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记》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1卷41页码: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论记》十三 ▪第3页

  沙门释光述

  ..续本经文上一页力故。熏起身心思差别种种异现思名思差别。或与余思种子不同名思差别。于思种子假建立故名为无表。此有何过 言释名者。此思种子不能动身发语表示内心名无表业。依经部宗身.语二表是无记性。思通三性故唯思业能熏成种表不能熏。故正理三十四云。彼许身.语唯无记故

  此应名为至心俱转故者。复难。若思种子名无表者。其思种子常依附心。此应名为随心转无表业。如定共无表随心俱转故

  无如是过至以性钝故者。经部复释。我无如是随心转过。欲界散心思种子无表由前现行审虑.胜思.决定胜思远因等起。动发胜思近因等起所引生故。无心亦有。不名随心转业。若定无表非彼思引。但于定心俱时思上假建立故。入定即有。出定即无。故名随心转业。故非成例 我设同汝说一切有部。许有身.语二种表业。亦待如前所说思力引起无表。表自不能生于无表。以身.语表色性钝故 又解假设许汝别有其表。汝亦待如前所说远.近二种思力方引无表。表性钝故 又解非但无表待前思引。我设许有表。亦待如前所说思力。以表性钝故

  毗婆沙师至形色为体者。毗婆沙师结归本宗。语表业体谓即言声者。释第十句。若依说一切有部释。身表业发.毛.爪等总名为身。长.短等色表示内心名表。表有造作名业。依身起表。即表名业。故名身表业 言语表业者。语谓言声。声能表示内心名表。表有造作名业。语即是表。表即业故。名语表业 言意业者。意谓意识。业即是思。由意起业故名意业。故正理云。何故语表体即语言。身表意业非即身.意。以离语言无别声能表。离身及意有色表思业。故立身业名从所依。语业约自性。意业随等起。由此于中无相违过(已上论文)若依经部释。身业表。身同前解。表以假形为体。谓形相续能表示内心。此表即于色上假立。业谓运动身思。业依身门能起表故名身表业 言语表业者。语谓音声。表以音声为体。谓声相续能表示内心。此表即于声上假立。业谓发语思业依语门能起表故名语表业。意业同前

  无表业相如前已说者。此下第三别明无表相指同前解。颂不别明但证实有

  经部亦说至无色相故者。叙经部解。经部亦说。此无表业非实有性。由先誓限不作诸恶 不作之言表离于作。非别有体 又彼无表性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其过去所依大种已灭体无。能依无表岂现实有 又诸无表无有变碍色自相故。云何可言是色实有。但于思种假立无表。即无妨矣

  毗婆沙说此亦实有者。述毗婆沙师解

  云何知然者。征问

  颂曰至增非作等故者。答。于此颂中总有八证证有无表。一说三色证。二说无漏色证。三说福增长证。四非作成业证。五法处色证。六八道支证。七别解脱证。八戒为堤塘证。前四颂说后四等收

  论曰至无见无对者。此是第一说三色证。此三为总处摄一切色 有色谓有一类色。有见谓此色处有限见故。有对谓障碍有对 有一类色非眼根境名无见。有对碍故名有对。谓五根四境 有一类色非眼根境名无见。非对碍故名无对。谓无表色。经中既说无见无对。明知别有无表色也

  又契经中说至是名无漏法者。此是第二无漏色证。此经意显三世五蕴无漏诸法。经中既说有无漏色。明知别有无表色也

  除无表色至及无漏色者。双显二经证成无表。除无表色于初经中何法名为无见无对。第二经中何法名为无漏色耶

  又契经说至福业增长者。此是第三福增长证 成就有依七福业事者。一施羁旅客。二施路行人。三施有病人。四施侍病人。五施园林。六施常乞食。七随时施。如下别明。成就此七福业事者。恒时相续继前福业渐渐增长福业有后续起 如是七种有所依事故名有依 善故名福 作故名业 思托名事。福.业.事三如下别释 无依亦尔者。无彼七事为依故名无依 但起深心随喜恭敬于行等中福亦续起。例同有依故言亦尔 除无表业若起余染污.无记心。或无心时依何法说福业增长。若作此解唯起于心随喜恭敬无身表业 又解无依福者。非但起心亦身恭敬福业增长。但无施物故名无依 无表若无何福增。长

  又非自作至此性无异故者。此是第四非自作业证。又非自作身二.语四。但遣他为。若无无表业不应成业道。以遣他表非彼业道摄。由此表业但加行。未能正作所作事故。使作杀等事已。此能教者遣表业性复无异故。既无别类身.语业生。则遣他为应无业道。实成业道。故知尔时更别引生无表业道

  又契经说至便成无用者。此是第五法处色证。又契经说。苾刍当知。十二处中言法处者所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非眼见故名无见。无障碍故名无对 于此经中不言无色。明知法处有无表色。若不观彼法处无表。此经阙减便成无用。具足应更说言无色。正理称为各别处经

  又若无无表至语等无故者。此是第六八道支证。若有无表可说在定有彼正语.正业.正命具八道支。若无无表应无八道支。但应有五。以在定时正语等三皆无有故

  若尔何故至清净鲜白者。难。若在无漏定中有道共无表。名正语.业.命。何故契经中云。彼如是知是智。彼如是见是忍。或彼如是知是见道。彼如是见是修道。或彼如是知是修道。彼如是见是见道。修习正见等五皆至圆满。正语等三先时已得。此经既于无漏定中不说正语.业.命。复言正语.业.命先时已得。明知此三在无漏定体即非有。何得证有无表色耶

  此依先时至无相违过者。通经说正语.业.命先时已得。此依先时已得世间离染道说。非据无漏道。由先得彼有漏道已不起三邪故。后无漏观但说得五。非于无漏定无此正语等三。故与彼经无相违过

  又若拨无至而名苾刍等者。此是第七别解脱证。又若拨无无表色者则无戒体。非受戒后有戒相续虽起恶.无记异缘心而名苾刍等。既受戒后有戒相续。虽起.恶.无记异缘心。而名苾刍等。明知别有无表为其戒体

  又契经说至实有无表色者。此是第八戒为堤塘证。戒为堤塘明知别有无表为体。由此八证知实有无表色。此即总结

  经部师说至与无表同者。此下经部破前八证。此即破第一证。初即总非。后即别释。且初经言三种色中无见无对者。瑜伽师说。修静虑时由定力所生是定境界色。即是前八遍处等色。非眼根境故名无见。不障处所故名无对。非是无表。若谓既尔无见无对如何名色。释如是难与无表同.汝无表色亦无见无对。如何名色 瑜伽此名相应。即观行者异名

  又经所言至即说为无漏者。此下破第二证。第二经言无漏色者。瑜伽师说。即由定力所生色中有二种色。若依有漏定所起色者即说为有漏。若依无漏定所起色者即说为无漏色。非说无表名无漏色。有余师言至得无漏名者。叙异释。有余譬喻师言。无学身中所有诸色及外器中所有诸色皆是无漏。非是诸漏所依增故得无漏名。非据缘增

  何故经言至乃至广说者。说一切有部难。何故经言有漏法者谓十五界

  此非漏对治故得有漏名者。譬喻通经。此十五界非漏对治故得有漏名

  是则此应言有漏亦无漏者。说一切有部难。是则此应言于一法体名为有漏。亦名无漏 若尔何过者。譬喻答

  有相杂失者。说一切有部复征。若一法体名为有漏亦名无漏有相杂失

  若依此理至声等亦尔者。譬喻者答。若依此理非漏对治说为有漏。曾不依此说为无漏。无漏亦然。若依此理非漏依故说为无漏。曾不依此说为有漏 一法待对立名不同。犹如父子。有何相杂 若色处等十五界汝宗所说一向有漏。此经何缘差别而说。如说有漏有取诸色是能起彼心栽覆事 栽谓栽蘖。覆谓覆障 栽.覆二种是惑异名 与心为栽。能覆于心。有取诸色是心栽覆所缘事故名心栽覆事 经中既释六心栽覆事。言有漏有取诸色心栽覆事。故知别有无漏无取诸色非心栽覆事 不尔何缘差别而说。若经唯有漏但应言诸色心栽覆事 又解即心体性是生死栽。能覆圣道。事如前释 声等亦尔

  又经所说至福业续起者。此下破第三证 福增长者。经部先代轨范师释。由法尔力熏习种子福业增长 施主非一名如如 受者非一。名如是如是 由诸受者受用施物。能修慈等功德摄益身.心。身.心康强有差别故 又解由诸受者受用施物得慈定等种种功德摄益众生有差别故 于后施主心虽起恶.无记异缘。而前缘施思所熏习种子在施主身中。行相微细。相续不断。后渐转变无间生果功力胜前差别而生。此五并是种子异名 由此思种子当来能感富等多果 故密意说思所熏种子。恒时相续。福业渐增。福业续起。非显说也

  若谓如何至无表法生者。经部牒难征破。汝若谓如何由余受者相续身中功德.摄益有差别故。令余施者相续身中心虽起恶.无记异缘。而有种子转变生者 释此疑难与汝立无表同

  彼复如何由余受者相续身中功德.摄益有差别故。令余施者相续身中别有真实无表法生 若于无依至福业增长者。问。若有依福由彼受者受用物时功德.摄益有差别故。令其施者福业增长此事可然。若于无依诸福业事。但闻他方诸佛出世远生敬心无物施彼德.益差别。如何可得相续身中福业增长

  亦由数习至亦恒随转者。经部答。非但有依由思力故福等增长。此无依福业亦由数习缘彼佛等胜思力故。乃至梦中敬思种子亦恒增长相续随转

  无表论者至宁有无表者。经部反难。说常有宗无表论者所立无表依表而生。于无依福但起敬心。既无表业。宁有无表 显宗十八救云谁言此中无有表业。理应有故。谓闻某处.某方邑中现有如来或弟子住。生欢喜故福常增者。彼必应有增上信心遥向彼方敬申礼赞。起福表业.及福无表。而自庄严希亲奉觐。故依无表说福业常增。正理意同显宗 准显宗等救。无依业必依表生。如何此论言无表业俱舍师破云。汝宗无依不从表生。难所逼故言从表起遥申礼赞。可寄表起但起信心。从何表生 又解经部以已宗难无表论者。于无依福以理而言。既无表业。宁有无表 又解说常有宗无依福业。或有计从表生。或有计不从表起。我今难彼非表生者。非难从表生者。何须救来

  有说…

《俱舍论记十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