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五)▪P3

  ..续本文上一页解决了;我利益众生,那么自己就圆满了。这就是智者,就是佛啊!一个愚者、凡夫就不会这样想,也不会这样做,所以他永远没有圆满的时候,永远没有解脱的时候。大家要明白,这样做到底利益了谁。最终真正获得利益的人是谁?是自己!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如果无量众生能依靠菩提心,能修持菩提心的话,很顺利、很容易就能获得解脱,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很顺利就能得到这些利益。“顺利”指很容易就能获得,不是要经过千辛万苦后才得到。“胜乐”就是指究竟佛的果位。若是得到了佛的果位,世间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比如远处细微的物质都能看到,更何况眼前粗大的物质呢?如果获得了最究竟、最圆满的佛果,世间这些暂时的利益、人天的福报自然而然就会获得,根本就不用考虑。为什么要有出离心?就是这个意思。心胸不能狭隘,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眼前,要看远处,那里有更好的东西,那里有更究竟的果位。

  

  虽然你们现在学佛、修行了,但偏偏变成了井底之蛙。虽然在念佛,但求的是世间福报;虽然在念佛,但求的是自我解脱。让你发菩提心,你不发,这就变成了井底的青蛙。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看不到更广更大的天空。大家不能这样,不能变成井底青蛙,要相信“顺利能获最胜乐”。

  

  为什么说是“顺利”就能获得?下文也会讲到,若是你的相续当中生起了菩提心,那么你的行住坐卧、吃喝玩乐都是修行,都在积累善根和福德,哪怕是晚上睡觉打呼噜的时候,也是在积累福报。这不是我讲的,而是佛讲的。也许你会吃惊,怎么睡觉打呼噜也是积福?有些人也会说“我在为众生吃,我在为众生穿,我在为众生睡觉,我在为众生玩……”如果你真正能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玩,可以啊,但是难啊!

  

  要真正做到这些,必须在相续中有利他心,有菩提心。不是刻意发,而是自然就有,是已经发出来了。发和发出来,二者还不一样。若是真正发出菩提心了,吃饭、睡觉都是在积累善根和福报,确实是这样的。吃和吃不一样,睡和睡不一样,这也是佛和凡夫的差别。

  

  佛吃饭和凡夫吃饭能一样吗?佛睡觉和凡夫睡觉能一样吗?佛当时在世的时候,一样有行住坐卧,一样有吃喝玩乐,但是内心世界不一样。在表面上看,佛也有烦恼的时候,也有“头疼”的事情,也有到城中化不到缘的情况。有一次,佛去化缘,没有化到;阿难去了,化到了。这也正常,佛的内心是平静的,自在的。佛不会这样想,“我今天去化缘,没有化到,后来我的弟子阿难化到了,哎呀,有点儿……”佛没有这个烦恼。对佛来说,谁化到了都一样,是真的一样。佛不会分高与低,不会分胜与负,因为他知道胜负、高低都是分别,是暂时的,是假的。他明白真理,明白真相,所以他的内心是如如不动的。

  

  内心如如不动,这是佛。很多人都没弄懂“佛”的含义,以为佛像就是佛。在他们心目中,佛肯定是一不动,二不说话,三不吃饭,四不睡觉,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不就变成木头、石头,变成怪物了?哪有这样的佛!若是有这样的一个活着的人,不动,不吃饭,不睡觉,不出去散步,也不出去运动,那就变成怪物了。

  也许有人想:“也有这样的啊,有些阿罗汉入定后就是这样的”。所谓阿罗汉入定,讲的是境界,不是肉体。所谓“佛”,讲的也是境界,是不生不灭的。

  

  “能获最胜乐”,大家对此要好好想想,真的。不要再这样想,“我得挣钱,不挣钱我吃什么?”“我得去工作,不工作我将来怎么办?”是,挣钱对,工作也对,但不是不工作就不能活了,不是不挣钱就不能活了。

  

  人都有欲望,所以就想要,就想攒点儿。其实不攒也一样,和喜鹊、麻雀那些鸟类似的,今天吃的今天找,明天吃的明天找,也不可能饿死,除非你业力现前了。若是你业力现前了,即使你攒再多的粮食也没有用,也一样会饿死!人为什么内心不得安宁呢?就是有欲望,就想“要”点,这个“要”本身就是错的。

  

  有一次,佛在外面化缘,得到了一个芒果。远处有一个婆罗门乞丐看到后,跑过来向佛要这个芒果。佛想给他,也一定会给他,但佛没有立即给他,而是让他说一遍“我不要”。这个乞丐很迫不及待地说了“我不要”,然后得到芒果后就跑开了。阿难就问佛陀:“您也不是不给他,但为什么还要让他说一遍“我不要”后再给他呢?”佛说:“这个人贪心太重了,很多世当中只说过“要”,从来没有说过“不要”,所以我今天让他说一遍“我不要”,以此种下善根,将来这个善根会成熟,然后他就能获得解脱。”

  

  人就是这样,都有欲望。其实,即使你没有欲望,也不会饿死、冻死的。因为因果是不虚的,该有的一定会有,不该有的不会有。

  

  在此处,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心态,不是行为。我们努力去工作,去了缘了债,这都是很正常的,这本身也是修行。行为上该做的事得做,该办的事情得办,但是心里不要有欲望,这样的话,你的内心就是快乐的、轻松的,这是修行人。

  

  一个人有修行还是没有修行,怎么判断?他们虽然都要工作、生活,但是内心不同。有修行的人内心是轻松的,没有修行的人内心是紧张、烦恼的;有修行的人内心是快乐的,没有修行的人内心是痛苦的。

  

  大家都去赚钱,若是没有修行的话,就像龙树菩萨所讲的,积财、守财、失财都是苦;若是有修行的话,就不是苦。有修行还是没有修行,就是这个差别。如果自己没有修行,没有智慧的话,积累财富的过程是痛苦的;即使真正发财了、有钱了,要保护财富、守住财富,这也是痛苦;最后只有两个结局,要么钱离开你,要么你离开钱,没有别的选择,这两个结局都是让人痛苦的,所以失财也是痛苦。你现在也许还没有感受到这些痛苦,但有一天你一定会亲身感受的。

  

  对于有修行的人来说,这些不会痛苦。积财不会痛苦,因为财富是自然而然来的。守财也不会痛苦,因为对他来说,黄金和牛粪等同,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东西,所以这些钱财压不住他的内心,他没有守财的苦。他也没有失财的苦,一屋子黄金就像一屋子的牛粪,失去就失去呗,离开就离开呗,很自然就走了,很自然就离开了。

  

  什么叫有修行?什么叫出离心?当世间的名闻利养束缚不了、压不住你的内心,控制不了你的时候,你就有出离心了,你就有修行了,你就自在了。对你来说,这些世间的福报有也行,没有也行,有了就是种方便,没有也没什么。所以,大家要知道:有福报是好,但是如果没有智慧,没有修行的话,这不是福而是祸。如果有智慧,有修行,才是真正的福报。

  

  大家应该多一点智慧!所谓学佛、修行,总结起来就是:聪明一点,智慧一点,不要成为世间八法的奴隶,不要让世间八法来控制自己,你去控制世间八法,这就是修行人。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