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二十八 ▪第2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亦复如是。种种天鬘。种种天衣。以自庄严。以爱欲心。娱乐天子。令心喜悦。是退天子。以无始来习诸爱欲。见其天女背叛异趣。心生热恼。如阿鼻狱猛火烧身。见诸天女背己趣他。其心热恼。亦复如是。从天命终。以嫉妒心。自害其身。有报将尽。取缘浊心。更无所见。退堕地狱饿鬼畜生。以何因缘。见诸天女叛己趣他。生大苦恼。以于前世人中之时。邪行非礼犯他妇女。以作善业生于天中。侵他妻故。见斯恶业。如是善业之中。恶业成熟。是故微少恶业。所不应作。若能奉持七种之戒。不缺不漏。则有余果。夜摩诸天。见退没相。则不如是。未来世报。略而说之。不复广说。诸天女众。天鬘庄严。速往诣于初生天子。以诸天鬘而用上之。令其庄严。花鬘香气。色香具足。无有萎变。令初生天子着此花鬘。天子着之。心生欢喜。即相亲近。共游园林。互相娱乐。于此地处天众所住。见清净水。毗琉璃花。真金为叶。金刚为须。百千众蜂。以为围绕。其蜂或以真金为翅。毗琉璃身。白银为翅。真金为身。赤宝为翅。杂色为身。珊瑚为翅。常于如是不萎不变。莲花池中。游戏娱乐。其声清妙。如天女音。如是众蜂。以为庄严。天子天女。入莲花池。游戏受乐。歌咏戏笑。久于池中。娱乐受乐。复往诣于金鬘树林。二树弥覆。既至林中。种种伎乐。出妙音声。见须弥峰如融金聚。见诸天众。在于山峰。与诸天女伎乐自娱。天鬘天衣以为庄严。阎浮檀金。以为璎珞。庄严其身。于莲花池优钵罗池。种种香味。皆悉具足。天子天女。游戏受乐。鹅鸭鸳鸯。大力师子。悉为行列。诸天在中。游戏受乐。复见天众行于虚空。与诸天女。犹如明灯。歌颂美音。以自娱乐。雨众妙花。受天快乐。五乐音声。歌戏娱乐。复见天众饮天美味。无有醉失。各说爱语。以相娱乐。令心喜悦。复见天众。食须陀味。以自善业。所得果报。色香味触。皆悉具足。复见天众。于七宝树。采七宝花。以自庄严。复见天众。采花摘果。或有食者。或相打掷。以为戏笑。共相娱乐。复见天众。乘于天鸟。众杂七宝。以为庄严。乘此鹅鸟。游于虚空。互共游戏。复见天众歌众乐音。于天子前。诸天女众。舞戏娱乐。以天莲华。互相打扑。以生欲心。言说调谑增爱境界。初生天子。见如是等种种天众种种业化。心自思惟。我虽见此。眼不知足。闻种种声。耳亦无厌。种种众香。鼻亦如是。种种六味。舌无厌足。身贪细触。天衣妙服。庄严涂身。亦复如是。不知厌足。一切爱法。心常随顺。我今爱乐。当受斯乐。既思惟已。互相爱乐。如天所应受五欲乐。如是天子。六爱着心。一切爱火。围绕焚烧。譬如有人于盛夏日极热之时。行于旷野。大火卒起。烧诸干草。树叶枝条。山谷林树。一切火起。慞惶怖走。逃避无地。其火焰炽。四面围绕。同为一焰。烧一切林。随其所趣。烟焰俱起。为火所烧。不能免离。世间一切愚痴凡夫。亦复如是。干草树枝。爱火所烧。将至天中造业之人。结使痴风。吹大爱火。修禅习观。得世俗禅。喻干枯树。山谷草叶。爱火所烧。猛炽火者。喻六种爱。处处走者喻于诸根。染着境界。其焰炽然。忆念境界。猛风所吹。爱火所烧。破坏天人世间。火者喻于爱火。天善业故。受于无量百千种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住于宝地。一切众宝。以为庄严。而生其家。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常受安乐。众人所爱。子孙具足。丰饶资具。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四地。名曰旋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地。彼以闻慧。见有众生。不杀不盗。见他作者。劝令不作。说不善业。得恶果报。云何不杀。乃至菜叶。若于水中。见微细虫。护之不食。若不漉水。终不故饮。漉水之虫。不弃干地。还置水中。令虫安隐。不失其命。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不盗。若甘蔗田。若果若菜。若庵婆罗。他所摄物。不起盗心。亦教他人。令不偷盗。自持禁戒。教他持戒。云何持戒。不杀不盗。乃至失命。不饮虫水。亦不受用。亦教他人。令其不作。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乃至草叶。亦不故盗。行于布施。若见病人。施其医药。令得安乐。亦复不以杀虫之药与他治病。是善布施。乃至涅槃。其福不尽。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旋行之地。既生之后。以善业故。一切众宝。光明旋转。殊胜天女。以为供养。既供养已。诣光轮林。种种音乐。林中有鸟。名庄严树。充满林中。以鸟势力。随其心念。欲有所至。飞于虚空。林亦随行。若诸天子。在于树下。亦随林行。随所到处生莲花池。众杂莲花。以为庄严。毗琉璃叶。真金为茎。白银为须。莲花台上。诸天女等。歌众妙音。以善业故。其莲花中。流出摩偷(摩偷者美饮俗名为洒也)。天女饮之。与莲花台诸天子等。住莲花台。天女围绕。共饮摩偷。久受乐已。从空而下。与鸟相随。及天女众。诣优钵罗殿。其殿纵广满二由旬。如是百千优钵罗花。一一天女。住一叶端。歌舞伎乐。复有青色优钵罗花。以花青光。令诸天女。皆作青色。若在赤色。令诸天女。皆见赤色。身庄严具。亦复如是。天子天女。坐莲花台。以善业故。与诸天女。而共围绕。坐莲华须。手擎种种杂色宝幡。歌舞游戏。久受天乐。从花台下。见鸡娑罗殿。河名乐见。两岸多有众宝之树。枝叶具足。茎干成就种种众鸟。嘴翅端正。婆求之音。庄严河岸。随天所念。从河而出。其河庄严。天女歌舞。甚可爱乐。互相娱乐。天子来诣如是爱河。天女见之。皆大欢喜。歌舞戏笑。作众伎乐。有异天女。作众伎乐。来诣天子。是时天子。见诸天女。颜色妙美。百倍爱着。走趣天女。与此天女。及优钵花。诸天女等。河岸游戏。诸天女等。一切同集。作众伎乐。出妙音声。其歌音声。遍满须弥山王宝峰之中。时山峰中。一切天众。闻是妙音。皆来集会。心意恋着天女歌音。天子天女大众和合。不起嫉妒。歌舞游戏。复往诣于游戏园林。久受无量百千种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常乐澡浴。涂香末香。爱众莲花。优钵罗花。拘牟头花。俱迦那陀花。质直聪慧。爱乐正法。或为国王。或为大臣。成作长者。或主城戍。或为导师。治生谐偶。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五地。名曰金殿。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天眼智慧观察。见持戒人。不杀不盗。云何不杀。若见怨家。欲来害己或有他人。侵其妻室。虽捉擒获。不打不害。放舍令脱。软言慰喻。或见有人欲害怨家。以财赎命。令其得脱。复有恶人。已捉擒获。放之令去而不加害。如是恶人。复至其家。欲侵欲害。而复擒获。还即放之。而不加害。以护持戒。畏业果故。怨家持刀欲来杀人。护彼怨家。令其得脱。不被杀戮。畏破戒故。自舍身命。不害他人。是名不杀。云何不盗。不盗几种。此持戒人。乃至小罪。生大恐怖。畏业果报。不造恶业。修行善业。复有不盗。见于小罪。乃至微尘。心生恐怖。或诣塔寺。或至园林。闲静读诵。经行之处。或至水边。不取他物。种种鞋屣。悉不故取。他所不听。亦不受用。以护戒故。若昼若夜。不起盗心。是名不盗。是名不杀不盗。云何住戒。舍于不净不爱不乐不善之法。持戒清净。善人所爱。如实不虚。如是持戒。生于天中。必至涅槃。随心所愿。成三菩提。是持戒人若行旷野。若独若伴。若行道路。若行非道。若见恶兽怀妊产子。为饥所逼。欲啖其子。是人见之。自舍其身。与此恶兽。欲令杀己。不食其儿。是持戒人。为续其命。怜愍众生。自舍身命。孝养父母。云何布施。若持戒人。贫穷困乏。勤苦得物。顺法持戒。或有沙门。起于灭定。来至其家。从其乞求。如是贫人。减于妻子所食之分。有少饭食。施此比丘。自屈一日。见其食已。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不杀不盗。住于善道。见作随喜。是持戒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犹如香气生于金殿。是善业人。生彼天已。受欲乐地。黄金为殿。一切众宝。以为庄严。帝释见已。生希有心。百倍受乐。以偈颂曰
上上之乐 善业善果 诸天所受
先世业故 四轮之殿 驾以象马
智慧为钩 殿光如日 持戒之善
游于天上 怜愍众生 如母爱子
慈悲之人 能至天中 行慈悲者
饶益众生 常应供养 后生天中
悲愍调伏 利益众生 是人如天
诸天敬仰 慈悲之人 端严如月
覆护众生 离于忧恼 是故勤加
修行求乐
时天帝释说此偈已。入其金殿。坐柔濡敷。种种形相。以为庄严。与诸天众俱坐其上。天女围绕。久时受乐。种种色身。种种庄严。而相娱乐。时天帝释。复出金殿。诣一切乐林。种种天众。百千围绕。种种伎乐。出众妙音。其诸天众出大光明。随天帝释去林不远见游戏处。无量百千光明庄严。金毗琉璃。以为其树。光明赫焰。周遍庄严。其游戏林种种庄严。不可譬喻。今说少分。譬如七日俱时并出。其林光明。亦复如是。其诸光明。有种种色。青黄朱紫白色诸光。其林庄严游戏之处。光明赫焰。帝释见已。告诸天众。汝等见是。一切戏乐游戏之处。园庄严不。唯然已见。时天帝释。语诸天众。过去之世。顶生大王。于此林中。与天帝释。分座而坐。游戏受乐。无量天女之所围绕。主四天下。时二天王。受于无量百千万亿五欲之乐。犹不知足。从天还退。时顶生王。以善业故。于此林中。光明威德。端正势力。我今说之。汝当善听。于过去世。有顶生王。主四天下。不加刀杖。亦无刑罚。欲无厌足。以先世善业。来上此天。其身光明。胜须弥山过踰十倍。一切天光。至其光中。皆灭不现。时四天王。见顶生王。即出奉迎。白顶生言。善来大王。我今故出奉迎大王。应修供给。时顶生王。受其供已。复上三十三天。是时顶生。光明威德。犹如日光。人中最胜。在此天中。亦复如是。时四护世天。自见光明。悉不复现。怪未曾有。告诸天曰。此顶生王。至此三十三天。或是其身威德之力。或是轮力。非余天力。亦非人力。勿起怖意。此人顺法。为转轮王。护世说已。时顶生王。到三十三天
尔时帝释游戏在于一切乐林。娱乐受乐。遥见顶生。即分半座。命之令坐。尔时顶生。即与帝释共坐一床。二王久时。受五欲乐。业尽还退。尔时三十三天。游戏之处。无有及此一切乐林。其林殊妙。无量众宝。以为庄严。光明如日。时天帝释。说是语已。与百千天女。而自围绕。入一切乐林。既入林已。天子天女。娱乐受乐。食于种种须陀之味。既饭食已。升七宝殿。其殿光明。威德端严。犹如日光。种种乐音。还善法堂。帝释去已。旧住诸天。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值善世。不值刀兵。生好国土。园林具足。稻麦甘蔗。花果具足。大富之处。常值正法。或为大王。或作大臣。为一切人之所爱敬。端正第一。诸根成就。子孙具足。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六地。名曰鬘影。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善业善心。不杀不盗。云何不杀。云何不盗。几种不杀。几种不盗。不杀生者。自不杀生。若种种鱼鳖。若珂若贝。不取不卖。见杀生者。教令住戒。见他作者。心不随喜。劝令安住善道之中。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若此善人。以清净心。直心持戒。不以贪心。或佛塔庙。或于僧中烧香之处。不嗅香气。不以方便令薰其衣。若香至鼻。心不贪着。是名微细不偷盗戒。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令住善道。如是众生。自利利人。以何等心。利益众生。见杀生者。如杀己儿。观诸虫蚁。亦复如是。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布施。若贫穷人。勤苦得财。以用布施。持戒行人。得初禅者。在器之食。分半施之。亦教他人。令行布施。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鬘影天。既生天已。树名鬘影。其光明轮。周遍园林。其树花香。满一由旬。胜余花香。其花修长。若以一花。则成首鬘。其花杂色。种种庄严。青黄赤白。繁茂鲜荣。复于园林。受五欲乐。伎乐音声。欲乐具足。随心所念。皆悉成就。种种殊异。无量成就。以善业故。一切成就。复于林中。有莲花池。名曰杂花。有大势力。生诸莲花。花常开敷。七宝色蜂。以为庄严。莲花池中。种种众蜂。出妙歌音。天子天女。闻蜂歌音。皆大欢喜。共相谓曰。奇哉此蜂。出妙歌声。令我心悦。如是众蜂。歌众妙音。复有鹅鸟。皆以其翅。扇莲花池。令花勃起。如黄金色。遍覆池水。凫鸭见之。欢喜走趣。出妙音声。如是花池。多有众鸟。天子天女。以欢喜心。舍众乐音。往诣众鸟。游戏受乐。复往诣于行列宫殿。游戏之处其诸宫殿。七宝为柱。金银琉璃车[(王*巨)/木]颇梨。以为庄严。其地多有种种天女。游乐受乐。天宝庄严。天栴檀末。以涂其身。共相娱乐。不起嫉心。互相爱乐。离于妒心。受自业果。种种地中。以种种业。而生其中。受自业果。游戏受乐。复往诣于如意之树。其树势力随天所念。悉皆得之。于此林中饮食河流。第一色香众味具足。以欢喜心。游戏河中。食须陀味既饮食已。百倍悦乐。复往诣于青莲花林。其花第一色香味具。于花叶中。流出摩偷美味之饮。犹如酒糟。酒流而出。其色青绿。如分陀利。黄分陀利出黄色饮。琉璃色华。出琉璃色饮。颇梨色花出颇梨色饮。车[(王*巨)/木]色花出车[(王*巨)/木]色饮。杂色之花出杂色饮。杂色叶花。毗琉璃茎。金刚为须。如是种种诸饮。从花流出。香味第一。诸天饮已。复往诣于一切观林。游戏娱乐。到此林中。悉见一切三十三天所住之地。一切观林。甚可爱乐。于此林中。有莲花池。名曰普流。广三十里。清净之水。湛然充满。如琉璃色。鹅鸭鸳鸯。周匝围绕。一切众鸟。皆如金色。七宝为背珊瑚为足。赤宝为目。杂宝庄严。其音美妙。游戏舞弄。时诸天子。诣游戏处。金色之鸟。出妙音声。天子升于金殿之上。其殿光晖。如融金聚。各相谓曰。汝见诸天游戏之处。令诸天众。其身光明。黄色转妙。过踰两倍。于此殿中。游戏自娱。受五欲乐。贪爱境界。而无厌足。如火益薪。转更增炽。诸天爱于色声香味触。亦复如是。不知厌足。于此天中。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生于人中。常受快乐。花鬘涂香以为庄严。坌以末香。心常欢悦。或为王者。或为大臣。大富饶财。为一切人之所爱敬。无有怨敌。亦无病恼。以余业故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正法念处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42】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