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为何修法和如何修法之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因果入自心。”

  在讲法时,以词句、比喻和实修三种方式讲解,对闻法者全面理解法义会有极大的帮助。

  在汉地,有一位学禅宗的弟子来见我,他说:“禅宗的见解是一切都在没有修与无修之分别的大平等中,那么成佛之后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我告诉他:“成佛具有自利利他的无量功德。”他又问:“度尽众生时又如何呢?”我说:“正是由于你不通达禅宗本义,才会有如此疑问,你可知众生是如何产生的吗?”(此处众生不是仅指六道众生外在的形象,而是其内在自心的心念)若不知心念如何产生,就不会明白度众生的含义。禅宗法义极为深奥,但是要看对不对根器,如果将此法授予一无智慧之人,并且没有善知识开示的话,就很容易流于“狂禅”。因为佛传授八万四千法门中,第一个法就是因果缘起,狂禅者声称无有因果,岂非佛门败类!昔阿底峡尊者之弟子仲敦巴在一次大法会上指着一位年幼沙弥告诉大众:“当这沙弥年长后,世间将出现许多拨无因果的狂见者,那时,由此沙弥告知世人,这些都是邪魔加持,这是我仲敦巴所遗教言。”若将此法传予上等根器者,则如六祖大师等,可迅速成佛。所以,修法者一定要把“行道过程”和“所证果位”区分清楚,依自己的根器及修法的能力而行持,若将佛的证量安立在凡夫行道中,则必定是错误的!吾等导师莲花生大士说:“所证见解广大如虚空,取舍因果细微如粉末。”明白此道理,才会懂得无论修持哪种法门,观修共同外前行必不可少!

  首先,应当思维暇满难得。如不思维人身难得,则必不能生起修法之心,所谓难得之人身,是指八闲暇和十圆满之珍宝人身。如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共为八无暇。”地狱、饿鬼、旁生及长寿天中,即是“非人四无暇”,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或是在无思无想中虚度光阴,故而无有空闲修法;若不幸生于边地、具邪见、逢暗劫或为喑哑者,即是“人中四无暇”,也是无缘修法。依以上详细观察,则知自己已远离此八无暇。继续观察十种圆满,如颂云:“得人中生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如来出世并说法,教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今自己生而为人,诸根不缺,且生于佛法弘传之地,而自己对因果深信,不做十不善业,对佛法也具一定信心,此即为“五自圆满”;又思维如来已出世,并且宣讲种种法门,佛法尚住人间而未隐没,如今自己有幸得入佛陀教法中,并且已被殊胜成就的善知识摄受,如是“五他圆满”已经具足,如是思维庆幸自己已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应当努力行持正法。

  在密法中,将此暇满人身分为外、内、密三相圆满而讲授。“外相圆满”是指已得上师摄受,此并非仅是指在上师前获得传承、摸顶、赐法名等等,而是上师把密意中的一切传承与解脱窍诀传授予你,这才为得上师圆满摄受。“内相圆满”是指自己六根圆具不缺。若盲或聋,则不能亲睹善知识形象,或亲聆教法;尤其是心识狂乱者,更不知取舍因果,故而无从修法。“密相圆满”是指自相续生起出离心及信心。所谓“出离心”是指因了知六道轮回之痛苦且又毫无实义,因此,希求解脱。“信心”是指对善知识及佛陀教授的无欺因果法产生深信,故而皈依佛门、行持善法。摄如海善法之精华,易行而不劳者,即发修持信心。因为,一切善法、功德悉皆聚集于信心之中。如《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对三宝的信心就是最殊胜的善法、最宝贵的功德,能令凡夫超越轮回、直趋涅槃。昔时老太婆把狗牙当作佛牙至诚礼敬,最终获得解脱。古今众多不懂经教的念佛人依靠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信心持诵名号,命终即得往生佛国净土。凡是修法有成者,无非具信心之人。在密宗的修行中,尤其重视培养信心,大圆满更是如此,信心即是大圆满的见、修、行、果;信心圆满即为大圆满。设若精通如海之显密经典、具备移山倒海的大神通、摄受人与非人弟子多如黄河泥沙,其功德尚不及心生诚信的百分之一。是故当知,倘若证得出世间禅定,其妙力必然呈现信心、慈悲心、出离心等不共的功德。在行道中信心逐渐生长,即为正道之标志;圆满的信心也是证得果位之特征。总之,信心赅括万善,乃出世之根本。是故劝诸善信;修善即修信。此外、内、密三相圆满实已包含了八无暇与十圆满。除此之外,亦应以因、喻、数三种方式思维人身之难得。

  首先,观察人身难得之因。守持清净之戒律是获得人身的根本(戒律包括: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及密乘三昧耶戒),大恩上师教言中说:“诸佛称赞净戒律,根本教法律宝藏,如何教导遵照行,获得善趣戒为本。”因此,我们应当励力持戒,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持净戒。此外,惟有在行道过程中圆满六度,并发愿获此人身者,方能获得如珍宝般的人身。

  其次,观察人身难得之喻。佛经中曾说: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上飘浮着一个带孔的木轭;海底有一只盲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这木轭之孔与盲龟之颈相遇是极其困难的,而获得暇满人身则较此更难。寂天菩萨说:“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佛经亦云:“如针尖堆豆,一粒亦难留。”在这无尽的生死长河中,我们竟能获得人身,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还有什么理由虚度人生呢?

  最后,观察人身难得之数。如经云:“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漫天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象指甲上的微尘一样。”人道众生本已稀少,对佛法产生信心而进入正道修法的,则少之又少。这样细致地观察后,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大部份时间都在昏沉无意义中度过,而又有多少时刻在行持善法呢?如果一生都如此,那么“恶趣”决定是大家的归宿。如果让这么宝贵的人身成为堕入恶趣之因,那还有比这更愚痴,更让人心痛的吗?《入行论》中说:“已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无惑,除此更无痴。”因此,唯有努力行持善法,才能不枉此生。

  既然我们已得到如此宝贵人身,接踵而至的就是寿命无常。此宝贵人身是常、还是无常呢?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趋向死亡,寿命唯减无增,死魔随时有可能出现在自己眼前,谁也无法肯定何时死亡?死于何处?这是世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那时候,肉身终将成为骨灰,我们生命的价值又体现于何处呢?就在于依赖此身创造的功德善业之中。因此,心可以指挥身造种种业,常人临终时身心分离,依诸业力牵引心识再度重生。即生修持出世间功德都就能超出轮回。行善积德者可投生善道,此外只剩下堕落之途恶趣。有人说: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一个人都会死的,没有什么稀奇的。然而,一旦死主降临于自己身上,这从未有过的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坦然承受呢?那时,只有双手抓胸,欲呼无力,世间一切离自己远去,岂不悲惨!如今有些修行者不精进修法,懈怠终日,就是被“不可能死”的妄念所蒙骗。大恩上师于《甘露妙音》中说:“五浊恶世衰败时,住世久长难决定,亲戚财富自身等,须知终当别舍离,不修死缘无定时,临终必要法无成,故应观修死无常。”因此,一个修行者若能天天观修寿命无常,精进心自然具足。

  寿命是无常法,谁能肯定自己明年还在这世间?也许明天就是来世。一提及死亡,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是自己,然而噩运就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了。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夜死了30多万人,而这些死去的人,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将会在当晚离开人世呢?当今世界战争不断,恐怖事件频生;飞机坠毁,火车出轨。这是历历在目的画面,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吗?现今不了解佛教者言:你是相信佛教的,我是不相信佛教的,这完全是一个愚痴的词句!信与不信,最终都要面临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事实,因临终是每一个有情众生必经之道。因此,于自由自在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善用此无常之躯勤修菩提道,才不辜负获得一次暇满人身。

  无常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就在自己呼吸之间。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回忆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会觉得彷佛刹那间就到了老年的今天,而残余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人生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但是也只有获得人身,才有机会修法成佛,这是千劫万劫修善法所得之果报。当我们庆幸获得超胜于如意宝一样的人身时,又可曾想到死亡之无常到来时将如何面对?世间一切良辰美景又有什么利益呢?唯一救度自己的只有佛法,精进修法是唯一出路。上师于《颂扬妙音》中说:“懈怠能让净善隐,精进无惰善男子。”有人说利益众生才是应作的选择,但一个尚不能自利的人又如何去利他?一个连自己都不怜悯的人,又怎会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呢?

  亚青寺大恩上师妙音龙多加参高树无上大圆满实修法幢,他老人家每次传授显密法要时,都要宣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这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修行多年的行者都有极大的利益。我本人一直把这两种观修当作胜义见解对待,因观修这两种法可证得胜义之见,若舍此二法则永无获证之时。帕当巴尊者说:“若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证得光明法身。”米拉日巴尊者也说:“吾初畏死入深山,数数修习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因此,时时忆持无常,相续中不离畏死之念,自然能精进修法,今生后世必获安乐。

  只要对这些道理认真思索,就会深深体会到佛法的珍贵,因为佛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能引导众生到达永恒喜悦的解脱地。若舍弃了佛法,就只有痛苦地在轮回中永无休止地漂泊。

  我们知道由于发心的善恶,致使身语意三门造作了善恶业,从而牵引众生投生于善恶道,形成六道轮回。众生漂泊于轮回中,犹如蛆虫生活于粪便里,实在毫无安乐可言。其中,三恶道的痛苦是非常剧烈的。如果我们前生与地狱、饿鬼等众生同类,其遭遇简直是不堪回首,只不过现在我们暂时忘记罢了。只有从《地藏经》等经论中,得以大概了知。我们可现量观察畜生道,它们为了生活,互相残杀、吞噬,时刻要躲避危险的天敌;有的被人类豢养,失去自由;有的进入屠宰场,面临人类残忍的宰杀。千千万万家庭里的菜刀、油锅,就是畜生道的刀剑地狱、炽燃地狱。这些旁生昔日曾经作过我们的父母亲友,现在却沦落到了这种地步,实令人悲悯不已……。即使一只小小的昆虫,也在向往“离苦得乐”,它们不是每天在为饮食奔波吗?它们不也在追求异性的欢心吗?受到伤害时,它不也在哀号、抽搐吗?由于没有认识自心的本性,在迷惑愚痴中造下了种种恶业,当果报成熟时,披毛戴角,沦为飞禽走兽,因果的法则谁也无法抗拒啊!!!

  最后,再看三善道,他们因善业、禅定等因缘而存在,本质依然不离痛苦。我们生为人类,号称“万物之灵”,是往昔五戒十善等因成熟所致。现在又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按说应该摆脱了痛苦,但事实并非如此!回忆一下从小到现在,你对所谓的“幸福快乐”有多少领受呢?它们是否刹那变化以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呢?何况生、老、病、死,人人难免;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诸苦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尤其现代社会中,人类既面临心灵的迷茫与价值观的失落,又身不由己被金钱与欲望操纵,此中的痛苦,可谓前所未有。阿修罗又称“非天”,多福报而少德行,未能调服自心故,常生苦恼,对上界天人的福报受用极为嫉妒,于是发动战争,争斗不休,无有宁日。天人中以欲界层次最低,但具有种种受用,人间根本无法比拟。然而声色之欲易令天人放逸自恣,不知不觉中天福享尽,临终时感受极大痛苦,直趋恶趣。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在数万大劫的禅天定中空耗光阴,仍然无法从三根本苦中解脱,恶业成熟同样会坠三恶道。

  六道众生的形色及生存环境千差万别,但众生都具有能了知的心识,在这一点上可说是相同的。在没有彻底认清自心的本来面目以前,众生都束缚于轮回中,承受着各种痛苦。

  学佛者对业力因果生起信心,对轮回痛苦生起定解,并不意味着悲观消极,而是励力断恶修善,精进求取解脱。现在一些人不了解佛教,以为没落失意者才学佛,或者认为接受佛法后必须放下一切、舍弃工作与家庭等,这些看法略有偏颇。自古以来,像释迦牟尼一样厌弃轮回,发心为自他利益而入深山苦修,固然是卓尔不群的大丈夫,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此。故我等导师释迦佛宣讲八万四千法门,密意如此。如一个普通人仅仅对佛法生信,就已相当了不起。在这基础上,随力修行,例如根据自身条件,受持三皈依、五戒,甚至仅仅是不杀生,也能获得无量功德,增上今生后世的安乐,究竟解脱一切轮回痛苦。

  上面所讲四种共同外前行,是一切解脱法必不可缺的基础,应当认真观修。尤其是行者无论修学何种法门,都应具足前行要义,此为一切成就者所共许。

  

  

《为何修法和如何修法之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