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阴持入经》

「经疏部」经文1694卷33页码:P0009
吴 陈慧撰

  《阴持入经》上 ▪第3页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韦+正]受 结心作[卫-韦+正]慕为身。为身由结[卫-韦+正]。得指解结。由愚者以不净为净。致受入欲渊。以苦为乐。致受入有渊以非常为常。致受入见渊。以非身为身。致受入不明渊。四受四渊二义同归矣

  是名为四受彼受因缘有为三有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是名为三有 三有有三界生死身

  彼有因缘生为上五阴六持六入 上谓上所说三部。已有三部。识神轮转受生。盖无宁矣

  己有如有 己有已有上三部邪识神。因之作[卫-韦+正]。如所种有有身像。故曰如有也

  生聚 痴舍聚五阴六入诸事。共依四大生。即有五道生死

  已住堕致分别根 往往至三部所。堕堕三部[卫-韦+正]。致致六情。分分别诸根

  已入得有 六情根具者。色则入眼。五情俱然。得者。六邪得六情也。六情不得见。故曰得也。有有生老病死三界。诸患众苦备矣

  是名为生死为何等名为人人所在在所往已往坏已过 人人群生也。所在所居。所往谓识神所往地不同也。坏败也。过去也。所往受身无不坏败。命无不过去。偈曰。非空非海中。亦非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死不受苦。斯义如之

  死时是命亦根已闭塞 是是群生也。命息也根六根也。群生死时息绝身冷。六情根都闭。于是魂灵从去曰死也

  是为死上本为老后要为死是故名为老死 偈曰。适生便病。次当老死斯义如之

  痴相为何等为冥中见冥 识神本没。在三毒五阴窈冥之渊。又以六情采受。六邪以自覆弊。谓之冥中见冥矣道地经曰。譬如夜极冥。人复于冥中闭目行。是何时当见明。斯痴之相矣

  如有不解 如冥也。神灵舍身受身。随[卫-韦+正]受报。其事真有而愚不解。中心经曰。不知生所来死灵所趣。谓之痴也

  令从是致堕[卫-韦+正]想处[卫-韦+正]相为何等为令后复有是为[卫-韦+正]相上从是发起 上痴也。从痴发起。遂至[卫-韦+正]相。故云上从是发起。法句经曰。痴十二因缘之母

  令从是致堕识处识相为何等为识物识事是为识相 识生分别事物。故六识相矣

  令从是致堕名字处名字相为何等为俱猗 云。五阴[卫-韦+正]相猗以成诸使

  是为名字相令从是致堕六入处六入相为何等为分别根是为六入相令从是致堕思望处思望相为何等为相会更生是为思望相

  眼与色会。识神乐之。谓之相会更也。了本云。父母识为三会更令从是致堕痛处痛相为何等为更觉是为痛相令从是致堕爱处爱相为何等为发往是为爱相 内情爱欲而心发往

  令从是致堕受处受相为何等为受持是为受相 受受诸欲。而心持之不舍

  令从是致堕有处有相为何等令堕若干处是为有相 已受则有身处若干。云其非一处受身

  令从是致堕生处生相为何等为已有五阴是为生相 生受身则五阴现。是为生相矣

  令从是致堕老处老相为何等为转熟是为老相令从是致堕死处死相为何等为命根尽是为死相令从是致堕苦处苦相为何等为身急是为苦相 谓命尽四大分诤。痛[病-丙+(止/(止*止))]无量。故言身急为苦也

  令从是致堕不可处不可相为何等为心意急是为不可相 不可处。谓老病死处也。命扰谓之急也。虽心不可。会必往之。维摩诘曰。身身为穷。道会老死故。斯义如之

  令干从是致堕悒悒忧悒悒相为何等为忧五阴 五阴为干。百八[卫-韦+正]为枝条。沸迦沙经曰。断其枝干。截其根茎。不复生栽。是之谓也

  令从是致堕愁[病-丙+(止/(止*止))]处悲愁相为何等口出声言令致悲[病-丙+(止/(止*止))]懑懑为[病-丙+(止/(止*止))][病-丙+(止/(止*止))]亦为懑 出声。谓为病者临亡。与恩爱辞别之悲声

  九绝处为一切[廿/恶][卫-韦+正]令部伴 九绝处者。其宜在下

  从流行 谓痴流行至生死。回流三界。故谓之流

  为有二本从有结罪为三[廿/恶]本亦有四倒彼二本罪[病-丙+(止/(止*止))]为何等一为痴二为堕有爱名为二本三[廿/恶]本为何等一为贪欲二为嗔恚三为痴惑是名为三[廿/恶]本有四倒四倒为何等非常念常是为思想倒为意倒为见倒是为一倒计苦为乐非身为身不净为净思想意见倒如上说是名为四倒彼痴名为不解四谛不慧 背四谛向四颠倒。谓之不慧也

  不见 不见佛也

  不相应不解受为[廿/恶]是为痴 不解。不归命僧受佛深法。斯[廿/恶]莫大。谓之痴矣

  彼有爱为何等为所世间欲发往不舍是为有爱是名为二本 不舍者。谓之孝之不舍须臾也

  彼欲贪本为何等为所在所种贪 种殖也。所在者。谓在五道中。在在所种贪

  为奇珍宝为奇财产为奇严事为有嫉在奇 奇彼也。谓群生见可欲之物。靡不有贪嫉之心。在彼故谓之嫉在奇

  贪可贪欲可往爱相爱哀相往不舍是为贪[廿/恶]本 专愚小人。贪者可贪邪欲相投。彼此相爱。愚爱相哀。始有众生已来。传之不休。回流受祸更之至今。经曰。道[卫-韦+正]者。以道相然。相可相类类以道聚。高志相生。凡物以邪为正。以秽为净。党类相求以非相济。谓之本恶也

  是本为谁为所有贪为身非法[卫-韦+正]口非法[卫-韦+正]心非法行亦余俱相连[廿/恶]种所作意念是法本是故名为贪[廿/恶]本 谁者。问告斯诸恶谁乎。答云由身口心非法之[卫-韦+正]。余因缘亦然。法本者。真慧正法之本也。邪慧谓之[廿/恶]本矣

  彼嗔恚非法本为何等为在人为在[卫-韦+正]恚相恚 夫[卫-韦+正]在人也。小人贪六邪。己欲专焉。睹彼获之即嫉生。嫉盛即嗔恚发。贤者恕己[卫-韦+正]仁。小人专己[卫-韦+正]毒。己恚往即彼来。谓之恚相恚

  不忍不识 愚者无明为名色。狂不能以道力忍伏邪心。申愚遂非。不识祸难之害由贪嫉生。故曰不识矣

  因缘嗔嗔恚发评谆 评谆。由评弹嗔。恚之忿。缴凶气泄出。为谤讪矣

  念不可说不可所念说不好令意却 非三尊志之所存而念。之曰念不可。非十二部经法。而陈之。谓之说不可。不可所念。说而念说之。谓之不好。令心却入恶[卫-韦+正]

  是为恚非法本是本为谁为非法本所身罪所言罪所心罪亦余所相连意念为是法本是故为嗔名为非法本彼痴惑非法本为何等不知四贤者谛如有 四贤者谛谓贤者四谛也。自佛下至沟港。六双十二辈为十二。十二贤贤者。以无量之明。睹真有四谛。而愚者不知。曰不知也

  不解不见不相应不解受非法或随或受或在或不识或痴冥在冥蔽覆令冥令无眼令慧坏知尽不能致无为度世 痴冥心也。在冥处五阴也。云本痴冥。又处在五阴。重以五盖自覆。令其眼盲慧坏知尽没于四渊。流于诸海。转轮三界。不获度世无为之道

  是痴惑非法[卫-韦+正]本是本为谁为惑非法身[卫-韦+正]作口[卫-韦+正]作心[卫-韦+正]作亦所共相助非法意所念非法本是名为惑非法本 谓十恶辈助身口意失。为非法本

  彼当知倒亦当知所倒当知从所倒当知是 彼彼修家也。[卫-韦+正]家当知。世心广倒。与道心违。谓之知倒也。所倒者非一倒也。从所倒者。心愚无明从邪因缘。受倒逆倒。明者当知之

  彼有一倒从一倒为四倒从所有为三倒何等为一倒为对或受非常为常苦为乐非身为身不净为净是为一倒何等为四倒所有身痛意法是为四倒何等为三倒一为想二为意三为见是为三倒使 一想之中见有四倒。意见亦然。弹指之间。意九百六十转故曰使

  彼所可意根相连着 连著者。谓邪倒之想。首尾相属。谓之连着

  若色若像为受想是为欲想 痴意习所睹色人之像心即执存寻之成欲故曰欲想矣

  以为有欲想相随久不断 自有众生之来心邪[卫-韦+正]。或背净向痴望嬖为法。传之久远。于今不断

  在意念是为欲念种若彼所想分别受是名为想倒 分别谓六情各有所受。声色分流。中心经曰。目但能视。不能听。斯之谓矣

  彼惑意不如有受所从不应受解是名为意倒 如真也。真有四谛。彼愚心惑而不受也。所从从诸倒不应。不应道[卫-韦+正]而受六邪。谓之意倒

  所以受不舍在意念在色 不不舍诸倒。存之在意。在色色身也。存身亦尔

  不净意计净听可意念已快所见受往是名为见倒 听从也。受往往受也。从愚心所可。勤意念之。快目所见。往受诸欲。谓之倒见矣

  彼所见已为相分别应当为十二倒何等为十二在身有三在痛有三在意有三在法有三有四想倒意倒亦有四见倒亦有四亦为在入因缘相会色 在入谓色不入眼。眼往求色。是为会色

  令为十二倒身三痛三意三法三合为十二倒 在身有三者。谓一想倒。二意倒。三见倒。此倒中有四倒。四倒者。以四非常为常为四倒

  为如是六 已有十二因缘即有六入

  为七十二倒从本得因缘起随因缘多少无有量 虽有七十二倒。随因缘起。即是倒无有量数也

  不可数在人无有数无有数倒 在人意起。即是倒也

  彼五阴为四身有 四身者。身痛意法也。想阴与[卫-韦+正]阴。合为法身矣

  从所有色阴是属身 色阴为身。痛阴为身意阴为身

  从有痛阴是属痛身从有识阴是属意身 属意身者。为识阴属意也

  从有想阴亦[卫-韦+正]阴是属法身 法身者。谓身中六分法也。亦谓受若干生死法

  从有是五阴令受四身因缘有 四身上身四也。因缘十二因缘。已有五阴。则有四身。令十二因缘具足矣

  彼身不净计净是为身倒彼痛苦计为乐是为痛倒彼意非常计为常是为意倒彼法不为身计为身是为法倒为欲正四倒故佛为现四意止为说分别彼为身身相观[卫-韦+正]止为不净意念净倒得解 佛睹群生心。没盲冥之渊。以为直广倒反正故。分别说四意止令观。坏器实难保侑明者先寤即还三界[病-丙+岁]净其心入无谓之从倒得解也

  彼为痛痛相观为苦计为乐倒得解彼为意意相观非常计为常倒得解彼为法法相观非身计为身倒得解彼冥中冥如有不解是为痴相令堕所倒处欲得往是为爱相令从是受色为身故令欺奇是为贪相令堕不与取 奇他也。不与取盗也。…

《阴持入经上》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