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经疏部」经文1791卷39页码:P0433
宋 宝臣述

  《注大乘入楞伽经》四

  

卷第四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脱门疾得菩提。故大慧请如来说如。诸菩萨等。所修行法无漏方便

  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如来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举四名。下自征释

  大慧云何观察自心所现(至)如是观察自心所现 此谓三界依正等法。唯是自心过习所熏。分别随入之所现者如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也。如是观察名为正观

  大慧云何得离生住灭见(至)转所依止获意生身 远离生见者。谓七地满功用位毕。于二种生中。而能离彼相生见也。证如幻性。住第八地。了心识等。得意生身者。即无功用道觉法自性意生身也

  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缘名意生身 因上八地菩萨既云转所依识。云何复名意生身。故问意生身者何因缘

  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至)得远离于生住灭见 意有三义故取意为喻。一迅疾。二无碍。三遍到。以喻菩萨得如幻三昧。现形十方以化众生亦有此三义也 从意生身者亦复如是已下。以法合喻可知

  大慧云何观外法无性(至)汝应如是勤加修学 此明修四如实行。成上四种法门。谓观自心所现行。成上一切法空门也。远离生住灭见行。成上无生法门也。善知外法无性行。成上无自性法门也。专求自证圣智行。成上无二门也。是名菩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如实大方便。故劝汝。当勤行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不妄执诸法渐生顿生 因上见妄想缘生于三界。故大慧举因缘相以请问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缘生(至)是名外缘前后转生 言泥团为因。水杖等为缘。而成于瓶为果。如泥瓶因果既尔。例余缕叠等四亦复如是。皆以缕草种酪为其因。叠席牙酥为果。缘义可知。是名缘生之法。必先因后果展转而生。谓亲起者为因。疎助者为缘也

  内者谓无明爱业等(至)此但愚夫之所分别 内缘者。谓以无明爱业等为因缘故。生阴界入身名之为果。但是愚夫虚妄分别。各见差别。广如中论破因缘品。所明然外由内变。本末相收。为一缘起

  大慧因有六种谓当有因(至)观待因 上通说一切诸法内外因缘竟。自下。别说六种因及四种缘。皆是愚夫自所分别

  大慧当有因者谓内外法作因生果 言后果起时名为当有。即是现在作因。当来得果。名当有因也

  相属因者谓内外法作所缘生果蕴种子等 谓作攀缘已。内外法生。能所因果更相属故。蕴果也种子因也

  相因者作无间相生相续果 言互为果相。相续不断名为相因。对法论云。俱有互为果。如大相所相。心于心随转。谓有为相于有为法。有为法于有为相。心于随心法。随心法于心。互为果故。亦名俱有因也

  能作因者谓作增上而生于果如转轮王 一切有为唯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由彼生时无障住故。譬如国人。以其轮王不为损害。咸作是言。我因轮王而得安乐

  显了因者谓分别生能显境相如灯照物 言妄想事生已能显境相。能所因果互相发明。如灯照物

  观待因者谓灭时相属断无妄想生 如长短高下互相因。待因果亦然。因灭果起故名灭时相属断。不见妄想法生

  大慧此是愚夫自所分别(至)求其因相不可得故 自下破计六种因缘生。是自心妄想相。若言顿生者。则能所因果无别。何有因相 若渐生者求其体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云何名父 言未生子不得名父。此之一喻俱破二见。若因果同时顿生者。则如父子齐体。尊卑莫辨。若先因后果。则父先子后。子若定后父称何从。以此责之。二见都丧。父喻因。子喻果。又云如无父故不得名子。前分已灭故。后分不得次第名

  诸计度人言以因缘(至)皆是妄情执着相故 此说妄计四缘生者。谓亲能辨果名曰因缘。更相依故谓所缘缘。前后开导称为次第。不碍生义故云增上。诸计度人。以是四缘能所生法相系属次第生者。皆不可得。唯是心量妄想执着相故。四缘广义。如唯识论所明

  大慧渐次与顿皆悉不生(至)渐顿生见 佛昔方便说一切法从因缘生。以破外道自然无因邪因。又说缘生无我。破外道执有我。如下偈云。为遮于能作。说因缘和合。为遮于常过说缘是无常。今此会令舍权乘。达唯心现。故结破云。应离因缘和合相中。顿渐生见 然遮异见。权实教中通有三说。一令诸菩萨知一切法从因缘生。异外道见。二知从心现。舍二乘见。三唯心性起。不同权教。学者应知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于彼诸缘中分别生灭相 以一切法无生故不得言灭。但于彼不实诸缘中。妄分别有生灭之相

  非遮诸缘会如是灭复生但止于凡愚妄情之所著 明佛不遮缘起灭复生法。以法自性不生故。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所计着故

  缘中法有无是悉无有生习气迷转心从是三有现 言缘起有无一切诸法皆无生。唯从自心习气迷转。故三有现三有者。谓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本来无有生亦复无有灭(至)而说有生灭 若离二取一切妄见。则知所生法。能生因缘。悉皆本无。非复推之使无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于二义中而得清净 因上言但随世俗故。而说有生灭。故大慧举言说分别相。及心法门以请问也

  佛言大慧有四种言说分别相(至)是为四 四种言说文显可知。又梦言说者。亦云八地菩萨得无生忍觉已。缘胜解行地乃至七地。先所经境界不实。说诸法如梦故。名梦言说

  大慧复言世尊(至)何处何因云何而起 问言说所出处。问言说因何而生

  佛言大慧依头胸喉唇齶齿舌和合而起 此等诸缘出言说处

  大慧复言世尊言语分别(至)分别为因起言语故 谓彼言说因分别生

  若异者分别不应为因(至)是故非异亦非不异 若言说与分别异者。不应因分别起言说。若言说与分别不异者。以分别不显义言说亦应不显义。而言说能显义是故俱非

  大慧复言世尊(至)因言而入非即是言 因上言说能显义。故大慧问为言说是第一义。为所说是第一义。并重举上第一义心法以请问。而佛答言。非言语是。亦非所说。何以故。第一义者是自证圣智三昧乐境。因言而入非即是言。是故言杀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至)于第一义不能显示 言语生灭动摇。是无常故。从众缘生即无自体。云何能显第一义

  第一义者无自他相(至)应当远离言语分别 言第一义谛绝自他相。言说涉有相故不能显示。又第一义者但唯证入自性真心。心外无法。外种种法悉皆无性。言说妄想岂能显示。故劝离言说分别依第一义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法无自性亦复无言说不见空空义愚夫故流转 以诸法无体故。亦无有言说。凡愚不见言说空所说空故。流转生死

  一切法无性离语言分别诸有如梦化非生死涅槃 言一切法及言说不实。如梦如化。如梦化者。岂有生死涅槃定相

  如王及长者为令诸子喜(至)自证实际法 上一颂举喻。下颂法合。谓我今所演自觉圣智实际境界。不说言说所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大慧因上言第一义者。是自证圣智所得。非言说分别境界。即举自证圣智。所得第一义以请问。然第一义。体离一异有无断常俱不俱等四句见故。大慧请离四句法也。此中说三法以明四句。有十二句。依文有九。隐显互出。一异上有四句。有无上有三句。常无常上有二句。经家略故。具如四宗论所明

  远离妄计自相(至)具足圆满一切功德 言非独离外道见。亦离二乘执阴界入自共相见。令诸菩萨及诸众生。速证如来无上种智

  佛言大慧善哉善哉(至)常无常等一切自性 上虽言离有无等。未知何者是有无。今正出有无法体。言凡夫愚痴。不知是自心量妄习为因之所变现。执着外法为有为无。起四句等见。此是妄计有无体也。下十二喻。况此有无一异等法。皆不真实。是应远离。答上愿为我说离一异有无常无常等所行境界

  大慧譬如群兽为渴所逼(至)堕一异等执着之中 鹿逐时焰。况愚乐欲境言愚痴凡夫亦复如是。合上群兽。无始戏论分别所熏三毒烧心。合上为渴所逼。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合上于热时焰而作水想。取内外法。堕一异等执着之中。合上迷惑驰趣不知非水

  大慧如乾闼婆城(至)离二自性法起有性分别 言三种量者。一曰现量。二曰比量。三曰圣言量。量者是楷定义。譬夫升斗量物也。现量者。现即显现。谓分明证境。不带名言。无筹度心。亲得法体。离妄分别。而非错谬。比量者。比即比类。谓以因由譬喻。比类量度而得知故。如远见烟必知有火。隔墙见角必知是牛。虽不亲见。亦非虚妄。圣言量者。谓以如来圣教为准绳故。故古德曰吾佛灭后。以经论为绳墨。知识为指南。以防闲魔外是也 五分论者。一宗二因三喻四合五结。宗因喻三。亦云三支比量。喻合但成之。且如外道妄计。执声为常。于声明中立量云。声是有法。定常为宗。因云所作性故。同喻如虚空。然而虚空非所作性。则因上不转。引喻不齐。立声为常不成。若佛法中声是无常。故立量云。声是有法。定无常为宗。因云所作性故。同喻如瓶盆。如楞严经云。音声杂语言。但依名句味。岂常也哉。外道种种计执。自谓过人。若不类彼立量比破之。何由破执。故如来所说五分论者。如以楔出楔。将声止声也。所谓摧魔外之异执。定佛法之纲宗。令诸众生。于自觉圣智所证境界。离有无等诸异见故。愚夫迷教者。犹计有性。一异断常妄想分别

  大慧诸修行者转心意识(至)则着我人众生寿者 诸修行者应灭心意识离二自性能取所取。入如来地。于有及无不生妄想。若于自觉所证境作有无计。还着我我所

  大慧一切诸法自相共相(至)自证圣智三昧乐境 言化佛但随顺愚夫妄起之见作种种言说。说自相共相。令知不实法故。非非佛者。宋魏二译皆云法佛

  大慧譬如水中有树影现(至)俱不俱等一切分别 如来结劝于所证中。应离如上凡夫外道生灭一异。有无断常。俱不俱等恶见分别也 然天竺邪见。大约有三。一佛法外外道。如上计执四句。及六师九十六种外道是也。二附佛法外…

《注大乘入楞伽经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