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P3

  ..续本文上一页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果生贪心、嗔恨心了,自己知道了以后,言行要先中止。若是带着贪心去说话、做事,都是造业;若是内心存有嗔恨,说话也是骂人、伤害他人,这个时候做任何事都是扰害众生的,所以要中止,先不做。

  “如树安稳住”:这时就如外边的大树一样,安住于无作的状态当中,不允许去做,然后重新调整心态。

  时时观察心真的很重要。也许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恶的、邪的,但是若能时时观察的话,就可以及时改变。第一,我们在言谈举止上就不会造恶业,不会犯戒。第二,我们很多人都是凡夫,由于无始劫来的串习,恶念邪念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来,但是只要我们能及时改变,它就不会再继续下去了。这很重要!

  我们现在要做到时时观察,也许也难,但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小时观察一次,慢慢地一分钟观察一次,然后一秒钟观察一次,这样坚持下去,最后一刹能观察一次,那就不得了了,就已经成就了。应该要有进步,最好要时时都有进步!

   掉举与讽刺,傲慢或骄矜,或欲评论他,或思伪与诈,

    或思勤自赞,或欲诋毁他,粗言并离间,如树应安住。

  心思旁骛,口中冷嘲热讽;心生傲慢,骄傲自满,对自己的财富过分贪着喜爱;总想评论他人的过患,总想欺骗敲诈;很自私地常常赞叹自己,时常想诋毁他人;比如,菩萨戒里有自赞毁他,即为了获得一些利益而赞叹自己、诽谤他人,企图阻止他人得到这个利益,而使自己获得此利;恶口骂人,挑拨离间。这些都是造业之门,通过这些会造业的。

  自己要观察自己的三门,若发现三门中有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要立即对治,不能再继续这样,要断除这些恶业。就如大树一样,要稳定、安住。

   或思名利敬,若欲差仆役,

    若欲人待奉,如树应安住。

  如果自私自利,为贪图名闻利养、恭敬爱戴而让别人伺候自己,这个时候应该如树般安住,心不动,不能这样想,更不能这样做。

  现在有些家庭雇保姆来伺候自己;有些夫妻之间也是,让对方做家务伺候自己。很多人很得意、很开心:“我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都是他在做。”你在那享受,是消耗自己的福报。这时应该抢着做:“我来,我来……”自己想消业,想积累资粮,这个机会不能让给他。

  你让对方来做,无论是雇人来做还是让自己的家人来做,如果能有这样的发心也行:“我的福报消耗了就消耗了,我下地狱就下地狱,主要是他们不下地狱就行。希望我能成为他们消业的对境,成为他们种福报的良田,我忍。”如果这不是自己为了享受而找借口,而是自己真心实意这样想的话,这也是利他心,也可以。但有些人不是,就是自己不愿做而让别人做,自己为此还很得意。因果是不虚的,今生他来伺候你,下辈子你就要伺候他。今生今世他伺候你一天,你来世要伺候他五百天,要翻五百倍,这是佛讲的,就像今天你杀了一条命,来世要还五百条命,二者一个道理。

  当自己有这些贪念和行为的时候,要去对治,要么改变心态,要么改变行为。

   欲削弃他利,或欲图己利,

    因是欲语时,如树应安住。

  贪图自私自利而想放弃利他而希求眷属,并且想说自利方面的语言时,心里有这样的念头或想法的时候,也是要如树般稳定,不能再继续这样想,不能这样去做,立即要对治,要改变。

   不耐懒与惧,无耻言无义,

    亲友爱若生,如树就好安住。

  不能忍耐、懈怠懒惰,生起恐怖,厚颜无耻,废话连篇,对于自方过分贪爱之心生起时,一定要做到如树般安住。

  “不耐懒与惧”:不忍耐,懈怠懒惰,有时心生恐怖。尤其是在修法的过程中,当生活艰难、路况危险时,就害怕,并因此放弃共修,失去这样的一个修法的机会。

  “无耻言无义”:厚颜无耻,不知道羞耻,也不知道忏悔;瞎话多,废话多。前面讲过,佛菩萨对我们所作所行的一切都一清二楚,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一点羞愧心。很多人也经常说一些闲言碎语。

  “亲友爱若生”:对自方过分贪爱之心生起。无论是自己贪爱家亲眷,还是家亲眷属贪爱自己,只要有过分的贪爱,也是要对治的。无论是你贪爱这些人还是这些人贪爱你,这都是互相伤害。“他爱我,他喜欢我……”其实这都是染污相续的。爱是可以的,但要有大爱,小爱要变成大爱,才不会造业。小爱是烦恼,一定会染污你的相续;大爱是无分别的,所谓“大爱无疆”嘛。小爱是有分别的,所以叫贪心,是一种染污,这是要对治的。“那我是不是不能爱我的家人?是不是不能爱我的儿女啊?”不是,能爱,但是不能自私地爱,心胸不能狭隘,要无自私地爱,无分别地爱,那才是真爱,才叫大爱。大爱才是真爱,之前不会有真爱的,都是虚伪的。

  若是真爱的话,它是不会变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变;若是小爱,它是会变的,过几个月、几年就变了,就不爱了,这不是真爱。现在有的人说“我是真爱……”,你这不是真爱,真爱是无分别的,是不变的。所以,世间的这些爱变了也没有什么,很正常。世间法就是这样,一切都不可靠,都是无常的。

   寅三,摄义:

    应观此染污,好行无义心,

    知已当对治,坚持守此意。

  我们应该观察,是否出现了具有染污性、勤于无义之事的心态,如果出现了,那么菩萨勇士即刻就要对治,不要偏向动摇在自我一方,而要稳固地受持这颗菩提心。

  总的来说,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这颗心不要放逸,不要勤于做无意义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应该小心谨慎,应该一切所做都具有意义,也就是说一切都要变成修行,这样的话才有意义。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