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P6

  ..续本文上一页经》云:“梵行已成立,圣道已善修,寿尽时欢喜,犹如舍众病。梵行已成立,圣道已善修,寿尽时欢喜,犹如舍毒器。梵行已成立,圣道已善修,死时无恐怖,犹如出火宅。”《华严经》云:“若有临终肢节痛,一切亲属欲舍离,谛思我有清净戒,身心安乐无忧畏。”在临终时四大分散,一切亲属,一切财物,一切受用都将永别,常人于此时身苦如活剥牛皮,心苦则忧恼恐怖无法言喻。若造恶之人临终之时,一生所造恶业历历明现目前,恶趣景象亲眼目睹,此时无依无怙,惶恐苦楚煎熬身心。然而持戒者,此时心中回想一生持戒修行,以此加持身心自然安乐,又复忆念诸多经论中千贤万圣共同赞叹持戒的功德及持戒者的归宿只有人天解脱果位,光明安乐的前途现在眼前,心中无比的欢喜愉悦,有恃而无恐。

  当然持戒之人住于世间也决定是安乐幸福的,因为住世时天天守持清净戒律,精进修习善法,使暇满人身具有实义,一天之中所修功德所积福报难可估量。尤其是在娑婆世界的末法时代,修行持戒所获功德远远超胜于在净土中或正法时修行所获功德。《三摩地王经》云:“经恒沙数劫,无量诸佛前,供养诸幢幡,灯鬘饮食等,若于正法坏,佛教将灭时,日夜持一戒,其福胜于彼。”佛经中还说在末法时代,一日持一条戒的功德将胜过正法时代一生受持满分戒律的功德。

  如果没有人身则善法无法修持,所以既得珍宝人身,应抓紧时间利用它,否则若疏忽懈怠散乱放逸,或终日大造恶业则不但白白辜负此身,也会依此身,把痛苦的根深植于三恶趣中,这就是龙树菩萨所说用金盘盛粪,不仅仅是浪费而且糟蹋了。宁玛巴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说:“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行恶便是轮回锚,此身善恶之奴仆。”尊者所言非常中肯,我们应驱役此身成为造善业的奴仆而不能让它造恶业把我们停住在轮回的大海中。

  《涅槃经》中记载了一个公案:在波罗奈国有个屠夫,名叫广额,每天之中杀无数只羊,后来见到舍利弗尊者,生起信敬之心,在一天一夜之中受持八关斋戒,以此因缘命终之后转生为北方毗沙门天王太子。持戒的功德是如此之大,因此持戒修行之人活着安乐、充实,死后也会更加幸福安宁,故不枉得个人身。否则如世间庸人或破戒愚人不观五欲过患,经中说如猪欢喜粪秽,游戏厕所粪坑不肯舍离。《涅槃经》云:“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行。”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颂》中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此有漏之身,原是痛苦的根本,百般滋养,反作损害,犹如怨敌无法令彼欢悦。但是为了修习善法应善加保护,以此久住世间能广积福报功德。不是象世间人贪著身体希求长生不死而保护身体。如《大般涅槃经》云:“自观其身,如病、如疮、如痈、如怨、如箭入体,是大苦聚、悉是一切善恶根本。”又云:“如欲渡水,善护船筏;临路之人,善护良马;田夫种植,善护粪秽;如为差毒,善护毒蛇;为财护旃陀罗。”如此活在世间也会成为世间的庄严,以此有漏身修广大福,现在安乐,将来幸福,真是从光明走向光明,由安乐迈向安乐。

  人身难得,生命珍贵,为什么此处佛却说宁可舍命而死,不可破戒而活呢?佛说因为舍命死只使今生命尽,还会因持戒而生于人天善趣或者清净刹土之中。但如果破戒则会在百千万生之中不得转生为人天善趣的种姓,长劫失去善趣解脱的安乐,当受堕落的痛苦,而且活着受用十方的信施,过患无量无边,因此宁可持戒死,不可破戒活。古德云:“宁可守戒贫穷饥饿而死,不愿破戒邪命富贵而生。”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云:“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若破戒而活则福报受用逐渐衰损乏竭,丑恶名声到处流传,诸天鬼神呵责詈骂,一切贤圣指责舍弃……,真是吉祥幸福远走快避,诸恶过患如云来集。破戒之人无羞无愧,为了生存无恶不造。《比丘珍爱经》云:“破戒之人一日中,造作无量罪业种,自损种种诸恶行,悉会行持定无疑。”法王的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在《赞戒论浅释·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中说:“这些人受到种种谴责,不知不觉已到了衰老之时,他们感受剧烈痛苦的同时,忆念今生所造的破戒罪过,此刻内心备受种种痛苦逼迫,最后死亡临头之时,一方面心中恋恋不舍财、子、妻等,但彼等也不会跟随自己。一方面想到以所造的五种堕罪必将堕入地狱受种种痛苦折磨,因此必定会生起炽燃烈火般或如骏马也不能赶的大追悔之心。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应精进护持净戒。”《毗奈耶经》云:“追悔中死亡,死后堕恶趣。”毁犯五篇堕罪的果报在《佛说犯戒轻重经》中云:“目连即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无惭愧心,轻慢佛语,犯众学戒,如是犯波罗提提舍尼、波逸提、偷蓝遮、僧伽婆尸沙、波罗夷,得几不饶益罪?惟佛解说。佛告目连:谛听谛听,今为汝说。若比丘比丘尼,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复次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波罗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三亿六千岁。复此目连,若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波逸提,如焰摩天寿二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复此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偷蓝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复此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僧伽婆尸沙,如不骄乐天寿八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复次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波罗夷,如他化自在天寿十六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造此破戒罪业若不忏悔,在即生中此等罪障障碍禅定智慧的生起,临终别无他处可去,决定堕于地狱。破戒过患极大,因此纵遇命难也应该护持难得的无上戒律。

  《贤愚因缘经》云:“持戒之人,护持禁戒,宁舍身命不毁犯。何以故?戒为入道初基,尽漏之妙趣,涅槃安乐之平途。若持戒,计其功德,无量无边。”戒律是入道最初的基础,若毁破舍弃则无法向上迈进。戒律是断尽烦恼的妙趣,达到安乐涅槃彼岸的平坦大道,因此宁舍身命始终不能毁犯戒律。

  以下撷取三则舍命护戒的感人公案,以激发行者坚贞不移的向道决心。

  《佛藏经》中记载:曾经有大小两位比丘相约一同去拜见佛陀,在路途中,他们疲惫不堪,口干舌燥,但所见之水都有虫子。大比丘为护持戒律,就没有饮用不净水,结果渴死于途中。但小比丘却饮水解渴,后来亲见佛陀。佛陀呵斥他说:“你这个愚痴人,不知护戒,见到我又有何用?护戒比丘虽然死去,但即刻生于天中,早就来见过我了。你伤生破戒,现在虽然到了我面前,但距离我有千里之遥。”

  佛将灭度时,阿难请问世尊,佛灭度后我等比丘以谁为师?佛告诉他:“以戒为师。”《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是汝等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由此可见要想常不离佛就须恒时护戒如眼,而且持戒能速得成就。《四十二章经》云:“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苏摩王经》中记载:往昔世尊曾是一条大力毒龙,它只要用眼看众生,或口中所出气触到众生,此众生即刻会死。一次,毒龙发心受持一日斋戒,因为喜欢安静,就来到深林中,当时非常疲乏就呼呼地睡着了。龙睡觉时总把身体缩小象一条蛇。它身上花纹五彩斑斓,不幸被一个猎人发现,猎人喜出望外,激动地说:“如此稀有的蛇皮,献给国王作服饰,一定会重重赏我。”于是用木杖按住龙头,操刀剥皮,龙疼痛醒来,心中暗想:“以我的力量把此国搞个翻天覆地也易如反掌,小小的猎人怎能奈何得了我。但今天正碰上我持戒,应当信受佛语,以戒为重,不应顾及身体。”因此安然忍耐,闭眼不看猎人,屏住呼吸,心中无怨无悔,而且对猎人生起了怜悯之心。皮被剥完之后,龙身血肉淋漓,裸露在地,立刻有很多虫子爬到身上攒咬啮食,当时天气又特别炎热,毒龙心中极度的苦恼,想到水中谋求一条生路,又怕伤害诸虫而犯戒,故不敢动。毒龙心中默想:“今天我以身肉布施此等诸虫,滋养它们的身体,当来成佛之时,应当用法来饶益它们的法身。”发了如此誓愿之后,身坏命终立刻转生到忉利天上。

  《贤愚因缘经》中记载:安陀国有一位沙弥,一天,因为快要过午,沙弥遵从师命,到供养主优婆塞家中去催斋饭。当时优婆塞全家外出,只留下一个女儿看家,当她见到沙弥时,心生欢喜,欲火炽燃,就在沙弥面前作出各种娇媚的姿态,强迫沙弥与她行淫。沙弥无法脱身,心中自想:“我有什么罪业,碰到这样的恶缘,我宁舍身命,绝不可毁犯三世诸佛所制禁戒,绝不可玷污佛法僧三宝!”乘女人闭门之时,沙弥拾起一把剃刀,合掌向着拘尸那城佛涅槃的圣地而发誓愿:“我今不舍佛法僧,为护禁戒,舍此身命,愿投生之后,出家学道,修清净梵行,漏尽成道。”发愿完毕即刎颈而死,国王听到此事后深生敬仰,前往礼拜,并广为赞叹,将他的事迹传遍全国。

  法王如意宝说:“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厄难的时期,守戒修行时刻都会遇到命难。但我们这些老比丘经过艰难险阻,终能护持清净戒体,现在你们持戒修行的环境如此优越,为什么不珍惜宝贵的戒体。”

  然而世间多如牛毛的愚痴之人大小轻重不能辨别,一意只顾今生现世中的一点蝇头小利,不惜把后世千生万劫安乐的本钱——清净戒律,作赌注换取身口的暂时享受,轻而易举地将自己推向三恶趣的深渊之中,非常的可惜可怜。大成就者邬金丹增诺吾在《赞戒明辨取舍论》云:“具相师前已受利乐源,如同珍宝璎珞美饰戒,然换如一碗豆粉骤乐,如此严重愚…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成就真实戒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