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如来兴显经》

「法华部·华严部」经文291卷10页码:P0592
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如来兴显经》二 ▪第2页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入。不失三昧。不终不没。不起不灭。又而察之犹若呼响。悉无有主。亦无有我。众生罪福。所积行故。违失深妙。便有归趣。遐邈难济。兴不洁净。分别法界。故随无断。不舍坏法故。无嗔无恚。无没究竟。所缘住故。亦无有主。亦无不主。亦无教化。亦无不教。斯则为随如来音响。所以者何。譬如世遭大灾变时。即有自然四大音声。乃得知法而无有主。则无贪业。何谓为四。世灾变起。有一大音。自然而出。诸贤且听。一禅为安。第一禅者。离爱恚患。度于欲界。已得超越而致自然。于是众生。闻斯音声。成第一禅。度于欲界。即生梵天。适逮法已。闻于二音。诸贤且听。二禅安隐。则无想行。超度梵天而得自在。于时众生。闻斯二声。则行二禅无想无行。其内为寂。心无所著。成第二禅。即得生于光音天上。适逮法已。闻于三音。诸贤且听。三禅最安。离喜所欲。于心寂定。内无所念。第三禅者。随圣所教。度光音天。于时众生。闻斯三声。超光音天。生离果天。这生天上。这逮法已。闻于四音。诸贤且听。四禅寂然。除苦去安。忧戚喜欢。无苦无乐。清净具足。为第四禅。度离果天。于时众生。闻斯四声。舍离果天。超生清净难及天上。是为佛子。世灾变时。闻四大音。而致弘典自然之声则无部主。大圣之德巍巍无量。自然音声微妙柔软。播越远震。如是无主。亦无所造。无应不应。无举无下。若有欲逮如来法者。则有自然四大音声四大言教。何等四。一声出曰不造德者。皆为苦患。地狱饿鬼畜生三趣。计吾我人。言是我所。贪着所有一切万物。亦复为苦。设殖德本。生天人间。受贤圣教。弃八无闲。所生艰难。奉行十善。诸厄乃除。常值佛法。二声出曰诸贤且听。万物皆苦。烧炙然炽。转相逼迫。思想众患。身则无常别离之法。无形寂灭。不志利养。便无然炽。寻离众难。于时众人。闻此声已。奉持宣行。稍渐精进。得声闻乘。以忍度岸。三声出曰过于罗汉。则有微妙所乐之乘。名曰缘觉。无有师主。而自觉了。于是诸人。闻斯音已。信乐微进逮。缘觉乘。四声出曰。过于声闻缘觉之地。而有大乘菩萨所行。所苞含桴栰回御洪舟。济于彼岸。不断道心。所度无极。将护终始众生患厌。而现有声闻缘觉。其大乘者。为最尊乘为极殊特乘。一切众生。所戴仰乘。信乐超绝。正真乘者。闻此声已。斯等诸根。明达往古宿殖德本。如来至真威神圣旨之所建立。令其志性。含弘光大。自在至诚则发道意。其音说曰。诸如来者。无身无心。亦无所演。无所开化。而令众生。如得蒙安。是为佛子。第一缘事。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如四无量音  普宣于世间

  众生界清净  本出虚无际

  则有四智慧  寂然安隐禅

  众人闻斯响  便弃捐欲界

  十力亦如是  普周于法界

  为众生之故  畅演无量音

  其有致斯印  则超有为相

  安住之音响  未曾有疑想

  复次佛子。譬如深山岩石之间。因对有声。世假如是。记是方俗。言而无有。身亦无有。见则因呼。对而有声矣。一切音声。言语所由。皆缘对耳。诚谛计之。永无想念。如是仁者。如来音声。无有言教。亦无所处。众生之类。心怀念道。因缘出意。究理音声。亦无有响。亦不可得。是为佛子。第二缘事。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深山中  因缘而有响

  从众人所呼  寻报一切音

  佛劝化群萌  以音令开达

  虽有言辞说  未曾有疑想

  十力之音响  法界无著念

  分别开导人  制化诸根原

  诸微细众生  令其可意悦

  有诸十力者  不怀忘想求

  复次佛子。如大雷震出音声时。名曰诸天诚谛之法。假使诸天。游行放逸。应时虚空。畅法雷震。一切爱欲。皆归无常。苦恼诳惑。须臾间耳。愚騃所习。觉无放逸。勿务驰骋。若自放恣。当归恶趣。无得迷谬。放逸诸天。闻斯言教。寻则愁戚。各各弃舍爱欲之乐。诣天王宫。乐于天王无尽之典。遵奉法行。且观其法雷震之音。而可自然。亦无别异。为诸天人众。而兴因缘。欲建立众生之故。而有此音。如来音声。亦复如此。则不可得。随人所行。而加演畅大法之音。亦无贪爱无业之音。无放逸音。无常苦空非身之音。皆告法界。悉逮无余。普周众生。随其所乐。而劝化之。便得悦可。导以三乘。各令得所。已无有量自在之慧。菩萨所行。令咸游入不可思议。又如来者。慧无财业。亦无处所。而以诱引。宣告一切。闻此声已。不可计会。众生品类。精进奉行。于是德本。或求声闻缘觉之乘。或志无上无极大乘。又佛道音。普于一切。无所猗着。亦无言说。是为第三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假使天放逸  自然有雷震

  发明于诸法  令乐于道义

  则于虚空中  宣扬说法音

  诸天闻此声  便改不驰骋

  十力亦如是  雷震演法雨

  流溢于十方  导利诸众生

  具足胜言说  以开化他人

  闻此音响已  黎庶成佛道

  复次佛子。喻有天子。名曰自在。又名善门。所向瞻望。则诸玉女。有百千品。而来集会。鼓作琴瑟。歌颂应弦。节奏若干。且观伎乐。调发妙曲。如来若此。则以一音。随群生心。依本志性情所慕乐。无量之行因其所信。各各现教。令得开解。是为第四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魔自恣  兴造天伎乐

  玉女之姿颜  节奏互相和

  一心而歌颂  齐音发妙曲

  具足亿百千  种种之新声

  诸十力若兹  常演一声诏

  则以权方便  音气畅群萌

  黎庶随信乐  若得闻言教

  这听尘劳断  其音无想念

  复次佛子。犹如大梵处于天宫。发意之顷。敕诫之音。扬溢于外。众会之表。令诸梵天梵身天子。敬奉音诏。如是仁者。如来正觉演出无上微妙佛音。普告一切众会。仪默于内。声达十方。开度群萌。使至道场。如来等哀。无吝众生。众生诸根。不纯不寂。见闻法化而不爱者。一切悉得。普集道场。各心念言。今者如来。而独为我。演法音声。又如来音声。亦无所御。而造成立所当教化。是为第五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假使逮尊处  梵天之床座

  则以一言诏  悦可梵天心

  其梵天之响  不超逸于外

  悉知一切心  及来众会意

  谓十力之德  净处于佛坐

  则畅一音响  普遍于法界

  不佹戾众会  亦不怀贪吝

  其不笃信者  不闻佛音响

  复次佛子。犹计如水一切同等。以为一味。若随器中。为若干变。又分别知。诸味各异。法教若斯。如来道教。为一味者。谓解脱味。众生之心。志性各异。谓为正觉。所说不同。如来音声。无有想念。是为第六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计诸水  一切雨自然

  味等均清净  无秽八种甘

  诸佛子如是  晓了众生音

  若志念一味  得佛自然道

  遭遇因缘故  随地各差别

  其器各各异  令水永不同

  一切诸群类  众生行各异

  随心闻佛音  所听故不同

  复次佛子。如阿耨达大龙王者。若欲雨时。阴云普遍于阎浮提。然后降雨。长育百谷众药树木。竹芦丛林。皆得茂盛。华实充满。诸河源流。悉从无焚龙王身出。令无数物难计众类。致得滋益。如是仁者。如来普于一切世界。周遍无余。大哀优渥。而澍甘露大法之雨。悦可众生。长茂功德。具足备悉十方诸乘。如来之音不从内出。亦不从外。如是无量不可计人。群萌品类。而荷戴仰。是为第七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如众水流行  周于阎浮提

  无所不通彻  普润于大地

  山陵草众木  五谷依因生

  有察其水者  所至无想念

  世尊亦如是  宣扬诸法界

  布演正法雨  众满于众生

  长育百千善  灭除诸尘劳

  已晓了佛言  于外不驰骋

  复次佛子。如摩奈斯大龙王。假使兴大阴雨时。先贮集云。遍诸天宫。靡不周接。或不演降雨之一渧。观察众人农业普备。然后乃雨。所以者何。不欲烦恼众生之故。心念大龙。设而七日。徐详而下。则放微渧咸周土田。多所滋茂。如是仁者。如来至真。为大法王。兴法重阴。开化众生。若有所道。雨甘露味。为纯淑类。然后乃演无极道化。雨于法泽畅深奥典。不令众生怀恐惧心。宣于无上诸通慧味。多所充满。使得成就。是为第八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有贤龙  名曰摩那斯

  则雨周七日  徐泽无所伤

  斯龙所以来  欲成众生业

  然后设愍伤  安隐降澍雨

  十力因黎庶  云集布法阴

  欲化众生故  显示第一义

  从其人之器  宣奥之法音

  闻诏不恐懅  则入于佛慧

  复次佛子。譬巨海中。有大龙王。名大严净。一念之顷。便能演出十品之雨。不可计限百千之类。莫不沾洽。雨无想念。又其龙王。无异想念雨之自然。百千众品。而令差别。如是仁者。如来至真。假使欲演法音雨时。发念之顷。分别十法了其所归。宣法光曜。出百种音。或复显畅八万四千众生之行。现八万四千所入之响。至于无量亿百千姟言声之说。悦于无限众生之心。道教法音。亦无想念。而则裂解一切根原。如来之法。若慈无极若干种变。善妙清净。巍巍如是也。是为第九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大严净  龙王之嫡子

  而先设云集  然后乃降雨

  佛道则自然  而主有所度

  口出十种音  二十或至百

  或复至百千  法泽无限量

  所尊无所畅  不毁坏法界

  自恣之龙王  一切龙中尊

  荫雨且普达  周遍四方域

  润一切有形  堕雨若干品

  其海所有水  无有若干种

  世尊亦如是  道教等一品

  行者心各异  所获故不同

  复次佛子。海大龙王。欲兴无极感动变时。必安众生。令怀欣踊。雨四天下。周遍大地。上达自在清明天宫。云布覆荫若干品类。又众云同。现如是像。种种别异。或紫金色。或复黄色。或琉璃色。或白银色。或水精色。或赤珠色。或马瑙光。或车[(王*巨)/木]光。或首陀光。如是杂逮。大阴所覆。普遍四嵎及四天下。又其水者。无有别异。而云雾布若干种像。变出电已。…

《佛说如来兴显经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