫嵩讨灭之张角病死。斩其尸。二弟皆战败。俱斩而尽。传首京师)

  (戊辰) ○(綦稠自称天子起兵作乱)

  (己巳) ○(益州黄巾马相自称天子○黄巾贼起。鬻狱卖官。宦者卜常侍弄权。天下大乱)

  洪农王辩(灵帝子即位。改元光熹○袁术收阉人无少长斩之。又改昭宁。太原牧董卓入朝。因废帝为洪农王。寻又杀之。立陈留王为少帝矣)在位一百七十日

  (九 庚午) 献帝协改初平(灵帝中子。昭宁九年九月。董卓废皇子辩立之。九岁即位)在位三十年(董卓自称太师。劫土迁都长安。三年王允吕布共诛卓灭其族矣)

  (十 癸酉) 帝初平中。牟子未详名字。世称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会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牟子常以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先是牟子将母辟世。年二十六。归苍梧娶妻。太守闻其守学。谒请署吏。时年方盛志精于学。又见世乱无仕宦意。竟不就。是时州郡相疑隔塞不通。太守以其博学多识。使致敬荆州。牟子以为荣爵易让使命难辞。会牧弟豫章太守为中郎将笮融所杀。牧遣骑都尉刘彦将兵赴之。恐外界相疑兵不得进。乃谓牟子曰。弟为逆贼所害。骨肉之痛愤发肝心。尝遣刘都尉行。恐界外疑难行人不通。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零陵桂阳假涂于通路何如。牟子重违其意诺之。适其母卒。遂不果行。久之叹曰。老子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物不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贵也。于是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舍玄妙为酒浆。玩五经为琴篁。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欲争则非道。欲默则不能。遂以笔墨之间。略引圣贤之言证解之。名曰牟子理惑云

  问曰。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觉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者。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无殃。不行而到。无作而光。故号为佛也

  问曰。何谓之为道。道何类也。牟子曰。道之言导也。导人致于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

《佛祖历代通载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