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经集部」经文624卷15页码:P0348
后汉 支娄迦谶译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下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伅真陀罗诸子。闻是法得欢喜信忍。各各解身上珍宝。以供养上佛。各各说言。今用吾等故。以是所有上佛。今还得闻诸法。各各白佛。甚可奇。是伎乐之音。乃作是问。诸坐化菩萨悉决其难。其在会者皆无狐疑。为我等开无央数冥。而令得明。是者谁之所致。令诸伎乐音。乃作是难问。诸坐化菩萨。而皆发遣。悉为解之。佛言。皆怛萨阿竭之所致。若我欲令空而作音声常可致。何况伎乐及诸树。以是故怛萨阿竭所作不可计。伅真陀罗诸子皆言。令一切人皆如怛萨阿竭。及伅真陀罗八万四千夫人。各各持天珠而奉上佛。则时散佛头上。便化作八万四千交露帐。其中悉有床具足皆珍宝。皆布天缯以为綩綖。诸交露帐中悉有坐佛。其佛皆三十二相诸种好悉具。八万四千夫人。见是变化莫不欢喜。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心。皆踊跃合作一音。而叹怛萨阿竭已。自净复净他人。悉去无垢。无所著无所污。其明甚好。其眼如优钵华。今自归明若如月(一)。其欢者莫若如见佛。佛为一切莫不断其罪。所语其闻者莫不欢悦。常爱乐于庐野。以众宝而合成。悉览持法宝藏。今自归无所不度者(二)。若度水以到岸。却外道伏诸邪。其净于莲华。以空率化。以谛教道。今自归欢喜者(三)。度四窦已四谛而率人。于世间行与人眼。足下轮有千好。今自归音安好(四)。其身过于人。为一切而说之。其有力无与佛等。今自归十种力(五)。而断欲有所得而不喜。无所得不已忧。于世间开盲者。如冥中然灯火(六)。已伏心致十种力而施与。自娱乐身已伏寂而度。今自归而无何(七)。其相者而甚尊。在于一切为之上。为一切示现。莫不得其本。其忍及慈已自娱乐。今自归为尊所敬(八)。若船师无所不度。佛者是即尊。烧三毒坏绝众冥。一切愚闇皆蒙其恩莫不来供。今自归寂诸恶已尽(九)。光而七尺色若如金。其音甚大声而清净。于人之上是则为尊。今自归为一切而作本者(十)。贡高诸冥已悉除去。度于一切自守如道。为众作导。所语悉谛而无有异。今自归于冥而作明(十一)。其祠祀而甚大故名字。而悉闻其法说如所言。其所闻莫不遍。今自归欢喜(十二)。大已住其处。降伏贡高自用者于一切而无所著。故知而极尊。今自归脱人之欲者(十三)。其声甚好音闻梵天。悉知罪福。去人之垢。晓知五阴。所作得重莫能等者。今自归去诸秽垢(十四)。其心悉等将护一切已率其意。其知无所不晓。已住于道所作悉正。所教皆谛莫不得脱。今自归所知而时(十五)。为人示导其德软好。其闻音者莫不解释。众魔甚多莫不而伏。一切悉过。自用诸所贡高。今自归已去众恶(十六)。诸有附者莫不随教。皆而来敬莫不供者。其佛难值所入微妙。其来问者莫不喜悦。今自归其德无辈(十七)。其意己力无所不晓。于好于丑其心适等。已坚住其处莫能动者。今自归已总诸力(十八)。其手足而有网。足下有轮。脱诸生老死。常胜一切。今自归其德如天无所不盖(十九)。则时伅真陀罗夫人。赞叹已竟各各复问。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难以母人。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二十)。佛言。以一事离于母人。疾得男子。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何谓一事。以发萨芸若。作无央数功德而不忘。是为一事。复有二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二事。所作如所语不事诸天。但归于佛。所作如正不信于邪。是为二事。复有三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三事。护身三事而净。护口四事。护意三事。是为三事。复有四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四事。所施与不谀谄。于戒而不谀谄。常自守护亦不谀谄。听闻其法亦不谀谄。是为四事。复有五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五事。用法故。所作如法。闻法而直住。不乐于母人。常念作男子。是为五事。复有六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六事。不懈怠。所作不忘。其心柔软。质朴而不谀谄。亦无恣态。所作至诚。是为六事。复有七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七事。常念佛得法身。常念法得佛慧。常念僧欲令来属。常念戒欲净之所求。常念施与去诸垢。常念天上欲令如菩萨心。常念人欲度生死故。是为七事。复有八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八事。不以饮食而自乐。亦不华。亦不香。亦不众好杂色。亦不至戏观之庐。亦不倡伎而为乐。亦不歌舞。是为八事。复有九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为九。亦无所断。亦无所著。亦不念有我。亦不念有人。亦不念有寿。亦不念有命。亦不念有所生。亦不念无所生。而信因缘。是为九事。复有十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何谓为十。为一切而有慈不贪利。一切物亦不念他。男子身命尽而不欺众。不两舌而憙骂。亦不妄语。其有作倡伎乐。其心不以为乐。亦不起意。亦无所恨而正住。不以邪罪福事而索知。是为十事。母人可得为男子。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母人有施心有法心。视诸色若水中之聚沫。自于色不贡高。于安于苦。视若雨中之泡。若得安不以为爱。若得痛而不怒。于安隐亦不喜。于痛亦不忧。视而知思想。若野马。其心亦不在男。亦不在女。生死譬如芭蕉。知生死无有可于生死。亦不念有。亦不念无。其识譬如幻。视其心意。若幻无有异。于诸法无有着。以四大地水火风而知一切。若舍以三事而得成。有草有土有木。人者亦无吾无我无命所作。如所为无崖阂。是则本眼已自然而有所视。眼者如水中泡。但怙以肉而里空本空而净。耳鼻口身意亦尔。视其身若如影。其声者譬若向。知其心如幻。其作是者。疾离母人而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是时。诸夫人皆欢喜已。头面着佛足。应时佛笑。无央数色光明。而从口出遍十方。还绕身三匝还从顶入。阿难从坐起正衣服。长跪已赞叹而问。面明如月其光甚尊。其色如火中之金。今笑愿闻其缘。今欲所问(一)。总持尊慧。为一切悉作本。其因地之者莫不供事。属之所笑会有欢者。今欲而问(二)。已法施自乐。已清净之戒忍辱之力。属之所笑是谁之本。今欲所问(三)。精进而根得成之力。以禅惟务以自娱乐。其慧若天无所不遍。属之所笑而为论本。今欲所问(四)。常若有慈。加之于哀护。寿适平而无奇特。属之所笑谁当得本。今欲所问(五)。已断三毒而有三眼。所语法譬若甘露。属之所笑谁当值本。今欲所问(六)。降伏众魔却于外道。已四谛而教。属之所笑谁当致本。今欲所问(七)。尊于十力决断众疑。其德无数。属之所笑谁当得本。今欲所问(八)。佛语阿难。乃见伅真陀罗诸夫人眷属为我作礼者不。阿难白言。已见佛谓阿难。诸夫人因是欢喜。为我作礼而自发心合会功德。寿终已后离于母人。当得男子便生兜术天上。当与弥勒相见讲议菩萨之事。弥勒佛时皆当供养。是波罗劫其当作佛者。皆悉来而供养。稍稍于是劫中。当成菩萨行。伅真陀罗自致至成佛。是诸夫人。皆当生彼佛刹悉作菩萨道

  伅真陀罗白佛。今吾等所作。已若如佛。生死已尽。但住于天及人。已住于佛道。今已具法藏。已住其慧地。已治于功德。已现于谛道。已说沤惒拘舍罗。已造菩萨心。开决众法说。所说而得依欢喜。而闻法时。众会及诸菩萨各各有念。伅真陀罗能至久如。而成佛号字云何。及其刹土有众菩萨。及其所有佛。应时悉知诸菩萨所念。便呼阿难谓。伅真陀罗王。却后七万四千八百劫。当为佛号字群那罗耶波披沙(汉曰德王明)。其刹土名栴陀惟摩罗(汉言日月明)。其劫名罗陀那三披(汉言宝等有)。其地平等悉白琉璃。其地之明譬若如日。其地甚净无有尘垢。在于虚空而有交露之帐。皆悉众宝诸菩萨悉坐其中。所行径处。诸菩萨各见佛。见已便念。我之所见若如是。化诸菩萨所疑。所见佛则当开解其疑。皆当得无所从生法乐忍。尔时刹土无有城郭丘聚县邑。王者之土。一切人皆在交露帐中。不见母人。亦不闻母人。其往生者。皆悉而化在莲华师子之座。众菩萨以禅为乐。以法欢喜为食。亦无异道。不闻异道一切。但有众菩萨。悉摩诃衍。无有邪道不信佛者亦无众魔。亦无魔民。亦无求者。亦无苦者。以好之藏。以空印而封。彼闻诸天及人等无异。但有名字。其佛寿十小劫。当以无央数众菩萨以为僧。悉当得不可议惟务。是佛欲般泥洹时。先当授菩萨决。其菩萨名曰沤多惟授。后当作佛号字摩诃惟授(汉言大严)。是劫罗陀罗三披。于佛于法于僧无有尽时。故名曰罗陀那三披。伅真陀罗。于佛前受决。即时欢喜踊跃。飞上去地百四十丈而住。欲令一切在会者而欢喜。自用功德。因佛威神而说叹。诸法本净。若空自然无有。自然故无垢。其知是者。则佛之上子(一)。若梦之所见不可得。故不可持。若如虚空。其知诸法如梦。不以死生为勤苦(二)。如幻师有所现。于其中无所得其五阴若如幻(三)。其色本若水中之沫。痛痒者若水中之泡而自然。思想者若野马如芭蕉无所得。生死无所得(四)。心意所知但有字。佛言。若如幻知五阴本如空。于生死不已等。已四大等如称所。已等如毒故(五)。六衰者如空野。已如法持佛威神(六)。自伏者乃施与。为是者即之安。其已净是则戒。想已尽则忍辱。能自制而寂为精进(七)。所作而无异。是则之为禅。如所缘无所碍故慧。持是学则波罗蜜(八)。无我无人则善慈。清净者是为哀。其寂者若护等。作是行上梵天(九)。以四事杂施与受佛忍以不怒贪。已无过所有(十)。无我寿命亦尔。六衰空而悉寂。其知者则菩萨(十一)。菩萨者不希望。不想有人无人。亦不想有我无我。其心不二故无所著(十二)。法无所有。而无所依。去无所至。来无所从。住法身无所阂。怛萨者与佛等(十三)。亦不有亦不无。因法缘所因便有。若电现则灭。心者亦尔(十四)。于生死而有行。其心不可见。心者如风无所著。其心者为本净。已知心本净。于生死无所沾污(十五)。若垣壁墙因土草木而得成…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