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增壹阿含经》

「阿含部」经文125卷02页码:P0549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增壹阿含经》四十七 ▪第2页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复于中夜右胁着地。以脚相累。唯向明之想。复于后夜。出入经行。除去不善之念。如是。比丘知时景寤。如是。阿难。此是沙门要行

  彼云何名婆罗门要行。于是。比丘苦谛如实知之。苦习.苦尽.苦出要如实而知之。后以解此欲漏心.有漏心.无明漏心而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此名为婆罗门要行之法。阿难当知。此名为要行之义也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沙门名息心  诸恶永已尽

  梵志名清净  除去诸乱想

  是故。阿难。沙门法行.婆罗门法行。当念修行。其有众生行此诸法。然后乃称为沙门。复以何故名为沙门。诸结永息故名为沙门。复以何故名为婆罗门。尽除愚惑之法故名为梵志。亦名为刹利。复以何故名刹利。以其断淫.怒.痴故名为刹利。亦名为沐浴。以何故名为沐浴。以其洗二十一结故名为沐浴。亦名为觉。以何故名为觉。以其觉了愚法.慧法故名为觉。亦名为彼岸。以何等故名为彼岸。以其从此岸至彼岸故名为彼岸。阿难。能行此法者。然后乃名为沙门.婆罗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迦毗罗越尼拘留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提婆达兜王子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提婆达兜白佛言。唯然。世尊。听我道次得作沙门

  佛告提婆达兜。汝宜在家分檀惠施。夫为沙门。实为不易

  是时。提婆达兜复再三白佛言。唯然。世尊。听在末行

  佛复告曰。汝宜在家。不宜出家修沙门行

  尔时。提婆达兜便生此念。此沙门怀嫉妒心。我今宜自剃头。善修梵行。何用是沙门为。是时。提婆达兜即自退归。自剃须发。着袈裟。自称言。我是释种子

  尔时。有一比丘名修罗陀。头陀行乞食。着补纳衣。五通清彻。是时。提婆达兜往至彼比丘所。头面礼足。前言。唯愿尊者当与我说教。使长夜而获安隐

  是时。修罗陀比丘即与说威仪礼节。思惟此法。舍此就彼。是时。提婆达兜如彼比丘教而不漏失

  是时。提婆达兜比丘言。唯愿尊者当与我说神足道。我能堪任修行此道

  尔时。比丘复与说神足之道。汝今当学心意轻重。已知心意轻重。复当分别四大。地.水.火.风之轻重。已得知四大轻重。便当修行自在三昧。已行自在三昧。复当修勇猛三昧。已行勇猛三昧。复当修行心意三昧。已行心意三昧。复当行自戒三昧。已修行自戒三昧。如是不久便当成神足道

  尔时。提婆达兜受师教已。自知心意轻重。复知四大轻重。尽修诸三昧。无所漏失。尔时不久便成神足之道。如是无数方便作变无量。尔时。提婆达兜名声流布四远

  是时。提婆达兜以神足力。乃至三十三天。采取种种优钵莲花.拘牟头华。奉上阿阇世太子。又告之曰。此花是三十三天所出。释提桓因遣来奉上太子

  尔时。王太子见提婆达兜神足如是。便随时供养。给其所须。太子复作是念。提婆达兜神足极为难及。时。提婆达兜复自隐形。作小儿身。在王太子膝上。时。诸婇女各作斯念。此是何人。为是鬼耶。为是天耶。语言未竟。便复化身。还复如故。是时。王太子及诸宫人皆称言。此是提婆达兜。即给与所须。又传此言。提婆达兜名德不可具记

  尔时。众多比丘闻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佛言。提婆达兜者极大神足。能得衣裳.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佛告比丘。汝等勿兴此意。着提婆达兜利养。又莫钦羡彼神足之力。彼人即当以此神足。堕坠三恶道。提婆达兜所获利养。及其神足当复秏尽。所以然者。提婆达兜自当造身.口.意行

  尔时。复兴此念。沙门瞿昙有神足。我亦有神足。沙门瞿昙有所知。我亦有所知。沙门瞿昙姓贵。我亦姓贵。若沙门瞿昙现一神足。我当现二。沙门现二。我当现四。彼八我十六。彼十六我三十二。随其沙门所现变化。我当转倍。尔时。众多比丘闻提婆达兜有此语。五百余比丘至提婆达兜所。及五百比丘受太子供养

  时。舍利弗.目干连自相谓言。我等共到提婆达兜所。听彼说法为何论说

  即共相将至提婆达兜所。尔时。提婆达兜遥见舍利弗.目干连来。即告诸比丘。此二人是悉达弟子。甚怀欢悦。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尔时。诸比丘各兴此念。释迦文佛弟子。今尽来向提婆达兜。尔时。提婆达兜语舍利弗言。汝今堪任与诸比丘说法乎。吾欲小息。又患脊痛

  是时。提婆达兜以脚相累右胁卧。以其欢喜心故便睡眠。尔时。舍利弗.目干连见提婆达兜眠。即以神足接诸比丘。飞在空中而去。

  是时。提婆达兜觉寤。不见诸比丘。极怀嗔恚。并吐斯言。吾若不报怨者。终不名为提婆达兜也。此是提婆达兜最初犯五逆恶。提婆达兜适生此念。即时失神足

  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言。提婆达兜比丘极有神足。乃能坏圣众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兜不但今坏圣众。乃过去世时恒坏圣众。所以然者。乃往过去时亦坏圣众。复兴恶念。我要取沙门瞿昙杀之。于三界作佛。独尊无侣

  是时。提婆达兜语阿阇世王。古昔诸人寿命极长。如今遂短。备王太子一旦命终者。则唐生于世间。何不取父王害之。绍圣王位。我当取如来害之。当得作佛。新王.新佛。不亦快哉

  尔时。阿阇世王即便差守门人。取父王闭在牢狱。自立为王。治化人民。时。诸群庶各相谓言。此子未生则是怨家之子。因以为名阿阇世王

  尔时。提婆达兜见阿阇世王捡父王已。复兴此念。吾要当取沙门瞿昙害之。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一小山侧。尔时。提婆达兜到耆阇崛山。手擎大石长三十肘。广十五肘而掷世尊。是时。山神金毗罗鬼恒住彼山。见提婆达兜抱石打佛。即时申手接着余处

  尔时。石碎一小片石。着如来足。即时出血。尔时。世尊见已。语提婆达兜曰。汝今复兴意欲害如来。此是第二五逆之罪

  尔时。提婆达兜复自思惟。我今竟不得害此沙门瞿昙。当更求方便舍而去。至阿阇世所。启白王曰。可饮黑象使醉。使害沙门。所以然者。此象凶暴必能害此沙门瞿昙。若当沙门有一切智者。明日必不来入城乞食。若无一切智者。明日入城乞食。必当为此恶象所害也

  尔时。阿阇世王即以醇酒饮象使醉。告令国中人民曰。其欲自安惜己命者。明日勿复城中行来

  尔时。世尊到时。着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国中男女大小四部之众闻阿阇世王以酒饮象。欲害如来。皆共相将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佛言。唯愿世尊莫入罗阅城乞食。何以故。王阿阇世饮象使醉。欲害如来

  佛告诸优婆塞。夫等正觉终不为他人所害也

  尔时。世尊虽闻斯言。犹故入城。尔时。恶象遥见世尊来。嗔恚炽盛。奔趣如来。欲得害之。然佛见象来。即说斯偈

  象莫害于龙  龙象出现难

  不以害龙故  得生于善处

  尔时。彼象闻如来说此偈已。即前长跪舐如来足。尔时。彼象即以悔过。心不自宁。即便命终。生三十三天

  尔时。王阿阇世及提婆达兜见象已死。惨然不悦。提婆达兜语王曰。沙门瞿昙已取象杀

  王报之曰。此沙门瞿昙有大神力。多诸伎术。乃能咒此龙象杀之

  时。王阿阇世复作是说。此沙门必威德具足。竟不为恶象所害

  提婆达兜报言。沙门瞿昙有幻惑之咒。能使外道异学皆悉靡伏。何况畜生之类

  是时。提婆达兜复作是念。我今观察阿阇世王意欲变悔。尔时。提婆达兜愁忧不乐。出罗阅城

  尔时。法施比丘尼遥见提婆达兜来。语提婆达兜曰。汝今所造极为过差。今悔犹易。恐后将难

  时。提婆达兜闻此语已倍复嗔恚。寻报之曰。秃婢。有何过差。今易后难耶

  法施比丘尼报曰。汝今与恶共。并造众不善之本

  尔时。提婆达兜炽火洞然。即以手打比丘尼杀

  尔时。提婆达兜以害真人。往至己房。告诸弟子。汝等当知。我今以兴意向沙门瞿昙。然其义理。不应以罗汉复兴恶意还向罗汉。吾今宜可向彼忏悔

  是时。提婆达兜以此愁忧不乐。寻得重病。提婆达兜告诸弟子。我无此力。得往见沙门瞿昙。汝等当扶我至沙门所

  尔时。提婆达兜以毒涂十指爪甲。语诸弟子。汝等舆我到彼沙门所。尔时。诸弟子即舆将至世尊所

  尔时。阿难遥见提婆达兜远来。即白世尊言。提婆达兜今来必有悔心。欲向如来求改悔过

  佛告阿难。提婆达兜终不得至世尊所

  尔时。阿难再三复白佛言。今此提婆达兜已欲来至求其悔过

  佛告阿难。此恶人终不得至如来所。此人今日命根已熟

  尔时。提婆达兜来至世尊所。语诸弟子。我今不宜卧见如来。宜当下床乃见耳

  提婆达兜适下足在地。尔时地中有大火风起生。绕提婆达兜身。尔时。提婆达兜为火所烧。便发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然不究竟。这得称南无。便入地狱

  尔时。阿难以见提婆达兜入地狱中。白世尊言。提婆达兜今日以取命终。入地狱中耶

  佛告之曰。提婆达兜不为灭尽至究竟处。今此提婆达兜兴起恶心向如来身。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

  尔时。阿难悲泣涕泪。不能自胜。佛告阿难。汝何为悲泣乃尔

  阿难白佛言。我今欲爱心未尽。未能断欲。故悲泣耳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如人自造行  还自观察本

  善者受善报  恶者受其殃

  世人为恶行  死受地狱苦

  设复为善行  转身受天禄

  彼自招恶行  自致入地狱

  此非佛怨苦  汝今何为悲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提婆达兜身坏命终为生何处

  佛告阿难。今此提婆达兜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所以然者。由其造五逆恶。故致斯报

  尔时。阿难复重白佛。如是。世尊。如圣尊教也。己身为恶。现身入地狱。所以我今悲泣涕泪者。由其提婆达兜不惜名号.姓族故。亦复不为父母.尊长。辱诸释种。毁我等门户。然提婆达兜现身入地狱。诚非其宜。所以然者。我等门族出转轮圣王位。然提婆达兜身出于王种。不应现身入地狱中。提婆达兜应当现身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此现身得受证果。生死已尽。…

《增壹阿含经四十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