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九)▪P2

  ..续本文上一页音妈妈!”若是以这种境界,以这种心态,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吗?阿弥陀佛能认你吗?观音妈妈能认你吗?还有些人整天打坐修禅:“我要快点成佛,把大神通修出来,给这些人看看我的威力!”这种人就想玩神通,没有别的。一听说佛神通广大,就希望自己也能像鸟一样在天上飞,像鱼一样在水里游,可以呼风唤雨,可以吓唬吓唬别人……整天就想这些,没存什么好心,都是为了神通,在那求神通,然后修……这样能成佛吗?即使修成了,也是成神或者成鬼了。鬼和神都是恶道的众生,也许你最后能成就这些,也许你最后什么也不成。若是功夫下得狠一点,也许能修出神通来,但是有什么用啊?我们精进修行,修出大智慧来了,活着就成佛了;但是你精进修行,修出神通来,活着就变成鬼神了,不用去恶道,在人道就成鬼了。自己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没存好心,就是因为不会发心,没有如法发心。

  

  《普贤行愿品》和《入菩萨行论》都讲到,大乘行者、佛子对轮回、对一切都没有畏惧,绝对是勇敢的,可以留在人间,也愿意到地狱。有些大德高僧发愿“在临终的时候,我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要到地狱去”,很多人都不明白,他们怎么发这样的愿啊?怎么还要到地狱里去啊?一个佛子、一个大乘行者就要这样发愿:我要到地狱里去,要去度化地狱众生;饥荒发生了,灾难来临了,我要变成饮食等所需的物品,解救这些众生……这样发愿才有用啊!

  

  如果战争来了,也要这样发愿:我要到现场,以我的福德力和智慧力化解众生心里的怨恨,消除战争,消除灾难……要这样发愿。现在有的人就担心、害怕有战争,都想跑。

  

  如果瘟疫发生了,也应该如是发愿。去年传说地球要毁灭,都人心惶惶的,很多人都跑到山上去了。其实,若是地球真正毁灭了,你跑到山上有什么用啊?跑到庙里也没有用啊,若是整个地球毁灭了,没说某某寺庙不毁灭啊!你有想逃脱的心,这种心态太自私、太懦弱了。该来的会来,不该来的不会来;该有的会有,不该有的不会有。作为修行人,任何时候都要稳重一点,一切都会过去的。尤其遇到对境的时候,更不能心慌意乱、手忙脚乱,要把心态稳定下来,慢慢去解决,去面对,不会有事的。哪怕是得了绝症也是一样,如果你觉得“完了”,心里慌了、乱了,病情会越来越恶化。其实,所谓的癌症并不可怕,这种心态才可怕,它才能真正要你的命。心很重要,心不慌就没事了,无论是有事还是没事,心态都要稳定。若是心态不稳定,就失去理智了;若是心态不稳定,就不知所措了,会更迷乱、更痛苦。

  

  无论是灾难还是其他的什么,该来的会来,该遭受的会遭受,但是没事,如果你心不动,如果你能转为道用,就没有灾难,就不叫灾难。其实我们把这些都看得太重了,太执着、太在乎这些了。一切无常,这是正常;一切虚假,正常啊!诸法的本性就是无常的,诸法的自性就是虚假的。所以,这些有什么啊?没必要大惊小怪的,没有什么可在意的。

  

  瘟疫之所以传染给你,是有原因的。佛讲因果,你有这个因,就有这个果。同样是禽流感、非典,不要说一个地区,就是同一个房间里的几个人境遇都有不同,有的被传染并且死了,有的没有被传染,什么事也没有。灾难也是一样,比如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房间的人,有的死了,有的没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有原因的。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解释方式,但是我们有我们的解释方式:佛讲因果,没有因就不会遭受这个果,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业因果,业有个业和共业。比如某个地方地震了,这是这个地方所有众生的共业;这些人当中有的遇难了,有的至少生命没有危害,这是个业。同一个家庭里,每个人的命运也不一样,有的快乐,有的不快乐,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健康,为什么?这就是有共业,也有个业。这个家里有家族性疾病这种灾难,这是共业;但是家里的个别众生有的要亲身遭受果报,有的不用,因为个业不一样。即使他不用亲自遭受果报,但是他在旁边心里也很难受,不太愉快,这是共业;但是他不用亲身遭受这样的痛苦,这是个业。

  

  作为大乘修行者,如果瘟疫来了,我们就发愿:变成及时能治愈的药物。现在很多瘟疫或者疾病发生时,都没有及时治疗的方案或药物,这个时候,愿我化成这个方案,化成这种药物,及时解决瘟疫等灾难。愿通过我来消除灾难,通过我能令众生获得解脱。一个佛子遇到任何对境,遇到任何灾难的时候,应该冲在前面,替众生受苦,应该替众生承受灾难。就要炼这个心,这样炼。

  

   癸三,为贫穷者回向:

  

    为济穷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很多众生贫困潦倒,愿我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给这些众生各种各样的资具、用品。我们要发愿:在这些贫困者面前,尤其是空游饿鬼和隐住饿鬼(外障饿鬼、内障饿鬼、特障饿鬼)这些饿鬼道的众生,以及人间的很多贫困者面前变成宝藏。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贫困者,比如非洲等地的人民都非常贫穷,我们要发愿在他们面前变成宝藏,要什么有什么,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要用的有用的,他们需要什么就化成什么,解决他们的贫困,解决他们的灾难。

  

  作为大乘行者、作为菩萨,应该不分贵贱,不分穷富,对所有人平等。我们应该这样发愿:尤其是在这些贫贱的人面前,变成他们所需要的,化成他们所需要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能感化他们的内心,把他们引入佛门,修持正法,以能获得永恒的解脱。作为大乘行者,真正想具有利他心的话,就要这样炼,处处炼,在一切对境面前炼,才能炼出菩提心来,这不容易啊。

  

  我等导师释迦世尊因地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在第一大阿僧祇劫里,主要炼的是利他心、菩提心,是为了相续当中能生起菩提心,令菩提心未生而生;在第二大阿僧祇劫里,炼的也是菩提心,这个时候已经有菩提心了,是为了相续当中能增长菩提心;在最后的第三大阿僧祇劫里,是为了能达到最极点、最圆满的这种层次、果位,这样才炼成的。

  

  再看看我们,茶余饭后,没有其他事做的时候,才开始炼。现在在这里参加百日共修的人基本上算是暂时放下了一切,昼夜不停地修,虽然修到什么程度还不知道,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值得随喜;山下的那些同修里也有精进的,所以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茶余饭后才念一念,不工作也不出去玩的时候,才到小组学一学,到网络共修讲堂念一念,一旦有理由“要上班”“要工作”“跟朋友约好了要出去玩”……就跑了。真是的,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知道哪个重要,哪个应该放在第一的位置,这样修行能成就吗?

  

  今天不是只说你们,而是在提醒你们,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好好思维思维。菩提心能修出来吗?利他心能练出来吗?难啊,难啊。要生起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菩提心,可难啊。也许能生起部分特别有限的利他心,或者能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稍微有一点利他心,做一点利他的事情,这都不难。但是大乘佛法里的利他心,可不是仅仅对部分众生、对家人和朋友,你们要弄清楚。大家要明白什么是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要炼啊!

  

  庚二(为利他而修心)分二:一、总说布施一切;二、别说布施身体。

  

    辛一(总说布施一切)分二:一、所施;二、原因。

  

    壬一,所施: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为了成办利益众生的事情,我应当毫不吝啬地布施身体、受用及三世中已经造、正在造、即将造的一切善根。

  

  身体布施。也许有人会想,“前面不是说什么都供养给佛菩萨了吗?这里又说布施给众生,那么到底是布施还是供养啊?”其实供养和布施是一个意思。供养是要弘扬正法,利益众生;将身体布施给众生就是利益众生的事情。真正要利益众生就是要弘扬正法,真正弘扬正法是为了利益众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弘扬正法才能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一定要弘扬正法。哪里有正法,哪里就有众生的安乐,二者意义上并不冲突。所以,可以供养给佛菩萨,也可以布施给一切众生。归根结底,就是要弘法利生。

  

  要将身体供养给诸佛佛菩萨,布施给父母众生,只说没有用,供养了以后要做什么?布施了以后要做什么?就是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全力以赴弘法利生。既然已经将一切供养给佛菩萨了,已经布施给众生了,还顾这顾那的?还说“不行啊,会生病的……”生病就生病呗,为做利益众生的事情,生病了也值得,因为这都归众生了,这都是众生自己的了。

  

  我现在在给大家讲真理、讲佛法,所以就要这样说。其实我们都一样,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不容易啊!拿佛法当镜子,要照自己的。今天我高高在上,给大家讲这些大道理,看似自己很有修行,很有成就,其实没有这个意思,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最起码名义上是佛子,现在讲的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做的,必须要做的。

  

  受用布施。自己所有的吃、穿、用及财产都要布施给众生。虽然前面已经供养过佛菩萨了,在这里又要布施给众生,实际上二者并不冲突,主要你心里能舍掉,能放下。爱归谁归谁,爱谁拿谁拿,要有这种心态。佛菩萨需要,“拿”;众生需要,“拿”,主要是要有这个心,放下执着,放下贪欲,这是最重要的,不贪欲、不执着了就行。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若是自己亲自把这些财物受用都处理了,心里才踏实。其实,应该是“爱归谁归谁,爱谁拿谁拿”,因为这些和你没有关系了,你已经供养给佛菩萨了,已经布施众生了,一切都是有安排的,不用你操心。

  

  有些人很愿意操这个心。有的人觉得,自己现在身体不太好,年纪也大了,应该把积累的财产处理处理。若是个学佛人,他会想:给儿子分点,给女儿分点,然后给自己留点,剩下的怎么办?是印书好还是放生好?你看,第一给儿子,第二给女儿,第三给自己,第四才是做功德。

  

  其实用不着这么操心,爱谁拿谁拿,爱归谁归谁,佛菩萨他们自有安排,众生自有缘分。什么都是,有福报才能得到,没有福报不应该得到。若是他得到了,也是他的福报,他拿走了也是属于他自己的,应该归他。若是一个真正有正知正见的人,就应该这样。真正的一个修行人、一个大成就者,走的时候,完全是这样的。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福报和自己形影不离,无论到哪儿都一样,都是自己的。

  

  善根回向、布施给众生。愿通过我的善根,能令众生离苦得乐,能种下菩提的种子,最后发芽结果,都成佛。

  

  身体、受用和善根都要布施给众生,这也是锻炼自己的心态,也是在降伏自己内心的贪欲、执着等烦恼,最后才能放下贪欲,去除执着。贪欲、执着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够去掉、断掉的,是要炼的。修行就是要炼心态,最后将心炼成橡皮筋那样,向东、南、西、北哪边拉扯都可以;骂你,打你,赞叹你,帮助你,利益你,怎样都行。有赞叹,“好”;有诽谤,“好”;遇到顺境,“好”,在顺境中积福;有逆境,“好”,在逆境中消业……怎么都是好的。就像《快乐之歌》中所讲的,无病也快乐,健康也好,可以精进修行;有病也快乐,不健康也好,可以转为道用,替众生受苦,可以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也是个好机会。活着也快乐,能利益众生;死了也快乐,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玩玩,看看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很多大乘比丘;都说那里挺美的,还有珠宝什么的,所以到那儿旅游一下,但是不能说“到那里就再也不回来了”,应该“乘愿再来,度化众生”。总之,怎么都是快乐的。

  

  壬二,原因: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苦生尽施。

  

  “舍尽则脱苦”:为什么一切都要布施出去呢?因为若是做布施、修施舍,能脱离一切痛苦,获得永恒的解脱。

  

  “吾心成涅槃”:可以成就究竟的涅槃——断一切惑,证一切智。若是做布施、修施舍,最终其所断——断一切惑,所证——证一切智,能获得圆满的佛果。所以应该做布施,应该修施舍。

  

  解脱、成佛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先把自己度到彼岸,再想办法帮助众生到彼岸。成佛是自觉觉他,自己觉行圆满了,再帮助众生觉行圆满。始终是不离菩提心的。

  

  “死时既须舍”:临终面对死亡的时候,无论是做布施还是不做施舍,结果都一样。尤其是自己的身体、财富和受用,是必定要失去的,你对此无可奈何。

  

  即使你犹如多闻天子一样的拥有如宝藏般无穷无尽的财富,即使整个世界的财产都归你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你一分钱、一根针也带不走。身体也是如此,你自己特别喜爱、一直保护着的这个身体到时候也带不走,只能留在人间,活着的人会把你的尸体带到天葬台喂鸟。你看,最终有什么?就是这个结果,就是这个下场。

  

  即使财产不离开你,你也要离开这些财产,都是痛苦的。就如电视里演的小品中所讲的:“人活着钱没有了,是痛苦的;人死了钱没花了,也是痛苦的。”真的,感悟很深。当时虽然是看节目,但是感受很深,所以我经常在大众面前讲这个小品。真的,的确是这个结果,都要舍去的,都是痛苦的。

  

  “何若生尽施”:既然如此,还不如提前做供养,提前做布施。临终的时候,不用管了,爱归谁归谁,爱谁拿谁拿,这个肉体是喂狗还是喂鸟,都无所谓,因为已经给众生了,鸟也是众生,狗也是众生。现在你们一听到说要喂鸟,“啊?”心里还是觉得不可想象。其实,这有什么啊?真的,最后就是这样的下场和结果,还不如之前把一切都舍掉。在心里面舍就行,心里把一切看淡了,看破了,就行了,布施就圆满了,供养就圆满了。若只是偶尔在表面上做做布施、供养,心里没有舍掉这一切,还贪着这些功德、福德,还是不行,还是属于轮回。

  

  应该将一切都布施出去,能解脱,最终还可以成佛。如果你不做布施,到时候还是一样要舍去,还不如做布施,这样多有意义。如果不做布施,到时候心里还是放不下,还是舍不得,这样就会变成你的障碍,变成你的痛苦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