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持入经》下 ▪第2页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为解脱相令致解脱慧见 慧见。见四谛慧也
为有四道德地何等为四为四行者福彼若如有知智 谓世间人但知六入耳。道人所知者。知四意止
是为见地为得道迹 道迹。谓须陀洹
是为得道福彼如有如有知是为恶却离 如有知者。言如事[卫-韦+正]知三十七品。已知三十七品。其意清净。便恶六情所受。为却离三界
是名为薄地为有往来福 往来者。谓斯陀含所住地。三毒薄少。义在安般
彼以恶却为不用 恶恶是身。不用不用世荣
是名为相离地彼已相离是为不复还福 不还阿那含也。终生天上不还人间。谓之不还也
是名为欲竟地无所著亦[卫-韦+正]者福是何义 问义何趣
为道弟子有八种道[卫-韦+正] 谓上四人。种道清净。皆得入道[卫-韦+正]
是名为[卫-韦+正]者为是是福是故名为[卫-韦+正]者福何以故为[卫-韦+正]清净为名是为清净福是为道德有八种清净道[卫-韦+正]为是是福是故名为清净福彼为应得道迹云何已谛相应道 已得道迹。与四谛相应也
弟子便断三缚结彼为三缚结为何等一为知身非身二为无疑三为不贸易[卫-韦+正]戒 持戒之士。以取三活。治无想定。救济三界。不以此戒贸易天上荣乐
已断是三缚结道弟子便堕道迹不复堕恶道毕竟道七更天上亦人间已更所在往来便断苦从苦得解 谓沟港七死七生。乃得应仪
是名为见地为得道迹福 见地见道地
彼何等为令意堕是身亦知是身 问。何[卫-韦+正]令心或有身。以为有乎。答曰。五阴令惑矣
痴为以不闻为世间人不见觉者亦不从闻者受教戒闻者亦为未分别现正法为意念是色为身遍睹色为身是色亦为身色亦是我身痛想[卫-韦+正]识亦如上说已如是得观便受五乐 得观。谓愚者邪见。堕五阴为身。即悦五欲。以为乐也。了本曰。为在疑中。令疑正要如是。佛说为痴。斯其义矣
令为受是身 愚者以五乐为荣。乐受身想。如是舍身受身轮转苦也
为堕身 堕没也。意没在身矣
令意念我为是 是是身也。云我所见实为真正。其谛尔也
我为以是着相连不得自在牵相随如是有所忍 愚者自可以为已志之所尚者是也。缚着于俗。随之生死。忍受罪庶无所辱颜矣
所可为意为可受已受见随[卫-韦+正] 所可者。愚心所可。寻而受之。心为[卫-韦+正]首
是为邪见堕受是身 邪见者。见五阴身。以为吾我也
彼为见是五邪令堕疑无有 谓无有三尊。并罪福报也
何等为五若为所色为见是身比前 比前者。前已说五阴
更想行识亦尔是为五邪见令堕无有后有余十五令堕常 不止非常想。而堕常想也
如是见是身已断便六十二邪见已舍 谓已得道者。五阴断已。五阴断六十二邪见便灭也
令不堕常非常已非常常为舍便道弟子无倒邪见但为度世 夫五阴灭者。诸念寂尽无常非常之想。大明度经曰。汝无念者。今睹明度。明度所谓度世者也
直见为何等令不堕邪见身若道弟子为闻 闻三十七品[卫-韦+正]之得度也
为直见见通经家 谓如阿难通佛十二部经为已受度世无为为已解度世法 解三十七品。为解脱世法
不复见是色为身遍睹色为身是色亦为身色色亦是我身痛想行识已不见如是 如是如上所说。五阴之害得四意止者。五阴即灭。下三结便都解矣
便解三结使 使疾迅起哉无数也
何等为三一为不见是身二为不恚三为不疑已如是道弟子为无疑 垢尽明大。众疑解也
在佛亦无疑 在佛者。佛巍巍至尊。其为无量净行。弟子亦无疑焉。故偈云。已无所复净。始不疑不转。斯义如之也
为信为喜为佛如是如来无所著正觉慧行已足为乐 生死绝向泥洹门。谓之乐也
为世间已解 言。教化世间已毕。所度已度。无有遗余也
无有过是法驭法随为师 驭止也。法随随法[卫-韦+正]
为教天上天下为佛最上是得信不疑为随是法[卫-韦+正]为在法无结无疑为信为喜佛说是法现可学可致 谓可致于道也
现自更见 言。诸善恶事佛悉见。故为人见之也
已解为慧为是所贪饥渴相近已断 人情饥渴于六服。道[卫-韦+正]者已断之
随已断 谓不随六情也
空无所应得 空其心。净其内。志与[示*骨]违。故曰不应。不应邪也。得受不受。不受[示*骨]也
爱已坏 坏尽言。爱欲已尽也
已离已尽 离爱愿尽。无三界之志。斯谓不愿定
为无为 谓欲无欲志寂。无三界想矣法镜经曰。不以意存求于泥洹。何况有劳想哉。斯无为之云矣
以是第二无结 一谓饥渴。二相延。比第二结为无有。无十二因缘五阴之结也
无疑 谓结已解。即于正法无所疑也
得法随法[卫-韦+正] 法谓四意止法。随随其[卫-韦+正]
为同学聚为无结无疑已有受有喜 受受道品之也
如是受得道弟子为学聚 聚会也谓与同志尚偕三界欲学还本无之聚会也
正受[卫-韦+正]为如应受戒已立定已定慧已得解脱已成解脱慧已现已致 正受[卫-韦+正]。谓受止[卫-韦+正]也。如如下事相应受之。谓戒定慧解脱度知见事。[卫-韦+正]者正受也
是为佛弟子[卫-韦+正]者聚为四人从[卫-韦+正]四双名为八人道[卫-韦+正] 四双八人者。谓以得应仪向应仪道。已得不还向。不还者得频来。向频来者得沟港。向沟港者是谓四双。八人者也
为世间所重所尊 谓斯八人。为世明者。所重爱敬而尊之
为无有比可祠可事可恭为福地无过是天亦人所事 祠神以望福。莫若供养斯八圣。其福大也
是为第三 第三者谓频来
已为无疑法 安般解曰。频来在欲果中。已舍四广倒。无余疑结也
随法[卫-韦+正]一切[卫-韦+正]为苦 殃[示*骨][卫-韦+正]为苦也
已无疑结已受已喜从爱为习 信佛言即结解。受法喜爱之无倦为习。习道习也。道得道矣
苦亦从爱习 苦由爱欲生。不知苦之为苦者。以其习之久矣
已无疑结已受已解已喜已爱尽是为苦尽便无疑无结已得是受便得喜已爱尽是为苦尽无疑结已解受便得喜为八种道[卫-韦+正]从是受行令苦尽便不疑不疑不复结堕解得喜若本有疑不解在佛不解在法不解在[卫-韦+正]者聚 本宿也。有疑在佛法僧。今悉已解。不复疑也
若本有疑在苦在习在尽在道 宿命。或有疑意在四谛。今悉已解
[卫-韦+正]所惑所不解随志所疑惑是如是云何是疮为是已解本已断树不复住 疮。疑惑疮也。谓是五阴六衰三毒。经曰。六衰所向。夫受之者。剧被三百豸疮。人但不觉之耳。一人身中。凡千八百。豸疮谓眼。受色命身得苦。为眼罪也。六情俱尔。如是无数五阴本已解断。譬如树已擗地。不复住立也
已散不复现 言五阴六衰已消散。不复现也
从来本法不复生 五阴法。灭不复生也
彼持[卫-韦+正]戒转摸贸为二辈一为渴爱堕二为不解避持[卫-韦+正]戒转摸贸 当以戒[卫-韦+正]道。而转意贸易天上。故言不解避也。又安般解曰。转戒本愿。当以戒求道。反求天上荣乐也。是谓转戒矣。本愿求道而违道就耶。不还之[卫-韦+正]无复有之。故曰尽也
为意向从是[卫-韦+正]戒摄守从是当为得天亦天比当为天上彼字为甲玉女当为是俱相乐共居如是望如是可 可可天上玉女相乐共居也
如是思结相见意向是为渴爱虽持[卫-韦+正]戒为堕摸贸彼为不解持[卫-韦+正]戒转摸贸为何等戒[卫-韦+正]者为转贸戒转贸为何等为意生从戒得净从戒得解脱从戒得要为从苦乐得度 不复更罪福之苦乐。得于泥洹
或意生从愿得度是为不解持[卫-韦+正]戒转摸贸 已[卫-韦+正]戒当转上[卫-韦+正]三十七品。而止戒愿求望度世。故言不辞
何因缘为不解转摸贸意生从被服 被服比丘三法衣也。一说云为天上被服
亦从愿得度世从苦乐得却离 谓却离乐与苦也
为从是二业被服亦愿为摸何等为摸为是二戒被服愿意计从是得解脱从是得要从是得过苦乐从是苦乐为得无为从是不正计法 不正计者。以邪为真也
不从是解脱意计从是解脱不正计为是正随是[卫-韦+正]如是有 随是上诸行。如是便有生死
忍可意望结见 忍生死也。意。意可天荣。如是为结见。非真见也
是从是为解 从见合望解也
是为不解持戒转摸贸是为二结得道弟子已舍 言。已得者为舍贸易之[卫-韦+正]也
为无有本已断 无复戒愿本也
树已拔不复现从后不复生是法便为已净戒如得道戒随[卫-韦+正]不为破 已得道者。谓持戒不破缺
不为穿 穿漏也。谓己已具足三十七品。其[卫-韦+正]不漏。又安般解曰。精进在行。首尾相属。邪念不得入其中间。谓之不漏。是之谓矣
不为失不为悔但有增如慧者可 言为慧者所可也
无有能夺 所谓[卫-韦+正]如法。无有能夺其志。[卫-韦+正]便不得定
为得从是致定是为三缚结道弟子为已断已堕道迹不复堕恶法必度世在七往来天上亦人中往来期毕 谓沟港七生七死。往来上天人中。如是七反。乃得应仪也。言往来生死期毕矣
便得出苦要 出苦。出三界离诸苦
有四相应可谓四相应一为已解相应 已解苦。言沟港已得道也
二为已断舍相应三为自证相应 谓不还也言苦已尽。断之谓也
四为增满相应 谓应仪[卫-韦+正]已具足满
彼道德弟子从苦为已解相应 从苦已解。为应解苦谛也
从习为已断舍相应从尽为自证相应 尽自证者。谓之五阴六衰十二因缘尽之证也
从道为增满相应彼为止观俱随行 谓四谛止观一切俱行
一处一时一意 处寂然无意也
本来有是有意令为作四事何等为四一为苦从苦已解为苦相应二为习从习已断舍为习相应三为尽从尽自证为尽相应四为道从道增满令道相应何以故从苦已解相应何以故从习已断舍相应何以故从尽已自证相应何以故从道已增满相应 谓说四谛尽满相应也
为有譬喻如水中沫行 言。水负沫使…
《阴持入经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