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阿难:弥勒菩萨比我早四十二劫发菩提心,但我以超常的精进,反而比他提前九劫,得到无上正真之道,所以行人当披精进铠甲。《四十二章经》云:“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道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进,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一个公案,足以作为懈怠者的一种激励。胁尊者八十岁才出家,年青的少年比丘讥诮他说:“出家的事业,一者坐禅,二者诵经。你这么衰老,能干什么呢?"尊者听到此话心中暗暗发誓:“我如果不通达三藏,不断三界烦恼,得六种神通,具八解脱,终不将胁放于床席之上。”于是白天刻苦钻研教理,夜晚则凝神修习禅定,三年之后他的誓愿终于完全实现。
毒峰善禅师的行径更是我们应该效仿的。禅师在淯溪闭关时,誓以开悟为期,当时关房内不设卧榻,只有一个禅凳。一天晚上不知不觉之中禅师昏睡到了半夜,为制睡魔,于是撤去禅凳,不分昼夜地经行站立,但一次不觉之中靠着墙又睡着了,于是发誓再不靠墙边走,然而由于身体过度疲劳,睡魔反而越来越重,他在佛前痛哭流涕,以后用各种方法精进用功,才得以功夫日有上进,一天忽闻钟声,当下彻悟。
修行人要想成就必须发大誓愿,勇猛精进修持,才会有个好的结果。否则发心不真,志愿不猛烈,这里过冬,那里过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日略进,明日又退,一生无成,最后连信心都退失,反怨佛法没有灵验,甚为可怜。狮子峰天如禅师云:“生不知来处,谓之生大,死不知去处,谓之死大。腊月三十日到来,只落得手忙脚乱。何况前路茫茫,随业受报,正是要紧事。”所以为了了脱生死得到解脱,二六时中将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精进不懈地修法极为重要。
丙二、观暇满难得而教诫护持戒律
经云:人身极为难得,已得人身,值遇佛陀正法,得以出家,被不合解脱之义所欺诳而遭痛苦。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遇今已遇,尤其出家受戒,更为难得,如今幸得出家受戒,应追求解脱,若舍解脱道而行邪恶轮回法,今生后世一定会因破戒而感受难忍痛苦。诚如《毗奈耶戒经》所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出家修行则是难中之难。今日既得离八无暇,能获十圆满的珍宝人身,乃是往昔无数生中历大艰辛积累善根的结果。沩山灵佑禅师云:“况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既能具此殊胜缘分当令此生具有大义,故应以出离心修戒定慧三无漏学,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沉湎于今生的五欲安乐之中,刻意追求名闻利养等无义之事,则会被此无义庸俗之事所欺诳,后世必将因此而长时感受三恶趣的剧大痛苦。天台山国清寺普贤化身的拾得曾有诗云:“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一向迷本心,终朝没名利,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汝。”
暇:指闲暇,是指能有因缘闲暇修习善法。反之无暇即指无缘分修习佛法。《摄功德藏》云:“由戒断诸畜趣体,离八无暇常得暇。”由持戒功德不堕畜生等三恶趣以及喑哑等八无暇处,而且常能感得有暇人身。《大集经》云:“佛告诸比丘,若不持戒,当堕三恶道中,尚不得为下贱人身,况能成熟众生。”
何为八无暇?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云:“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蔑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如果投生在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称为非人四无暇。虽然转生在人中但执持邪见、生于边地、喑哑或愚痴、无佛出世称为人中,四无暇。八无暇者随生何处,皆为痛苦所迫,不堪为法器,无有闲暇修持正法,无缘蒙受正法光明的润照。执持邪见者指不信三宝、三世善恶因果及解脱等。边地指没有佛法僧,尤其无四众佛弟子的地方。蔑戾车即一阐提,无有善根,犹如焦芽败种,不能长出善法花果。騃哑指喑哑、愚钝,身根短缺,六根不完具者。三恶趣极难发起修法之心,纵然略能发起,但由于痛苦猛烈,不能修法。于长寿天,有的论师认为是欲界天,有的认为是无色界天。前者是因贪恋享受五欲而一生散乱,后者住于定中不起善法心念,直至禅定福业受尽,生邪见而堕落。
所谓满指圆满,即具足自身的五种因缘,及具足外境的五种因缘。首先自身具足的五种因缘:得到人身、生在中土、诸根具足、业际无倒、信受佛法。龙树菩萨云:“得人生中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如果没有得到人身则修习佛法的所依不具足,今已得人身而且生在佛法兴盛的中土,而且诸根具足,信奉佛法善加取舍,业际无倒,因此自身已圆满具足修习佛法的五种条件。其次,外境五种圆满:龙树菩萨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若如来不出世之暗劫,无人说法,连善法名称也无法听闻,而今释迦牟尼佛出兴娑婆,金刚座成等正觉,所以导师圆满。若佛出世安住禅定不宣法要,众生也无法修行,而今世尊三转*轮,无量法蕴悉皆圆满,所以正法圆满。若导师出世也宣正法,但法已隐没,修行也无所依怙,而今之时,佛法尚住世间,所以时间圆满。佛法虽住世间,自己若不趋入佛门也是枉然,而今已信受,所以自己缘分圆满。虽已趋入然无善知识引导教诲,也无法解了趋入法性,今为善知识摄受,称为殊胜大悲圆满。
总之,修行正法必赖暇满人身,依其它身如天龙、非天等,则无法得证无上佛道。如旃陀罗阁弥在《致弟子书》中云:“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入胎经》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宗喀巴大师云:“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
如果已得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的人身,为了蝇头小利而白白浪费,真是自己欺诳蒙骗自己,再也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弥勒日巴大师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暇满人身如珍宝般极为难得,但看到你这样造恶业的人身,也不觉得难得与珍贵。若得人身只为饮食财色名闻利养则与旁生无异。《致弟子书》云:“犹如象儿为贪著,深井边生数口草,欲得无成堕险坑,愿现世乐亦如是。”全知无垢光尊者说:无量劫来梵天帝释之身也曾屡次获得,但如今暇满人身,乃无量劫至今头一遭得到。如入宝洲,切切不能空手而返。
当今地球上的人多得连地球都感到压力大得无法承受,但大都如动物本能一样地生活,只为饱腹暖身,蝇蝇苟苟地终其一生,甚至大造恶业,不但白活,而且给后世带来了沉重的包袱。提婆菩萨授记此等茫茫众生一定奔赴恶趣的深渊,《中观四百论》云:“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这样的人身是轮回大船的铁锚,是三恶趣的基石,是无量痛苦的源泉,不如不得,乃至不如得个畜牲身体,绝不会有这么大的能力造恶业。法王如意宝在《给巴先之教言》中云:“暇满所依若不令具义,堕落无边恶趣险地时,修善乐趣之名亦难闻。”《入行论》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难忍地狱火,长久烧身时,悔火亦炙燃,吾心必痛苦。难得有益身,今既侥幸得,亦复具智慧,若仍堕地狱,则如咒所惑,令我心失迷,惑患无所知,何蛊藏心耶?”
诚如道钦禅师所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盖世无双的英雄,聪明绝顶的丞相,也只会营造轮回的家宅,汩没于生死瀑流之中,无法透出名利财色的牢关。既已出家,应逆生死河流而上,为达圣者法性之海,视轮回如火宅,视名利财色如毒蛇,辞亲割爱,追随如来大仙所行大道,秉持清净律仪,誓求无上大道,所以是人中狮子。《华严经》云:“若有不识出家法,乐著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五欲所缚不离家,欲令众生解脱故,示现不乐处五欲,是故出家求解脱。”
菩萨为了让那些被家所束缚的可怜众生,认清自己所处的三界轮回中有无量无边的过患,只能在心灵上套上许许多多的绳索,因此舍弃了高高的皇位,如山的财富,锲而不舍地追求内心的解脱,让疲劳的心停泊在寂静的解脱洲上。
出家到底为了什么?前人为我们一语道破,古德云:“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这也是《四十二章经》中所说:“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的意思。
今天佛已灭度两千五百多年,五浊的黑暗愈加浓厚,法日也渐渐西沉,人心愈加不古,道德败坏无余,社会环境极度恶劣,解脱的门似乎变得越来越狭小。然而就在此时,我们却遇到了佛法,而且能看破红尘,摆脱纷扰,归投法王门下,剃除须发,现出圆顶,披上解脱衣,走上这条路的每个人都历经辛酸与沉痛,费尽周折,才得如愿以偿。但不能因为佛门的清闲与安然就将苦难的父母亲人与曾经的誓愿忘得一干二净。佛法的主人就是比丘与比丘尼。所谓道在人弘,佛与法都依靠僧人来弘扬下去。因此作为出家人尤其比丘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所以要再三坚固自心的志愿,看清修道持戒的障碍,切勿周游于繁华喧嚣的闹市,切勿重新拾起曾经舍弃的名闻利养的枯骨。《佛藏经》云:“当尔之时,不应入众,乃至一宿,当应自处山林空静,乃至毕命如野兽死,应生如是厌心。我当云何见法破乱,见此沙门恶世难时,我当勤心精进,早获道果。”
作为已经出家而且登坛受戒的修行人,应该知道此身受之父母,四大合成,无常老病不期而至,一期人生如白驹过隙,又如春霜夏露,倏忽之间就会逝去,念念不停,一息不来即到后世,为什么安…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