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样骂我呢?”“怎么这样侮辱我呢?”其实,如果能提起正念,就是换个角度,转个念嘛,没有别的。
所谓的修行就是转念,换个角度想就OK了,一切都能想得通。若是转个念,一切都是清净的、圆满的。我们现在都在观清净、观圆满,只有这个念一转,就都清净了,就都圆满了。就是要转念。为什么我们心里总是堵着的,这个想不通,那个也想不开?在研究佛法的过程中,也常常这个弄不明白,那个也想不通。佛法本身是通达的,你为什么想不通?因为你不够聪明,你没有智慧,你不知道换位思考,你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与智慧,所以就是这样。
如果会转念,会换角度思考,一切烦恼顿时就会无影无踪。这是解脱烦恼解脱痛苦的一种方法,你愿意不愿意接受?若是愿意接受,那你能不能做到?若是能做到,解脱就在眼前,再也不用烦恼,再也不会痛苦了。你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可能你有很多理由,可能你有很多原因,但那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如果你真正能把自己的身口意都施舍掉,真正能从心里放下,解脱就在眼前,当下就是解脱!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是什么条件,再也不用烦恼,再也不会痛苦了。
癸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子一,总说: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愿一切看到、听到、想到我的众生,都能永远安乐,都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愿自己能成为众生种善根、结善缘的对境,若与我结善缘者,以此就能种下善根,就能给他带来利益。只要众生种下善根、结下善缘了,就是快乐之道,就能获得永恒的快乐。同时也发愿:愿我不要成为众生种恶因、结恶缘的对境,不要跟我结恶缘,不要通过我种恶业。
要处处发愿啊!凡见我、听我、想我、触我、供养我、布施我等,愿都有意义,万万不要无有收益,更不能成为伤害他的所缘,愿最终我都能度尽这些众生。处处要这样发心发愿,愿很重要啊!我们现在在因地,这时候要多结善缘,要成为众生种善根的因素与福田,将来你成佛的时候就不得了了,你所化的众生的面就广了,你所弘扬的教法的面就广了。虽然佛菩萨的功德是一样的,境界是平等的,但在显现上,他们的事业是有差别的,有的能利益很多众生,有的暂时只能利益部分众生,有的利益众生的事业非常顺利,有的则是坎坎坷坷的。这都是跟他在因地所发的愿,跟众生所结的缘有关。
比如,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提婆达多总跟他作对,这是因为他们在因地的时候结了恶缘,所以当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他就来障碍佛的弘法事业。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再如,佛第一次转*轮的时候,八万天子得地了。这是什么原因?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曾投生为一只雪蛙,当时八万天子是八万只蚂蚁,这八万只蚂蚁都来吃这只雪蛙的血和肉,雪蛙就在心里默默发愿: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它们都变成我的第一所化众生,愿它们都能得地。
我们也要这样处处发愿。怎么结缘啊?通过发愿可以结缘。刚才讲过,凡看过我的、听过我的、想过我的,一切和我结缘、与我有关的众生都能种下善根,都能跟我结下善缘,将来我成佛的时候,都成为我的所化众生,我亲自度化他们。
子二(别说)分二:一、回向意乐具义;二、回向行为具义。
丑一:回向意乐具义: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凡是看见过我、听见过我、意念过我,看见我的身、听见我的名字、意念我这个人的,不管他们对我生起信心,还是生起憎恨心,但愿我时时刻刻都能成为实现他们一切愿望的因,能承办、实现他们的一切愿望。
就这样发愿:无论是对我生起信心,还是生起憎恨心,都有意义。若是生起信心,也许就能直接度化他;若是生起憎恨心,可能无法直接度化他,那就间接度化他,最后也跑不掉,因为这个众生已经跟我结上缘了,犹如已经上钩的鱼,早晚都要捞上来。他们无论对我生起信心,还是生起憎恨心,愿我能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愿望是什么?可能有暂时的愿望,也可能有究竟的愿望,但是肯定都是想离苦得乐,没有别的。谁不愿意离开痛苦?谁不愿意享受快乐?每个众生都一样,这是他们最终的愿望,愿我能实现他们的愿望。
归根结底,就是心胸要宽广一些。任何时候,心态都不要急躁。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没有事,能有解决的办法,有佛法就有办法。所以,别着急,慢慢来,怎么都行。
若是对我生起信心的,也许能直接利益他;若是对我生起憎恨心的,也许暂时利益不了他,但是慢慢也能利益他,最终也能度化他。
丑二,回向行为具义: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不论任何众生直接对我恶语也好,还是进行其他加害也好,或者在他人面前挖苦讽刺也好,但愿这些众生都具有菩提的缘分。“毁我”,就是毁坏我的荣誉;“害我”,就是加害我;“辱我”,就是侮辱我。面对这些的时候,不但不嗔恨,不但不以牙还牙,甚至还要发愿,希望他们都能具有菩提之缘,最终都能成就佛果。
也许有些人想,“这个真难,学佛这么难啊”。其实,对一个凡夫来说,说难也难。但是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说不难也不难。对你来说,这些都是帮你消业,让你开悟。若是你真明白这个道理,若是你真能这样想的话,你就没有嗔恨,只有感恩。你不会以牙还牙,只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若是对他有利,在表面上也许有“以牙还牙”的时候,但这是为了调伏他。你要有观察能力,如果这个众生需要这样的态度,你的态度就可以强硬一点,但这是为了调伏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其他众生。虽然对他来说是有点伤害,但是对其他所有众生来说,利益特别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在表面上说他几句,这没有什么。不能有嗔恨心,若是有嗔恨的话,肯定是错的。若是需要对他表法的话,就要看情况:如果是为了调伏他,可以;如果是为了更多众生的利益,也可以。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要通过这些修炼自己,要感化自己的这个心。三种石头可以分别融化成金子、银子和黄铜。不知道我们的这个心是哪种石头,但是融化后就知道了,也许是黄铜,也行;也许是银子,那就是小乘修行人,也行;也许能融化成黄金,那就是大乘佛子了。所以必须要炼这个心。
壬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愿我成为一切无依无怙众生的依怙,一切行程者的向导,在他们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路的时候,及时变成向导去利益他们。愿我变成想要渡过江河者的航船、小舟和桥梁。若是大海的话,我就变成航船;若是河流的话,我就变成小舟或桥梁,帮他们渡过。
自己变成桥梁、航船、小舟,谁都可以坐,不会说“这是我的亲人,可以上来;这是我的仇人,不能上来”“这人挺可爱的,可以上来;这人挺可恶的,不要上来”“这是有钱人,可以上来;这是乞丐,不要上来”。作为船,没有这种意识。若是这条船有个凡夫主人,就可能有这种分别了,但这是人的问题,不是船的问题。我们现在要变成船,没有分别地帮众生渡过江河湖海。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我愿在欲求岛屿者面前变成岛屿,愿在欲求光明者面前变成明灯。这里就是要解决众生的一切困难,要成办众生的一切所愿。比如,晚上停电了,有的人还想看书,但是没有灯,怎么办?我就变成明灯。有的人想休息,需要床褥,我就变成床褥。有人需要仆人,尤其年纪大的老人需要仆人,我就变成仆人去照顾他们。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在众生面前,我就是可随心所欲拥有一切的如意牛。这个牛不单单可以骑,它可以给你所有的需要。我愿变成能满足一切心愿的摩尼宝珠、妙宝瓶,成办一切所欲之事的明咒,袪除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出生所需的如意树。所谓“明咒”,一些修行人通过咒语的力量,也能赐予众生吃的、穿的、用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总的来说,在众生面前,愿我变成如意牛、如意宝、妙宝瓶,灵丹妙药等,满足众生的一切所需。
在众生面前,我愿变成一个有用的并且能满足众生一切所愿的宝物。因为众生太苦了、太难了,在六道轮回的牢狱里,被贪嗔痴等烦恼紧紧束缚着,经常遇到种种不如意与不幸。我就要变成这些宝物,来满足众生的愿望,满足众生的需要。众生需要什么我就变成什么,我们就要这样修炼。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如同地等四大以及虚空恒时作为一切有情生存的根本一样,愿我也以众多形象作为无量众生赖以生存的因。所谓“四大”指地水火风,加上虚空就是“五大”,这两种说法都可以。
五大是众生生存的根本,我也要如五大一样成为众生生存的根本,可以让众生依靠。比如大地,它不会有埋怨的时候,在它上面蹦啊、跳啊、盖房子、挖洞……做什么都行。同样,在众生面前,我就如同大地一样,怎么都行。如果你的心真的就变成五大一样,那你就成了。我们就要这样炼啊!
迨至尽空际,有情种种果,
殊途悉涅槃,愿成资生因。
在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涅槃果位之前,我愿成为他们生存的根本。“涅槃”指成佛。我发愿:从现在开始,在他们成佛的过程中,愿我成为他们生存的根本,成为他们修行、成就的助缘。
在前面,我们先讲了七支供的修法,通过七支供积资净障,积累资粮、净除罪障,这是发菩提心、在相续中产生菩萨戒的因。然后讲了利益众生的行为,自己要发愿如是利益众生,若真正想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真正要得到菩萨戒的戒体,这些也是一些根本的原因。这些内容都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前行。
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没有那么容易,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不是谁都可以发菩提心,不是谁都能够具有菩提心的。一切都是为了发菩提心,如果相续中真正有了菩提心,消业会非常快,证悟也非常快。
可以说,一切的修行都是为了菩提心。我们在百日共修期间,前面学修的四外加行和皈依的修法都是为了生菩提心,“发心”里讲的才是菩提心,这些内容都是前行。如果没有精进修行四外加行,没有这个基础的话,要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就如空中楼阁,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首先要通过四外加行修炼相续和心态,让自己的相续成熟,让相续变成菩提心的法器,这样才能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才可以真正发菩提心。可见,四外加行等这些内容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讲《入行论》,直到今天所讲的这些内容,就是为了生起菩提心。此处主要讲的还只是世俗菩提心,不是胜义菩提心。若在相续中产生真正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尚且需要经过这样一个前行,最后才能真正具有菩提心。这个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大家一定要下功夫。
百日共修是个好机会,你们离开这个道场回去以后,不会再有这个机会,想精进也不可能这样精进,身边不知不觉地肯定会有很多的违缘障碍,有的也许你自己能发现,有的你根本发现不了,无论你是否发现了,它们实际上都会障碍你的内心,障碍你的成就。所以,大家到山上参加百日共修,就是给自己加油,要多加点油。否则,下山的时候,也许还没到成都就开始没油了,还是个凡夫俗子,和以前一样,甚至回到家里,家人一看,“怎么变得更坏了?”不要这样!你们要多加加油,回到家里至少还能持续几天、几个月,给家人好好表法:“你看我上山参加百日共修,变化多大啊……”家人也会认可,“真有变化啊,真变好了啊,这修行挺好,学佛挺好!”然后也说“我也要皈依……”你就可以带他皈依了。在家里能持续几个月也行,要是能持续几年,就不得了了,若是能一直持续下去,就是大成就者了。
所以,大家不要错过百日共修的机会。共修已经开始很多天了,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收获?若是没有,就要抓紧;若是有,要继续坚持。共修期间,大家每天都要听课、打坐。现在很多人似乎都没有打坐;有的人不但自己不打坐,还影响身边的人,对他的伤害多大啊!都是同修道友,你今天骂他一顿,甚至打他一顿,对他的伤害都不算大,但是如果你影响他上座,影响他修法了,这是对他最大的伤害,因为这涉及到慧命,涉及到今生解脱这样关键的大事啊。即使你自己不修,也不能影响他啊!当时我们在喇荣的时候,上师特别要求这一点,自己实在学不下去、精进不起来,也没有办法,但是千万不能影响他人。比如,别人观修的时候,你在里面走动、说话,翻这个东西,翻那个东西,影响多大啊!如果你自己实在不想打坐的话,就躺着睡觉,不打呼噜就行,这只是耽误自己,至少没有耽误别人修法。
大家现在在共修,都住在一起,应该互相监督,谁精进就赞叹谁,谁懈怠就指责谁,互相鞭策一下,这才真正具有共修的意义。很多人都当“好人”“菩萨”,什么也不说。有人在睡觉、打呼噜,在那造业,你还很随顺似的,哪有这样的同修啊?他不修行,还说闲话,影响大家修法,就好比他正往火坑里跳,你不拦住他,让他随便跳,这合理吗?大家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利益,什么是真正的帮助。在说她的时候,可以委婉温和地说,提醒一下。若是她实在听不进去,你也没必要烦恼,你是为了他好。他不听也正常,他凭什么要听你的?这个时候要调整心态,“是啊,他凭什么要听我的,不听也正常,我自己也可以修啊。”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