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09卷25页码:P0057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五十三 ▪第2页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新学菩萨心或生疑。上佛虽言汝说摩诃衍随顺般若。犹谓佛将顺须菩提。舍利弗欲断此疑故发问。复次佛欲共须菩提说般若乃至终竟。是故舍利弗事事质问。令须菩提善分别深义。使众人敬信。以是故问。过去世中菩萨不可得。乃至不恐不怖。须菩提答义。我众生人即是一物。未得道时各凡夫人。初入道乃至阿罗汉名声闻人。观因缘法悟空小深。小愍众生名辟支佛人。深入空法行六波罗蜜大慈大悲。是名菩萨人。功德别异故名字亦异。如我众生人。一事以眼见事故名见者。意得故名知者。受苦乐故名受者。是我众生人等。先已说种种因缘无故。菩萨亦应无。是故须菩提语舍利弗。众生无故三世中无菩萨。问曰。五众和合有菩萨。菩萨应无五众应有。答曰。为破是事故。言无众生无我。无我故则五众无所属。无所属故空。空故无菩萨。问曰。若五众空者。空即是菩萨。答曰。五众空亦非菩萨。空无所有无分别故。五众离五众。无性。亦无菩萨。若说无菩萨。则三世皆无。观是五众等世间法六波罗蜜等道法。是名菩萨。是法空故菩萨亦空。此中佛自说因缘。诸法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空。菩萨空三世空无二无别。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诸法故名为菩萨。是诸法空故菩萨亦空。此中法空。声闻辟支佛得是空故。名声闻辟支佛人。声闻辟支佛人空故。菩萨亦如是

  如舍利弗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舍利弗。色如虚空。受想行识如虚空。何以故。舍利弗。如虚空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无边无中故。但说名虚空。如是舍利弗。色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是色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受想行识边不可得。中不可得。识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如舍利弗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舍利弗。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内空内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不可思议性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一切智一切智相空。道种智道种智相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声闻乘声闻乘相空。辟支佛乘辟支佛乘相空。佛乘佛乘相空。声闻人声闻人相空。辟支佛辟支佛相空。佛佛相空。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受想中不可得。想想中不可得。想色受中不可得。想行中不可得。行行中不可得。行色受想中不可得。行识中不可得。识识中不可得。识色受想行中不可得。舍利弗。眼眼中不可得。眼耳中不可得。耳耳中不可得。耳眼中不可得。耳鼻中不可得。鼻鼻中不可得。鼻眼耳中不可得。鼻舌中不可得。舌舌中不可得。舌眼耳鼻中不可得。舌身中不可得。身身中不可得。身眼耳鼻舌中不可得。身意中不可得。意意中不可得。意眼耳鼻舌身中不可得。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受亦如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性法。乃至辟支佛法。初地乃至十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如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亦如是。菩萨菩萨中不可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菩萨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菩萨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如是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以是因缘故。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舍利弗。色是假名。受想行识是假名。色名非色受。想行识名非识。何以故。名名相空。若空则非菩萨。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复次舍利弗。檀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非有檀波罗蜜。檀波罗蜜中非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无有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舍利弗。内空但有名字。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名字中无内空。内空中无名字。何以故。名字内空俱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舍利弗。四念处但有名字。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菩萨但有假名。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我名字毕竟不生。舍利弗。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舍利弗色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眼毕竟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檀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内空毕竟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四念处毕竟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声闻乃至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如我名字。我亦毕竟不生

  问曰。心心数法无形不可见故可无边。色是有形可见云何无边。答曰。无处不有色。不可得筹量远近轻重。如佛说四大。无处不有故名为大。不可以五情得其限。不可以斗称量其多少轻重。是故言色无边。复次是色过去时初始不可得。未来时中无有恒河沙劫数限。色当有尽。是故无后边。初边后边无故中亦无。复次边名色相。是色分别破散。边不可得无有本相。复次无为法不生不灭故。无数无量无边。以法空观观色皆空。与虚空及无为同相。无量无数无边法中。乃至微尘不可得。何况菩萨。是故说五众无边。菩萨亦无边。如色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随相分别如先说。是五众无量无数无边故。不得言色是菩萨。四众亦如是。复次色若离心心数法。如草木瓦石。云何名菩萨。若心心数法。离色则无依止处亦无所能为。云何名菩萨。复次六波罗蜜。十八空三十七品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三解脱门陀罗尼门诸三昧门萨婆若道智一切种智三乘三乘人。是法若修若观是名菩萨。是法皆以自相空故空。所谓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佛佛相空。一切处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者十八空三解脱门。般若波罗蜜观。若常若无常等。入一门二门乃至无量门等。是名一切种智。求索菩萨不可得。又以自法中无自法。亦无他法。如此中说。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乃至教化中教化不可得。但有名字者。是五众破坏散灭。如虚空无异。是菩萨但有名字。如幻化人。假名字中更为立名。须菩提语舍利弗。不但菩萨假名字。五众皆亦假名字。假名字中假名字相不可得。皆入第一义中。若如是空者则非菩萨。复次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法故名为菩萨。是法亦假名字。菩萨亦假名字。空无所有。是诸法等强为作名。因缘和合故有。亦无其实。我名字毕竟不生者。如此品初已说。此中须菩提。亦如众生空法空破我。所谓我毕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五众毕竟不可得。云何有五众生。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六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诸陀罗尼门三昧门。声闻辟支佛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若法先有然后可问生。法体先无云何有生

  如舍利弗所言。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故无自性。舍利弗。何等和合生无自性舍利弗。色和合生无自性。受想行识和合生无自性。眼和合生无自性。乃至意和合生无自性。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法界地种。乃至识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和合生无自性。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和合生无自性。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和合生无自性。复次舍利弗。一切法无常亦不失。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常亦不失。须菩提言。色无常亦不失。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有为法无常亦不失。若有漏法若无漏法。若有记法若无记法。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作法无常亦不失。复次舍利弗。一切法非常非灭。舍利弗言。何等法非常非灭。须菩提言。色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受想行识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乃至意识因缘生受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无自性。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须菩提言。色非作法。受想行识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舍利弗。眼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眼界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非起非作。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是不名为色毕竟不生。是不名为受想行识。须菩提言。色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受想行识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眼乃至一切有为法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毕竟不生是不名色。毕竟不生是不名受想行识。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法。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须菩提言。毕竟不生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毕竟不生。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毕竟不生。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如…

《大智度论五十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