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若砧板皱纹充满,坐时若绳断袋坠,起时若拔树桩,言时舌钝,行时身沉,耳目等不明见所缘,妙色衰退若尸身,忘念重,念力减,饮食等极难消化故不能随欲享用,寿多灭尽,速趣于死的老苦。
身中诸界,分不平均错乱而生病时,外皮干枯,内肉消瘦。诸所爱饮食,疑会触犯病情,故需断除,非悦之食药,虽不欲而需强食用,针灸等粗苦事需强受用,由疑病不得康复而受无量痛苦,是为病苦。
患上猛烈疾病而决定死时,知将死亡,由于过去所造之恶业故,心生悔意,念起人生空空而尽,了知舍离诸身、受用、亲眷等,口干唇卷,鼻塌眼陷,气息短促,为恶趣猛厉众苦所惊怖,虽不情愿而需死去之苦。
时或盗匪等怨敌会聚,窃夺一切食财,兵杖等击挞于身;有王等惩治,遭受种种刑罚;或闻听恶言等怨憎会之苦。
不惜苦乐恶名而积攒之食财,或诸挚爱等悦意者,虽不欲而舍离苦。
欲求而不得苦,如在家人努力农作,但由干旱、霜灾、雹灾等故,未获所欲收成;行船时风等故遭遇不顺;若是商贾,丢失货物,无有利润等;若诸出家众,所受之誓戒,未能保住等所望之事未得之苦。
此取蕴,从受取开始,做此世的病老死等痛苦之所依,并引后世诸多痛苦,成为苦坏二苦的容器,体性为周遍行苦的自性,除了痛苦之自性外,无有少许安乐之自性。
非天时,身砍断等未脱极猛粗暴之苦。诸欲天时,为五死相所摄时,其苦过于地狱诸苦;(为他)慑服及驱摈出住所等无量痛苦。对凡夫上界天,虽无有苦苦显露,但三禅以下有坏苦,四禅和无色界中,仍然未脱如毒疮疼痛般之行苦,是故定需获证断除总别轮回众苦之解脱果位。
此不会无因无缘而获证,故应如理修学获证解脱之方便——三学。此中,余二学不可缺少之基,要修学增上戒学。此中,不知等诸生堕之因,以正知正念善观察后,首先应作不生堕罪,或产生堕罪不与长时相伴,而需做如理忏悔,是故其中哪一烦恼最大,则励力修习对治,做到不被堕罪所染。做任何事业不违本师圣言,做自不生惭之事啊!
至尊上师曰:
若不思惟苦谛之过失,解脱希求不能如是生,
若不思惟集流转次第,则不知断轮回根之理。
应于三有生厌希出离,以何系缚轮回知为要……
是故,对遍尽轮回,如火宅之中所困之人欲脱其宅一样,生起厌烦轮回之心时,中士道的修心,已然获得成就。
第三,于上士道中修心。
如此,以修三学道故,虽然能获得解脱果位,但仅此是不够的。获证解脱后,虽不需要在轮回中漂流,但仅断除部分过失,也只是圆满部分功德,自利尚未获得究竟,因为这样,利他也只能做到少许。是故,需要获证二利究竟的佛陀果位。此中,佛位非为自利,而需希求一切有情利益。如同自己堕入苦海一样,诸众有情遭受痛苦之故,都是悲惨的。一切有情没有一个没做过自己的父母者,且做过无量次,并都是施与过恩泽的大恩者。是故,为把一切恩者从痛苦中救度出来安置于无上涅槃的果位,应生起殊胜菩提心。
此心要于七支因果教授门中而生起。七支因果也从“知一切有情为母”当中能出生“念其一切的恩惠”。从此中“报恩”,从此中“悦意心”,从此中能引增上的“慈与悲”,从此中“清净增上意乐”,从此中“菩提心”。其中有出生种相智的七支。
此等之前,要对一切有情修等舍的平等心。因为,若对众有情有亲疏或对父母有偏袒的话,对众有情无法生起具量的知母心,少许生起的慈悲也是具有偏袒的,是故首先要修平等舍。
以在此生中对自己未作任何利害的中庸众有情为所缘,思维:从他们本身而言,欲求安乐,不欲痛苦都是相同的。从我们而言,这些都是做过我们父母的亲人。是故不应作部分执为亲近而饶益、部分执为疏远而加害的二种分别。对这一切,以平等心而修行。
然后,此生的诸亲友,然后,此生中作加害的诸有情,亦修平等,然后,令生起对一切有情等舍的平等心。
生起此心后,思维:轮回无有最初的边际,故,我之受生也没有最初的边际,因为这个关键,无有任何处所不曾受生,而且无有任何一类众生我未作过,作的次数也是不可测量的。是故,除了因生死轮转而相互不认识外,在众生界中,没有一个未做过我的父母者。每次作父母时,像今生的父母一样,都是施与恩泽的大恩者。
此生的母亲如何施与恩泽的呢?我今生的母亲,在怀胎时,由于担心伤害到我,以饮食、身姿等保护我。生下以后,放在柔软的垫子上,十指捧玩,慈目瞻视,以喜悦的微笑待我,以悲悯而哺以乳汁,以体温为我取暖,以舌头来给予食物,口拭涕秽,手擦屎尿。母亲自己受到命难也不如我受到一点小病而更令她痛苦。不惜劳累和一切苦乐所造集的财富,自己不舍得享用的一切,也都施与我。
总之,母亲是尽自己所能来防护损害,利乐与我的大恩人。如此,思维至心思摇动为止。然后,此生的父母等诸亲友,然后诸中庸,然后以此生作损害的有情为所缘,
思维,此众作我母亲的次数不可数量,在人中作我母亲的次数,也不可数量。每当作母亲时,就像此生的母亲一样守护一切损害,作无量的利益,故是具恩者。如此,作过无量次恩泽守护的诸母亲,由于心智为烦恼魔所扰故,心识无有自在而癫狂;由愚昧而慧目成盲,是故远离了能见增上与定善道之眼目,无有引入解脱城的善知识的道友。一一刹那,造作恶行,心为欲念所控,如同步履颠蹶,游赴在轮回及恶趣的悬崖边。是故这等苦弱的诸众,不指望我这儿子,指望谁呢?这将母亲从痛苦当中度脱的责任,我不担负谁来担负?!
倘若将具恩的诸母舍弃一旁,我独自欲求解脱的话,没有比此更为无耻者。然则,虽然一切母亲在轮回中无数次得到过梵天、帝释等乐果,但未能长久,今,我应舍弃自利,将若虚空的一切有情从轮回的痛苦中度脱出来,定安置于无上的解脱安乐中。
是故,缺乏安乐的一切母亲,值遇一切快乐,岂不善哉?愿其值遇安乐,定要令其值遇安乐;遭受痛苦的这一切母亲有情,远离痛苦岂不善哉,愿其远离痛苦,令其远离痛苦,此也由我来成办。
那么,我有此等能力么?现在,莫说一切有情,即便度脱一个有情的轮回痛苦,安置于无上安乐的能力,我也没有。如此,既已立誓,如今舍弃誓言的话,则将堕入恶趣。然而,将一切有情从痛苦中度脱出来,安置于无上安乐中的能力,除佛之外,无有他者。是故,我为将一切有情从遍尽痛苦中解救出来,安置于无上安乐中的利益故,一定要获证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如是思维。
如此仅仅发愿是不够的,在思维中,此生不衰退发心之因:令增长发心的欢喜故,当修学忆念胜利;正令增长发心故,当修学六次发心;为利有情而发其心,应学其心不舍有情;修学集积资粮等四。
一、发心无间即成一切人天所供养处;由种姓门中,亦能映蔽诸阿罗汉;疫疠等病及魔军等不能为害;息等诸业顺易成办;不堕恶趣之中,已生速得脱离;极大罪障亦能速疾摧灭;发菩提心之胜利,若有色形,虽以虚空,亦难容受。如上所说,应作思维,此心不衰退而令其增长。
二、我所发之此等菩提心,若中途舍弃的话,比他胜罪(波罗夷)的异熟果更为沉重,故未证菩提之前,不舍其心,并昼三次夜三次以“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之偈,三次三次念诵而发心。
三、我乃为有情的利益故而发了菩提心,是故,从有情方面,无论出现何种不同,从自我方面,永不舍弃一切有情,如是思维。
四、仅于今次生起了此等菩提心,为了不衰退并令其增长广大故,供养三宝等修学集积广大之资粮。
为他世中不远离菩提心之因,显示断除四黑法,修学四白法。
其中,四黑法为:
黑法一、对阿阇黎及上师等某一福田,以欺诳之心作蒙蔽等方便,为黑法。是故,绝不做此等,并其对治法为对一切众生为命难乃至玩笑,亦不做妄言。
黑法二为他人修诸善时,本无悔意,令生悔心。绝不做此等事,其对治法为自所成熟的应化,若是容器的话,不安置于劣乘,而安置其于大乘之中。
黑法三为对大乘中发心的补特伽罗,以嗔恚心宣扬恶名。绝不作此等事,其对治法为于大乘补特伽罗生起导师想,若是时机,则应如实赞叹,对一切有情应修清净相。
黑法四为对有情行谄诳事,永不做此等之事,并对众有情怀正直心。
至尊上师曰:
发心乃为大乘道命柱,种种广大诸行之根基,
能转诸二资粮如金药,摄纳广大众善为福藏,
如是知已佛子诸勇士,摩尼胜心执为心要义……
那么,仅修愿菩提心就足够了么?仅此是不够的。在此之上,受取行戒后,要修学佛子的广大行。此中,要修学能熟自相续之六度和能熟他相续之四摄。
第一分六。修学布施是以为一切有情而取证佛位的思维为动机,对一切缺乏正法者开示无颠倒之正法;从王难兵灾、鬼怪野兽毒蛇等有情的怖畏和水火等无情的怖畏当中解救;饮食卧具以及药物等,对众缺乏财物者,无吝而行事,总之,身、受用、三时所造集的善根等,行无吝之布施。
如此,至尊上师曰:
布施能满众愿如意宝,斩除悭吝紧结最胜兵,
令生不怯勇悍佛子行,美名普扬十方之基础,
如是知已身受用善根,布施妙道智者所修行……
二、修学持戒。为利有情,取证佛位。为此,于无间断而修正知正念和惭愧心中,断除杀生等不善之业,如是修学遮止恶行之律仪戒;需要依此令六度增长;依上二种无有罪过地成办饶益有情戒,如此等三。
至尊上师曰:
洗净恶行垢染尸罗水,消除极热烦恼之月光,
九趣之中威严如须弥,不为威势所怖众生敬,
如是知已正受清净戒,诸众正士守护如眼目……
三、修学忍辱。他人损害我者,不应生嗔。因他人损害于我乃我过去损害他人之…
《菩提道次第引导 粹炼精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