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P3

  ..续本文上一页爱昏沉、打瞌睡,这都是内收。

  

  外散和内收都是闻法、修法中的过患,所以保持适度是最重要的。保持适度,不紧不松,这是窍诀啊!你今天在这里听闻佛法,若是内心太紧张了不行,内心太松懈了也不行,应该把握适度。这里有个度,若是你把握好了,就能增长智慧,就能获得智慧。闻法或修法都不能随便,要找窍诀。这里就在讲窍诀,窍诀很重要。你随便听闻,随便打坐,不会有效果的。我们应该观察自己,是外散还是内收了?

  

  第六,疲厌。比如,今天会供三个小时,就觉得时间太长了,坐不住,心里就厌烦了。闻法也是,心想,“怎么还不结束啊?快到十点了……”这就是生起厌烦心了,这也是闻法中的过失。

  

  所断行为之三是五不持。

  

  第一,持文不持义。只持词句,不去领会它的含义。

  

  第二,持义不持文。现在有很多这种现象:口头上都会讲大道理,既不闻法也不系统地学习,自己觉得就这样学佛修行,这就是持义不持文。

  

  自己好好观察一下,不能堕落这两边。有的只注重闻思,不注重修行;有的只注重修行,不注重闻思。这些都是过患。意义不离文字,文字不离意义,都要学。

  

  第三,未领会而持。没有明白,没有真正地领会,自己就觉得已经领会了,这就是不领会而持。要通过观察,要有教证和理证。教证和理证很重要,通过教证、理证才可以真正地领会和确定,之前不能盲目,不能自以为是,否则也是过失。这就是不领会而持。

  

  第四,上下错谬而持,即不按程序,不按次第学。我们现在强调次第,闻思修是有次第的,戒定慧是有次第的,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都是有次第的。什么都是有次第的、有程序的,如果不按程序,不按次第,就是上下错谬而持。

  

  第五,颠倒而持。

  

  这些是五不持。

  

  以上讲的器之三过、六垢、五不持,这些都是所断之行为,即闻法的时候不应该有的行为。我们应该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些行为?这些都是标准,应该拿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观察自己闻法或修法是否如法。

  

  接下来讲所行之行为,即闻法的时候应该具有的行为,也有三种:依止四想,具足六度,依止其余威仪。

  

  第一,依止四想。佛在《华严经》中讲,自己为病人想,佛法为妙药想,善知识为明医想,闻法或修法为治疗想。

  

  自己为病人想。我们患有贪嗔痴慢疑的病,所以在六道中轮回,遭受了无穷的痛苦。我们为什么在六道中轮回?我们为什么遭受那么多痛苦?就是因为有烦恼。我们有烦恼的病,现在就要除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病。没有这些病,我们就不要六道轮回了,就不会遭受这些痛苦了。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佛法、正法,钱、权、神通等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治不了这种病。即使你的权力再大,你再有钱,你再有神通,也治不了贪嗔痴慢疑等这烦恼的病。只有佛法、正法,才能治疗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病。

  

  佛法为妙药想。自己是患者,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病,现在要治疗,想解脱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病,只能依靠佛法、正法,这是唯一的选择,但是这个时候自己不能乱投医。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很多年了,不但没有得到利益,反而越来越烦恼,越来越痛苦了,就是因为修行不如法。

  

  善知识做明医想。要靠善知识,要靠明医。不能乱吃药,不能乱抓药,不能盲修瞎练。佛讲过,若是盲修瞎练,佛法也会变成恶趣因——佛法也会给你带来烦恼,带来痛苦。真的很危险!所以要靠善知识。

  

  闻法或修法为治疗想。要听善知识的指导,他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他让你怎么修你就怎么修,因为他是明医啊!他知道怎样治疗贪嗔痴慢疑等烦恼,他知道怎样服用佛法、正法的妙药,他会对症下药,你就听他的,去服这个药,听他的,去修这个法,这样才能治疗这种病,才能解脱烦恼啊!很重要啊!

  

  《华严经》当中讲的“依止四想”是很重要的。真的,这样学佛、修行,才能对治烦恼,降伏烦恼,才能摆脱痛苦。你看看,自己有没有“依止四想”?有没有这样想?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个患者,是否知道这些痛苦的来源?山下苦,山上更苦;在山下烦恼,到了山上烦恼更多了:你是逃避不了的。有的人想换一个环境,想换一个工作,想换一个身边的众生,这些都解决不了问题。到哪里都一样有烦恼,到哪里都一样有痛苦,不要到别处找。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应该心安理得了。

  

  第二,具足六波罗蜜多。摆法座,供花,供香,这是布施波罗蜜;身口意保持清净,是持戒波罗蜜;以欢喜心、恭敬心闻法,精进波罗蜜;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闻法,是安忍波罗蜜;闻法时心专注,不散乱,是禅定波罗蜜;用心去领会这些内容,对不明白之处过后请教,解开心里的疑惑,这是智慧波罗蜜。闻法时六波罗蜜都可以圆满,这就是具足六度。

  

  第三,依止其余威仪。

  

  佛在《毗奈耶》经中讲:“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

  

  若是没有恭敬心,不能给他讲法。因为我是宣讲佛法之人,所以我要坐在高处;你们是听闻佛法者,所以要坐在低处。这是对佛法的恭敬,不是对我个人的崇拜。“覆头”就是蒙头、戴帽等,这都是不如法的。若是患病,那是特殊情况;若是没有病,这都是不恭敬的行为。若是有这些不恭敬的行为,就不能说法。拿伞、拿手杖、拿兵器、缠头发等,这些不恭敬的行为也要放弃。

  

  恭恭敬敬地听闻佛法,这很重要。因为闻法、修法的时候,要对治傲慢心,要降伏习性,这叫修行。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这不是在表面上装,而是内心的境界真的是这样,这里讲的是内心的境界。

  

  《本生传》里讲,“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语饮甘露,当专心闻法。”

  

  应该坐在低处,要特别地温和、特别欢喜地注视着讲法师,不能愁眉苦脸的。坐在低处,非常有礼仪的,特别欢喜地闻法。传法才是真正的洒甘露,你的心量打开了,佛法的甘露就能滋润你。否则,这个甘露你就接不到。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今天拿着那样一个宝瓶,在你头上洒点水,就觉得是在洒甘露,其实这不是甘露。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今天以佛的教言和上师的窍诀给大家传法、说法,这才是洒甘露,但是你要有恭敬心,有信心。只有你的心门打开了,才能接到甘露,甘露才能滋润你。大家应该特别专心、用心地闻法,这样两三个小时一瞬间就过去了。

  

  这就是闻法、修法的时候应该具备的行为。

  

  传法要以传法方式传法,闻法要以闻法方式闻法,这样才如法,才能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利益,这都很重要。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